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面临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它阻碍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难以进行深度融合。解决问题的关键,归根到底还是如何破除传统观念和树立互联网思维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关键是“观念”和“思维”的转变
众所周知,“观念”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某人是老观念,意指这个人以老眼光看问题、干事情,其直接的结果往往是工作上不敢大胆创新、不思进取,做事畏头畏尾,阻碍了新事物的发展。说某人观念新,是说这个人敢于打破常规,用新的理念思考问题,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开一条新的思路,创造新的事物。
“思维”是决定人们思考的逻辑。用什么样的思维思考问题,也会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事业的成败。比如,用形象思维来主导写作,会写出文学类的作品;而用抽象思维主导写作,就会写出思辨类的作品。而我们现在提倡的互联网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要求用互联互通的思维,或者形象地说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考量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找出事物发展的新的路径和办法。
从上述这两个概念出发,再来审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问题,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找出新的思路。
我们先来分析传统媒体,比如党报的情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党报人普遍盲目乐观,很多人特别是岁数偏大的同志,在思想深处或者表现在行动上不屑于新媒体,认为新媒体的信息、人群碎片化,公信力差,而且缺乏原创的信息,算不上主流的媒体。只有党报才是主流媒体,党报的信息渠道特别是政经类的信息,党报得天独厚,来源权威、独有,公信力自不必说。党报的“三度”即信度、深度、高度,新媒体不可企及。再者,党报党管,发行有渠道,广告有来源。党报人乐观地认为,有党在即使是面临着新媒体的多方竞争,党报的日子也坏不到哪里去。
但我们只要换个思维方式,不妨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思考,你就会发现问题的端倪了。党报固然有新媒体不可比的许多优势,但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所表现出来的“三度”,即宽度、速度、互动度相比较,突出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一是党报的传播速度太慢,报纸反应信息的速度最快是以24小时为限的,而新媒体是以秒时来反应的。二是党报这种传统媒体是以单向传播的,难以互动,而新媒体的传播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只要用户愿意随时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三是党报尽管是公信力强,但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所传播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信息是海量的,尽管公信力差了点,但也不缺乏好的内容,因为新媒体信息是整合了无数党报、都市报及其他信息渠道而来的。四是党报的订户是有限的,在国内大的报纸的订量也就在300万份左右,加之传播的系数以3-5人来计算,其传播的幅度也就是千万人次左右,而新媒体的传播是无限的,一条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传播可以相互转发,瞬间即可达到数千万乃至亿级的传播效果。五是党报等纸质媒体自身的特性,决定其在保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不方便性,而新媒体在此方面有着无比的功能,其在存取信息、链接功能、检索速度等方面都是纸媒所不可比拟的。
再来看新媒体,尽管上述我们列举了它的许多优点和缺点,但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就是从事新媒体的人,目前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新媒体技术要求高,投入大,但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能持久盈利的模式,致使投入和产出的落差较大。从目前做的比较大的网站或比较好的微信公众号来看,尽管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但由于网众数量大,点击量高,粉丝多,从不同的渠道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简言之,不管是网站还是客户端等,只要拥有强大的用户群,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双丰收的,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如美国智库“新美国”总裁安妮·玛丽·斯劳特在《什么是国力强大的关键?》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当今世界谁影响并控制信息流动,才是国力强大的关键。这是多么直接的令人警醒的论断!
