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童年失忆症?
河南开封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家孩子6岁,常常因为调皮而被他爸爸打。他爸爸的理论就是,孩子长大后,对6岁以前的事都不会记得,所以现在打打没关系。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一个名词叫幼年经验失忆症,大人总认为孩子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但其实这个阶段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请问是这样吗?
答:第一,关于“幼年经验失忆症”指幼儿0—3岁的记忆,而不是6岁以前。这个名词最早出自精神分析流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近期研究中,确定了人类3岁以前的经验成年后不能记忆的事实。
第二,根据上则信息不难看出,3岁后的体验是可以被个体记忆的,这其中不仅包含儿童愉悦的生活体验,也包含带给儿童压力的且有可能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在成人的眼中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早已经被家长所忘记,但是儿童的心理创伤不是以家长的评判为准,而是当事人——儿童的心理感受为主。以我从事心理创伤治疗的经验,很多童年的创伤所带给当事人成年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在个体安全感、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作用。
第三,虽然0—3岁的记忆个体可能无法记忆,但此刻你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儿时期,是否也存在一些零星的记忆?这些记忆来自他人的描述。可能那些经历个体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但是随着他人的描述依然可能对个体带来不同的影响。更何况3岁后的体验是可以被记忆的。
最后,我很想说的是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打”。“打”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唯一的方式?因为爱而担心,因为担心而害怕,因为害怕而愤怒,因为愤怒而彼此伤害,这是在很多家庭中可以看到的循环,可是任何以爱的名义带来的伤害都无法替代孩子所真正体验到的痛楚。
作为家长,理智的爱,那就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帮助自己!
孩子动不动就发火,怎么办?
宁夏银川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女儿今年5岁半。性格一向比较乖巧,可是近来,她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例如,一家人约好外出吃饭,本来说去吃披萨,后来她爸爸又建议去吃新疆菜,她立即就发脾气了,哭闹着不同意。以前她不是这样的,我告诉她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但不能乱发脾气。请问,该如何引导?
答:孩子发火确实让很多家长担心又生气,在问题中我看到“女儿以前不是这样”,那么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有什么事件发生?当孩子有情绪发生时,作为父母又做了些什么?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作为家长可以梳理下问题发生的过程,这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孩子的发火问题,孩子大发脾气背后可能体验到“委屈”或“愤怒”或“难过”等情绪,具体是哪一种,家长可以在孩子平静的时候与她沟通,协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帮助她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其次发火本身并没有单纯的对错,问题在于孩子因为不如意,体验到不良情绪而出现发火行为,作为父母是否有义务承担?如果没有,那发火的行为就超出了彼此的边界,这样的行为是需要改善的。所以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首先需要明确:孩子可以感受到不满意或是不舒服,但需要在彼此接受的方式下沟通,任何随意的发火,甚至是破坏行为都不会得到支持与允许。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要学习耐下性子等待孩子平静,这期间不需要刻意制止孩子的行为,只需要告诉她,彼此可以接受的沟通态度是怎样的。当孩子体验到自己的破坏行为无法解决问题,无法因此得到满足时,就会渐渐放弃这样的无效行为,进而有机会学习其他的方式。
当然,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勇气与耐心等待孩子平静,当你能用平静的态度等待孩子静下来时,你会发现问题解决并不是那么困难。
切莫在彼此处于不良情绪时,急于进行亲子沟通,孩子是因为先“看”,才会“做”的。
(作者系山东省心理咨询师职业鉴定专家组成员,共青团山东省委特聘心理督导专家。)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河南开封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家孩子6岁,常常因为调皮而被他爸爸打。他爸爸的理论就是,孩子长大后,对6岁以前的事都不会记得,所以现在打打没关系。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一个名词叫幼年经验失忆症,大人总认为孩子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但其实这个阶段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请问是这样吗?
答:第一,关于“幼年经验失忆症”指幼儿0—3岁的记忆,而不是6岁以前。这个名词最早出自精神分析流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近期研究中,确定了人类3岁以前的经验成年后不能记忆的事实。
第二,根据上则信息不难看出,3岁后的体验是可以被个体记忆的,这其中不仅包含儿童愉悦的生活体验,也包含带给儿童压力的且有可能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在成人的眼中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早已经被家长所忘记,但是儿童的心理创伤不是以家长的评判为准,而是当事人——儿童的心理感受为主。以我从事心理创伤治疗的经验,很多童年的创伤所带给当事人成年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在个体安全感、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作用。
第三,虽然0—3岁的记忆个体可能无法记忆,但此刻你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儿时期,是否也存在一些零星的记忆?这些记忆来自他人的描述。可能那些经历个体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但是随着他人的描述依然可能对个体带来不同的影响。更何况3岁后的体验是可以被记忆的。
最后,我很想说的是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打”。“打”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唯一的方式?因为爱而担心,因为担心而害怕,因为害怕而愤怒,因为愤怒而彼此伤害,这是在很多家庭中可以看到的循环,可是任何以爱的名义带来的伤害都无法替代孩子所真正体验到的痛楚。
作为家长,理智的爱,那就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帮助自己!
孩子动不动就发火,怎么办?
宁夏银川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女儿今年5岁半。性格一向比较乖巧,可是近来,她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例如,一家人约好外出吃饭,本来说去吃披萨,后来她爸爸又建议去吃新疆菜,她立即就发脾气了,哭闹着不同意。以前她不是这样的,我告诉她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但不能乱发脾气。请问,该如何引导?
答:孩子发火确实让很多家长担心又生气,在问题中我看到“女儿以前不是这样”,那么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有什么事件发生?当孩子有情绪发生时,作为父母又做了些什么?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作为家长可以梳理下问题发生的过程,这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孩子的发火问题,孩子大发脾气背后可能体验到“委屈”或“愤怒”或“难过”等情绪,具体是哪一种,家长可以在孩子平静的时候与她沟通,协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帮助她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其次发火本身并没有单纯的对错,问题在于孩子因为不如意,体验到不良情绪而出现发火行为,作为父母是否有义务承担?如果没有,那发火的行为就超出了彼此的边界,这样的行为是需要改善的。所以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首先需要明确:孩子可以感受到不满意或是不舒服,但需要在彼此接受的方式下沟通,任何随意的发火,甚至是破坏行为都不会得到支持与允许。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要学习耐下性子等待孩子平静,这期间不需要刻意制止孩子的行为,只需要告诉她,彼此可以接受的沟通态度是怎样的。当孩子体验到自己的破坏行为无法解决问题,无法因此得到满足时,就会渐渐放弃这样的无效行为,进而有机会学习其他的方式。
当然,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勇气与耐心等待孩子平静,当你能用平静的态度等待孩子静下来时,你会发现问题解决并不是那么困难。
切莫在彼此处于不良情绪时,急于进行亲子沟通,孩子是因为先“看”,才会“做”的。
(作者系山东省心理咨询师职业鉴定专家组成员,共青团山东省委特聘心理督导专家。)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