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赫哲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较为特殊的渔猎民族,既有独特的民族语言,也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曲。赫哲族民歌有着音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艺术特色,是建立在渔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化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东北土地也见证了赫哲族民歌的变迁发展与繁荣。本文主要探究了东北土地的赫哲族民歌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赫哲族民歌变化的归纳,探究赫哲族民歌个性发展的特色,以促进赫哲族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赫哲族;民歌;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141-0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东北赫哲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课题(课程编号:JGJX2020D274)。
东北地区的赫哲族是少数民族,人数稀少也是该民族的主要特点。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渔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存技能[1]。在临水而生的生活环境下,赫哲族形成了以娱乐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其在生活中学到的特殊技能也使得该民族文化呈现出了淳朴的特色。随着时代的演变,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创新,赫哲族民歌既得到了不断传承,也在时代背景下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一、赫哲族民歌的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赫哲族传统民歌也在传承中不断地发展创新[2]。对赫哲族传统民歌的研究,既要把握好赫哲族民歌传统的特征,同时也要重视现代化背景下赫哲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从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来看,主要是基于赫哲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民歌的形式展现出了赫哲族的生活习惯与民族风情。赫哲族没有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在其民歌的发展过程中,该种歌唱的形式承载了民族情感的宣泄,呈现出了原生态的特色。
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歌虽然在现代的背景下实现了创新,但赫哲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沿袭着经典旋律。赫哲族传统民歌多采用一曲多用的形式,以单一的曲调搭配新的唱词,实现了民歌内容的多样性。由于赫哲族民歌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多是基于赫哲族人民的劳动场景,因此,在进行赫哲族民歌的演奏过程中,其演奏的形式也多以即兴表演为主。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赫哲族传统民歌所表现的时代性可以让人们了解赫哲族的生活时代、背景、观念、信仰,而在赫哲族民歌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民歌的变迁也体现出了时代的演变。
二、赫哲族民歌的主要特征
赫哲族人民在创作的过程中,通常以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赫哲族民歌的曲调、民间小调与说唱艺术有一定的相似性。赫哲族的生产生活主要以渔猎为主,使得其在民歌创作时也體现出了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性,多以即兴创作为主。同时,民歌的传唱也表现出了赫哲族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赫哲族没有独特的语言体系,但该民族喜爱歌唱,善于歌唱的特性使得民歌在传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口口相传的特点。在赫哲族生产生活、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大方的民歌演唱以及即兴表演使得其民歌有着独特的味道。在民歌传播的过程中,赫哲族女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妇女在参与社会劳动过程中用歌声表达情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传承。
从整体的赫哲族民歌创作来看,其主要表现出了节拍整齐调式简单的特点。赫哲族民歌中音域与调式的变化较少。大多数民歌的音域变化区间集中在8- 12度。而四分节拍为主的整齐节拍也使得赫哲族民歌在表演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气息平和的特色。赫哲族民歌在其创作表演的过程中,调式大多采用5声调,而在歌唱的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其他的调式,大多采用宫微羽调。
三、赫哲族民歌的个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赫哲族民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民歌艺术特征。虽然当下的赫哲族民歌依然是采用了取材与现实生活的创作方式,但其整体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了更加自由奔放的特色。
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我国的快速发展,近代的赫哲族产生了相当数量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民歌。当前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形式;在产生了大量新民歌的同时,民歌创作的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一)赫哲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在赫哲族民歌的传承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通过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开展,对赫哲族民歌形成深入的认识。东北地区赫哲族民歌的传承首先需要通过组织人员实地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题材收集与整理民间音乐,并在分类收集的过程中完成对曲调词谱的基础记录工作[3]。在该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抢救性措施,保护部分濒临失传的赫哲族民歌,在专业整理的基础上完成对初始资料的收集。
其次为了充分了解赫哲族民歌的内在含义,研究人员可深入探究赫哲族民歌的历史渊源,通过研究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形式了解赫哲族民歌的创作背景。在记录赫哲族民歌的过程中,既保存赫哲族民歌特色的代表作品,同时也要整理记录赫哲族民歌中有影响力的民歌曲调,在传承赫哲族民族文明的过程中,实现对赫哲族民歌的保护。
