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38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查禁鸦片卓有成效,旋即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民族英雄林则徐严禁鸦片不但无功,反而遭到投降派的诬害而有“罪”,被腐败无能的清廷革职流放,最终遣戍西域(新疆)伊犁惠远罪“赎”。1842年10月21日,林则徐经星星峡进入新疆,12月抵伊犁惠远。
在新疆,怀着一颗爱国心的林则徐不顾自己身处逆境而体察民情,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垦辟屯田,为新疆的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林则徐的遗惠功在黎民,利归百姓。
1844年夏,林则徐认捐承修伊犁阿齐乌苏大渠龙口工程,历时4月有余,用工10万余个,终于修成了大渠。工程竣工通水后,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状况,农业生产受益匪浅。当地各民族老百姓不忘林则徐的恩惠,把伊犁阿齐乌苏大渠称为“林公渠”,以示对林则徐的怀念。
阿齐乌苏大渠竣工时,道光皇帝曾嘉奖渠工有功人员,但是林则徐榜上无名。林则徐全然不顾这些,随即于1845年1月奉命赴新疆南部各地勘察屯垦事宜。一路上,林则徐深入屯地,访问百姓,体察民情,并与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民族百姓结为好友,他盛赞新疆各民族人民勤劳勇敢,称他们为“如此好百姓”。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表民情,说“疆地人民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仍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其衣服褴褛者多,无论寒暑,率皆赤足奔走”。他主张把所勘田地分给当地维吾尔等各民族人民群众耕种,以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林则徐回到哈密后,又奉命勘察吐鲁番和哈密新垦区。在吐鲁番勘田时,林则徐见沿途凿有不少“土坑”,他询问当地老百姓后得知,这就是“卡井”(即坎儿井),是当地各族人民根据水土特点挖掘坑井用以通水、灌溉农田的一种水利设施。对此,林则徐非常赞赏。林则徐深入考察了解了“卡井”的建造情况,认为它对当地农作物的灌溉有很大好处,是一项简便又经济实惠的水利工程设施。林则徐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农民兄弟改造原有的卡井,并广泛推广卡井这一独特的水利设施。在林则徐的积极倡导下,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地开竣了一批新型的坎儿井,使自古极少雨泽的火洲赤地逐渐变成了沃壤绿洲。有诗称道:“迢迢一片龙沙路,待听扶犁叱犊声。”这便是此地田园景象的真实写照。后来,当地各民族老百姓把林则徐帮助改进修建的坎儿井称为“林公井”,以表对林则徐恩惠的怀念之情。
当年,林则徐每到一处,都大力介绍、推广祖国内地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他来到一个个棉花产区,组织随同来新疆的人中熟悉纺织技艺者向当地老百姓传授内地手工操作技术,教会当地老百姓制造纺车,传授给各民族群众纺纱织布的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纺织劳动效率,促进了新疆民间棉纺手工业的发展。新疆各地棉花产区的各民族老百姓怀念林则徐,便把林则徐帮助制造的纺车叫做“林公车”。
林则徐被谪戍新疆罪“赎”共三年又两个月,行经新疆天山南北2万多里,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1845年12月,林则徐结束谪戍生活离开新疆回京。“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林则徐被谪戍新疆时并非情愿,然而他离开新疆时却充满留恋之情。
林则徐入新疆至今已经有160年历史了,新疆各族人民依然怀念他,称颂他的功绩、遗惠,“林公渠”、“林公井”、“林公车”的美名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这便是林则徐在新疆各民族黎民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的不朽丰碑。
在新疆,怀着一颗爱国心的林则徐不顾自己身处逆境而体察民情,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垦辟屯田,为新疆的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林则徐的遗惠功在黎民,利归百姓。
1844年夏,林则徐认捐承修伊犁阿齐乌苏大渠龙口工程,历时4月有余,用工10万余个,终于修成了大渠。工程竣工通水后,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状况,农业生产受益匪浅。当地各民族老百姓不忘林则徐的恩惠,把伊犁阿齐乌苏大渠称为“林公渠”,以示对林则徐的怀念。
阿齐乌苏大渠竣工时,道光皇帝曾嘉奖渠工有功人员,但是林则徐榜上无名。林则徐全然不顾这些,随即于1845年1月奉命赴新疆南部各地勘察屯垦事宜。一路上,林则徐深入屯地,访问百姓,体察民情,并与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民族百姓结为好友,他盛赞新疆各民族人民勤劳勇敢,称他们为“如此好百姓”。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表民情,说“疆地人民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仍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其衣服褴褛者多,无论寒暑,率皆赤足奔走”。他主张把所勘田地分给当地维吾尔等各民族人民群众耕种,以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林则徐回到哈密后,又奉命勘察吐鲁番和哈密新垦区。在吐鲁番勘田时,林则徐见沿途凿有不少“土坑”,他询问当地老百姓后得知,这就是“卡井”(即坎儿井),是当地各族人民根据水土特点挖掘坑井用以通水、灌溉农田的一种水利设施。对此,林则徐非常赞赏。林则徐深入考察了解了“卡井”的建造情况,认为它对当地农作物的灌溉有很大好处,是一项简便又经济实惠的水利工程设施。林则徐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农民兄弟改造原有的卡井,并广泛推广卡井这一独特的水利设施。在林则徐的积极倡导下,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地开竣了一批新型的坎儿井,使自古极少雨泽的火洲赤地逐渐变成了沃壤绿洲。有诗称道:“迢迢一片龙沙路,待听扶犁叱犊声。”这便是此地田园景象的真实写照。后来,当地各民族老百姓把林则徐帮助改进修建的坎儿井称为“林公井”,以表对林则徐恩惠的怀念之情。
当年,林则徐每到一处,都大力介绍、推广祖国内地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他来到一个个棉花产区,组织随同来新疆的人中熟悉纺织技艺者向当地老百姓传授内地手工操作技术,教会当地老百姓制造纺车,传授给各民族群众纺纱织布的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纺织劳动效率,促进了新疆民间棉纺手工业的发展。新疆各地棉花产区的各民族老百姓怀念林则徐,便把林则徐帮助制造的纺车叫做“林公车”。
林则徐被谪戍新疆罪“赎”共三年又两个月,行经新疆天山南北2万多里,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1845年12月,林则徐结束谪戍生活离开新疆回京。“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林则徐被谪戍新疆时并非情愿,然而他离开新疆时却充满留恋之情。
林则徐入新疆至今已经有160年历史了,新疆各族人民依然怀念他,称颂他的功绩、遗惠,“林公渠”、“林公井”、“林公车”的美名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这便是林则徐在新疆各民族黎民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