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企业的法律形式及其认定标准和路径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企业法律形式的认定在立法上有法人注册制和资格认证制两种方式,社会企业作为奉行义利并举的组织集群,难以纳入《民法典》功能主义分类视角下之营利法人或者非营利法人的类型框架之中,对其法律形式的认定应采取资格认证制.社会企业法律形式的认证有市场主导型与政府驱动型两种路径,综合考虑我国大量社会企业亟待获得合法身份的现实,以及保持立法状况相对稳定与顺应商事制度改革方向的需要,我国宜采取混合型认证制.具体措施包括在明确社会企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对社会企业进行分类认证,普通公益性社会企业可授权市场第三方机构认证,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社会企业认证可考虑保留由官方机构进行认证.
其他文献
新结构经济学是作为第三代发展经济学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结构革命,它涉及现代经济学的每个领域,包括环境经济学.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研究视角,采用新古典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体的环境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初步构建起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其中,理论框架根据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范畴,可以划分为四大理论体系,即新结构最优环境结构理论、新结构环境发展理论、新结构环境转型理论和新结构环境运行理论.四大理论体系一以贯之地认为,环境结构及其变迁、转型与运行均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
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仍存在着组织失序、服务失效、目标失衡等问题.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解决社会组织持续发展问题,但如何把握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引领作用仍存在着争论.通过对L区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发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工作服务的失序、失效、失衡问题,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中心性和强关系的建构是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通过开展党建可以重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强化之前社会关系网络内的弱关系,在强弱关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当前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日益严重,广告信息、新闻信息、舆论信息之间界限日益模糊,广告主及其背后的广告资本借助智能媒介,利用和制造广告舆论进行网络营销,渗透进各类舆论信息引起流量聚合效应,对消费者形成隐形广告包围,社会拟态化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自我认知及价值判断被刻意引导,言论自由被剥夺,主体性不断丧失,逐渐成为被操控的消费符号,给整个社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此,政府管理部门、广告主及行业协会要协调统一,从源头、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对广告舆论传播加强监控,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