赫哲族民歌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有着来源于民间创作的特色,因此研究赫哲族民歌,对研究赫哲族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赫哲族民歌的创作过程中,人们融入了赫哲族的厚重历史以及艺术化的生活场景。赫哲族民歌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其民族文明演变过程。而相关人员在传承赫哲族民歌的过程中,要通过对赫哲族民歌艺术性与文化价值的挖掘,促进赫哲族民歌的文化传承。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赫哲族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新的艺术形式与创作核心。而关于赫哲族民歌的开发与利用,应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为了使赫哲族民歌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赫哲族民歌的创作也有了新的角度与方向。
当前的赫哲族民歌仍然采用取材现实生活内容的创作手法,但其表现的时代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时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赫哲族民歌的旋律节奏与音律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既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同时也呈现出了自由奔放的特性。与传统的8- 12音域变化不同,当前的赫哲族民歌创作呈现出了跨13个音域的特征[4],既通过民歌原有旋律节奏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时代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赫哲族粗犷豪放的个性特征。 在赫哲族民歌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活力。而艺术在新时代所表现出的生命力也需要通过创造与创新来体现。在赫哲族民歌个性發展与创造的过程中,专业音乐家对于赫哲族民歌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乌苏里船歌》作为赫哲族新民歌的代表,是我国国内音乐学习的重要曲目。胡小石、汪云才、郭颂等都是赫哲族新民歌创作的重要音乐家,其在赫哲族民歌的创作过程中既实现了对民歌的创新,同时也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在赫哲族民歌创新的过程中,其个性发展既有着对歌曲创作的创新,同时也有着演唱与乐器伴奏方面的创新。当下的赫哲族民歌出现了多声部合唱与重唱的演出方式,例如,赫哲族文工团表演的《在路上》应用了三重唱的方式;赫哲族女歌唱家于秋颖也在《美丽的阿桑西德》中采用了歌伴舞的形式,创新了赫哲族民歌的表演形式[5];赫哲族民歌在其表演创作的过程中还呈现出了与舞蹈体育的多元合作形式,例如萨满调歌伴舞团体操首次使用了艺术体育的形式,完成了对赫哲族民歌表演形式的创新;最后在赫哲族民歌演出过程中,手风琴,钢琴,电子琴等伴奏乐器的加入,也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四、结语
赫哲族民歌在东北土地上的个性发展,是随着时代变迁必然出现的艺术创新。在赫哲族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赫哲族民歌也在不断发展,既表现了民歌与民族发展的同步性,同时也呈现出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展示出了艺术表演的独特生命力。本文对赫哲族民歌艺术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促进不同民族间的音乐交流,还可以汲取赫哲族民歌的精华,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阳,张蕊.新时期赫哲族渔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家,2019(03):182.
[2]李瑶,吴国邦.生态变迁下赫哲族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基于街津口的实地调研[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02):163-168.
[3]范佳春.赫哲族民歌演唱研究[J].艺术大观,2019(07):71.
[4]邢铁红.赫哲族民歌的特征与演唱技巧[J].文存阅刊,2018(10):68.
[5]李艳双.赫哲族民歌风格特点与演唱方法考[J].歌海,2018(03):69-73.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关键词:赫哲族;民歌;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141-0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东北赫哲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课题(课程编号:JGJX2020D274)。
东北地区的赫哲族是少数民族,人数稀少也是该民族的主要特点。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渔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存技能[1]。在临水而生的生活环境下,赫哲族形成了以娱乐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其在生活中学到的特殊技能也使得该民族文化呈现出了淳朴的特色。随着时代的演变,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创新,赫哲族民歌既得到了不断传承,也在时代背景下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一、赫哲族民歌的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赫哲族传统民歌也在传承中不断地发展创新[2]。对赫哲族传统民歌的研究,既要把握好赫哲族民歌传统的特征,同时也要重视现代化背景下赫哲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从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来看,主要是基于赫哲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民歌的形式展现出了赫哲族的生活习惯与民族风情。赫哲族没有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在其民歌的发展过程中,该种歌唱的形式承载了民族情感的宣泄,呈现出了原生态的特色。
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歌虽然在现代的背景下实现了创新,但赫哲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沿袭着经典旋律。赫哲族传统民歌多采用一曲多用的形式,以单一的曲调搭配新的唱词,实现了民歌内容的多样性。由于赫哲族民歌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多是基于赫哲族人民的劳动场景,因此,在进行赫哲族民歌的演奏过程中,其演奏的形式也多以即兴表演为主。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赫哲族传统民歌所表现的时代性可以让人们了解赫哲族的生活时代、背景、观念、信仰,而在赫哲族民歌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民歌的变迁也体现出了时代的演变。
二、赫哲族民歌的主要特征