从上述我们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析对比中,不难看出两者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当今信息大爆炸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去转变观念,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自觉地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和谋划传媒业的发展,定位我们的未来,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进而危及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党早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问题。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中,反复强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党的新闻工作者都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深度融合,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并且把它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
二、值得研究、借鉴的实践范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级党报社和广播电台都在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大力转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自觉地運用互联网思维来谋划推动深度融合的实践。全国各地党报社、广电系统的新闻工作者出现了从对媒体融合漠然处之到热情拥抱新媒体、敢用敢试敢于创新新媒体的良好氛围,意识到媒体融合就是媒体的未来,从而都在进行媒体融合的大胆探索,尝试如何把党报独具的“信度、深度、高度”的“三度”优势与新媒体独有的“宽度、速度、互动度”的“三度”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媒体矩阵和较强的实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取得了一批值得借鉴的成果。
带着如何在民族地区加快媒体融合的课题,近期我和内蒙古日报社有关方面负责人到浙江、上海和江苏等地的党报社实地考察学习,在他们火热的媒体融合改革实践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思想观念进一步得到了转变。如,浙江日报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把顺应用户需求变化作为中心环节,重塑传播逻辑,转变发展方式。其坚持新闻传播价值,服务集聚用户,从提供单一新闻资讯向以新闻资讯为核心的综合服务转变。他们围绕建设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全力打造“三圈环流”的新媒体矩阵,构建以浙江在线新闻网、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浙江手机报及移动视频客户端等“四位一体”的网上党报,加快做大做强主流媒体舆论阵地。浙江日报集团几年来的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 新华报业集团从2015年以来,在总结以往媒体融合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集团现有新媒体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举全集团之力打造“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的基本定位是集团战略级产品,与平面媒体新华日报、PC端网媒中国江苏网共同构成三位一体、互为协同、覆盖三代传媒形态的江苏第一主流媒体矩阵。“交汇点”成为“数字媒体+移动媒体+民生服务”的新一代掌上平台,打造集新闻资讯发布、政务查询办理、民生服务、移动化建设的超级互联服务入口。特别是其“中央厨房”建设值得借鉴,它是一个集团统一的内容制作发布平台。集团各媒体记者采写的稿件全部进入这个制作发布平台,由中央编辑中心处理、加工、分发。集团各媒体编辑部从平台抓取稿件后进行二次加工、深度开发。考虑到各媒体定位不同,可以通过定制、专供等形式满足各媒体的个性需求。浙江日报集团和新华报业集团各有千秋,在融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较大的阻力,还没能彻底解决在深度融合上“彻底通”的问题,存在网上原创稿件不足、更新速度不快、考核认定困难、两张皮影子仍在等问题。
浙江报业集团和新华报业集团存在的问题,在上海传媒集团的解放日报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解放日報社在上海市委的强有力的领导、支持下,积极树立、运用互联网思维,对解放日报社的定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一是把解放日报社定位为“以互联网传播为主渠道,以报纸传播为依托的新型媒体机构”,就是把过去以办好报纸为中心,转变为以办好网媒为中心,这是根本性的转变。二是在体制上大胆改革,报社的原有机构全部推倒,以网媒为中心进行重构,形成了新闻中心、视觉中心、运营技术中心3个中心,9个新闻频道,80个栏目的上海观察网的新的组织结构,原有的网媒人员、《解放日报》记者编辑全部重新竞聘上述新的工作岗位,实行栏目竞标的方式竞争上岗;而《解放日报》只保留要闻、地闻、专副刊3个精干的编辑部,报纸稿件各部编辑直接从上海观察网库选取,进行二次加工处理,达到报纸用稿的要求。这一改革彻底打通报和网的阻隔,彻底解决了报网两张皮的问题,原创稿件数量大大增多,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稿件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网上的内容大大丰富,栏目设计大大的贴近用户,大大提高了解放日报社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真正实现了传统媒体和网媒深度融合。三是实现了考核机制的变革,变过去的人工、主观因素为主的考评体系,为以传播力、影响力为主要标准的上海媒体传播影响力软件分析系统。这个系统以稿件的传播次数、传播幅度等要素为主要标准,电脑软件自动生成,据此进行加权计算得分,换算成劳动报酬,既客观又准确,是目前看到的比较科学实用的稿件考核评价系统。
上海传媒集团解放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尝试,可能代表今后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值得各级党报社研究、借鉴和推广。
(作者系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
编辑:长 青
一、媒体融合关键是“观念”和“思维”的转变
众所周知,“观念”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某人是老观念,意指这个人以老眼光看问题、干事情,其直接的结果往往是工作上不敢大胆创新、不思进取,做事畏头畏尾,阻碍了新事物的发展。说某人观念新,是说这个人敢于打破常规,用新的理念思考问题,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开一条新的思路,创造新的事物。
