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应用题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应用题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呢?
一、应用题的内涵
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所以应用题的内涵应该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应用题其本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其次它才是供学生练习的数学习题。对应用题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认清其问题和习题的两方面性质,对于同一类的应用题,就从未学过的学生而言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过同类题目的学生来说只是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的水平不能等同于其解决问题的水平。于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首先应该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次才是摹仿练习的过程。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属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这样,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就应该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正确认识应用题的概念内涵,才能有助于我们科学开展应用题教学,不断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
二、培养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策略
1、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应用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次,三步及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应用题基本相同。
2、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下面是笔者的训练方法:
1)读题。
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2)画批。
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3)画图。
就是画线段图,用線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说理。
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非常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注重对应用题进行反复系统训练
在应用题教学中,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在的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陈,还有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系统思维训练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采用“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基本做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就是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句的叙述方法;二是改变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三是改变条件,就是把直接条件改变成间接条件,把间接条件改变成直接条件,应用题的问题不变;四是改变问题。就是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五是改变条件和问题。就是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改变成问题,把问题改变成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的改变。
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应用题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呢?
一、应用题的内涵
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所以应用题的内涵应该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应用题其本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其次它才是供学生练习的数学习题。对应用题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认清其问题和习题的两方面性质,对于同一类的应用题,就从未学过的学生而言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过同类题目的学生来说只是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的水平不能等同于其解决问题的水平。于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首先应该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次才是摹仿练习的过程。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属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这样,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就应该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正确认识应用题的概念内涵,才能有助于我们科学开展应用题教学,不断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
二、培养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策略
1、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应用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次,三步及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应用题基本相同。
2、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下面是笔者的训练方法:
1)读题。
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2)画批。
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3)画图。
就是画线段图,用線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说理。
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非常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注重对应用题进行反复系统训练
在应用题教学中,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在的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陈,还有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系统思维训练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采用“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基本做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就是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句的叙述方法;二是改变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三是改变条件,就是把直接条件改变成间接条件,把间接条件改变成直接条件,应用题的问题不变;四是改变问题。就是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五是改变条件和问题。就是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改变成问题,把问题改变成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