赫哲族人民在创作的过程中,通常以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赫哲族民歌的曲调、民间小调与说唱艺术有一定的相似性。赫哲族的生产生活主要以渔猎为主,使得其在民歌创作时也體现出了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性,多以即兴创作为主。同时,民歌的传唱也表现出了赫哲族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赫哲族没有独特的语言体系,但该民族喜爱歌唱,善于歌唱的特性使得民歌在传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口口相传的特点。在赫哲族生产生活、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大方的民歌演唱以及即兴表演使得其民歌有着独特的味道。在民歌传播的过程中,赫哲族女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妇女在参与社会劳动过程中用歌声表达情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传承。
从整体的赫哲族民歌创作来看,其主要表现出了节拍整齐调式简单的特点。赫哲族民歌中音域与调式的变化较少。大多数民歌的音域变化区间集中在8- 12度。而四分节拍为主的整齐节拍也使得赫哲族民歌在表演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气息平和的特色。赫哲族民歌在其创作表演的过程中,调式大多采用5声调,而在歌唱的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其他的调式,大多采用宫微羽调。
三、赫哲族民歌的个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赫哲族民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民歌艺术特征。虽然当下的赫哲族民歌依然是采用了取材与现实生活的创作方式,但其整体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了更加自由奔放的特色。
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我国的快速发展,近代的赫哲族产生了相当数量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民歌。当前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形式;在产生了大量新民歌的同时,民歌创作的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一)赫哲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在赫哲族民歌的传承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通过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开展,对赫哲族民歌形成深入的认识。东北地区赫哲族民歌的传承首先需要通过组织人员实地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题材收集与整理民间音乐,并在分类收集的过程中完成对曲调词谱的基础记录工作[3]。在该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抢救性措施,保护部分濒临失传的赫哲族民歌,在专业整理的基础上完成对初始资料的收集。
其次为了充分了解赫哲族民歌的内在含义,研究人员可深入探究赫哲族民歌的历史渊源,通过研究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形式了解赫哲族民歌的创作背景。在记录赫哲族民歌的过程中,既保存赫哲族民歌特色的代表作品,同时也要整理记录赫哲族民歌中有影响力的民歌曲调,在传承赫哲族民族文明的过程中,实现对赫哲族民歌的保护。
赫哲族民歌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有着来源于民间创作的特色,因此研究赫哲族民歌,对研究赫哲族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赫哲族民歌的创作过程中,人们融入了赫哲族的厚重历史以及艺术化的生活场景。赫哲族民歌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其民族文明演变过程。而相关人员在传承赫哲族民歌的过程中,要通过对赫哲族民歌艺术性与文化价值的挖掘,促进赫哲族民歌的文化传承。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赫哲族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新的艺术形式与创作核心。而关于赫哲族民歌的开发与利用,应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为了使赫哲族民歌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赫哲族民歌的创作也有了新的角度与方向。
当前的赫哲族民歌仍然采用取材现实生活内容的创作手法,但其表现的时代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时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赫哲族民歌的旋律节奏与音律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既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同时也呈现出了自由奔放的特性。与传统的8- 12音域变化不同,当前的赫哲族民歌创作呈现出了跨13个音域的特征[4],既通过民歌原有旋律节奏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时代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赫哲族粗犷豪放的个性特征。 在赫哲族民歌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活力。而艺术在新时代所表现出的生命力也需要通过创造与创新来体现。在赫哲族民歌个性發展与创造的过程中,专业音乐家对于赫哲族民歌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乌苏里船歌》作为赫哲族新民歌的代表,是我国国内音乐学习的重要曲目。胡小石、汪云才、郭颂等都是赫哲族新民歌创作的重要音乐家,其在赫哲族民歌的创作过程中既实现了对民歌的创新,同时也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在赫哲族民歌创新的过程中,其个性发展既有着对歌曲创作的创新,同时也有着演唱与乐器伴奏方面的创新。当下的赫哲族民歌出现了多声部合唱与重唱的演出方式,例如,赫哲族文工团表演的《在路上》应用了三重唱的方式;赫哲族女歌唱家于秋颖也在《美丽的阿桑西德》中采用了歌伴舞的形式,创新了赫哲族民歌的表演形式[5];赫哲族民歌在其表演创作的过程中还呈现出了与舞蹈体育的多元合作形式,例如萨满调歌伴舞团体操首次使用了艺术体育的形式,完成了对赫哲族民歌表演形式的创新;最后在赫哲族民歌演出过程中,手风琴,钢琴,电子琴等伴奏乐器的加入,也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四、结语
赫哲族民歌在东北土地上的个性发展,是随着时代变迁必然出现的艺术创新。在赫哲族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赫哲族民歌也在不断发展,既表现了民歌与民族发展的同步性,同时也呈现出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展示出了艺术表演的独特生命力。本文对赫哲族民歌艺术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促进不同民族间的音乐交流,还可以汲取赫哲族民歌的精华,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阳,张蕊.新时期赫哲族渔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家,2019(03):182.
[2]李瑶,吴国邦.生态变迁下赫哲族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基于街津口的实地调研[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02):163-168.
[3]范佳春.赫哲族民歌演唱研究[J].艺术大观,2019(07):71.
[4]邢铁红.赫哲族民歌的特征与演唱技巧[J].文存阅刊,2018(10):68.
[5]李艳双.赫哲族民歌风格特点与演唱方法考[J].歌海,2018(03):69-73.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