纵隔恶性蝾螈瘤1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 男,26岁.胸痛,胸部CT扫描发现前上纵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2005年9月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开胸手术.术中见前上纵隔肿块约10 cm×10 cm×10 cm大小,包膜不完整.右侧第2肋间胸骨旁肿物向外生长至皮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其他文献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为25例二尖瓣单纯关闭不全的病人实施原位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生物瓣置换(MVR)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衰竭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体外膜肺氧合(ECM0)可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1],为病人心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2004年6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完成106例原位心脏移植,4例术后行ECMO辅助治疗。
期刊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治疗困难,效果不佳.根据BPF发生时间分为早发性及迟发性两类,早发性指术后1个月内发生BPF;迟发性指术后1个月后发生BPF;迟发性BPF临床上较少报道.我们对6238例肺癌手术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迟发性BPF及其与早发性BPF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期刊
病人男,42岁.18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扩大".40岁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发作心悸,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外院行超声心动及CT示:右房扩大.曾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不佳.2005年7月,心电监护示:"房扑一比一下传",心室率250次/min,伴血压下降,收缩压60 mmHg(1 mmHg=0.133 kPa).晕厥.心电图示右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X线胸片正侧位示右心房大,心胸比率0.63。
期刊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大血管疾病,病死率很高,而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通常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将主动脉瘤分为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aneurysm,TAA)和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两大类.其中TAA又包括升主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
期刊
病人男,52岁.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1年加重1个月.吸烟30年,20支/d.曾于多家医院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查体:血压100/110 mm Hg(13.3/14.7kPa),消瘦,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心尖搏动弱,心率11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肝右肋下3指,有压痛,肝颈反流征(+),双下肢轻度水肿.胸部X线示左中下肺炎,心影增大.心脏彩色多普勒符合缩窄性心包炎
期刊
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irosis ulcer,PAU)是指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破溃脱落形成深浅不一并可穿透中膜乃至外膜的病变,临床上与典型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一样,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2].目前国内外影像学研究,特别是治疗随访报道较少,收集2005至2007年间我院20例PAU病人16排螺旋CT的表现及临床诊治经过,总结和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索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病人中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并评价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对93例食管鳞癌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426站区域淋巴结进行进一步研究,检测MUCl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诊断淋巴结微转移。对病人随访,Log-rank检验比较无病间隔期,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32例(34.4%)的40站区域淋巴结中(9.4%)检测到MUC1
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11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编委37人,通讯编委16人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蔡丽枫副社长亦莅临参会。
期刊
对于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目前外科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预凝人工血管材料的发展、脑保护技术的进步,手术病死率大大降低.但急性期手术病死率仍接近3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