“思维”是决定人们思考的逻辑。用什么样的思维思考问题,也会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事业的成败。比如,用形象思维来主导写作,会写出文学类的作品;而用抽象思维主导写作,就会写出思辨类的作品。而我们现在提倡的互联网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要求用互联互通的思维,或者形象地说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考量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找出事物发展的新的路径和办法。
从上述这两个概念出发,再来审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问题,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找出新的思路。
我们先来分析传统媒体,比如党报的情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党报人普遍盲目乐观,很多人特别是岁数偏大的同志,在思想深处或者表现在行动上不屑于新媒体,认为新媒体的信息、人群碎片化,公信力差,而且缺乏原创的信息,算不上主流的媒体。只有党报才是主流媒体,党报的信息渠道特别是政经类的信息,党报得天独厚,来源权威、独有,公信力自不必说。党报的“三度”即信度、深度、高度,新媒体不可企及。再者,党报党管,发行有渠道,广告有来源。党报人乐观地认为,有党在即使是面临着新媒体的多方竞争,党报的日子也坏不到哪里去。
但我们只要换个思维方式,不妨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思考,你就会发现问题的端倪了。党报固然有新媒体不可比的许多优势,但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所表现出来的“三度”,即宽度、速度、互动度相比较,突出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一是党报的传播速度太慢,报纸反应信息的速度最快是以24小时为限的,而新媒体是以秒时来反应的。二是党报这种传统媒体是以单向传播的,难以互动,而新媒体的传播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只要用户愿意随时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三是党报尽管是公信力强,但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所传播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信息是海量的,尽管公信力差了点,但也不缺乏好的内容,因为新媒体信息是整合了无数党报、都市报及其他信息渠道而来的。四是党报的订户是有限的,在国内大的报纸的订量也就在300万份左右,加之传播的系数以3-5人来计算,其传播的幅度也就是千万人次左右,而新媒体的传播是无限的,一条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传播可以相互转发,瞬间即可达到数千万乃至亿级的传播效果。五是党报等纸质媒体自身的特性,决定其在保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不方便性,而新媒体在此方面有着无比的功能,其在存取信息、链接功能、检索速度等方面都是纸媒所不可比拟的。
再来看新媒体,尽管上述我们列举了它的许多优点和缺点,但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就是从事新媒体的人,目前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新媒体技术要求高,投入大,但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能持久盈利的模式,致使投入和产出的落差较大。从目前做的比较大的网站或比较好的微信公众号来看,尽管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但由于网众数量大,点击量高,粉丝多,从不同的渠道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简言之,不管是网站还是客户端等,只要拥有强大的用户群,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双丰收的,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如美国智库“新美国”总裁安妮·玛丽·斯劳特在《什么是国力强大的关键?》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当今世界谁影响并控制信息流动,才是国力强大的关键。这是多么直接的令人警醒的论断!
从上述我们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析对比中,不难看出两者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当今信息大爆炸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去转变观念,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自觉地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和谋划传媒业的发展,定位我们的未来,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进而危及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党早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问题。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中,反复强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党的新闻工作者都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深度融合,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并且把它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
二、值得研究、借鉴的实践范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级党报社和广播电台都在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大力转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自觉地運用互联网思维来谋划推动深度融合的实践。全国各地党报社、广电系统的新闻工作者出现了从对媒体融合漠然处之到热情拥抱新媒体、敢用敢试敢于创新新媒体的良好氛围,意识到媒体融合就是媒体的未来,从而都在进行媒体融合的大胆探索,尝试如何把党报独具的“信度、深度、高度”的“三度”优势与新媒体独有的“宽度、速度、互动度”的“三度”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媒体矩阵和较强的实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取得了一批值得借鉴的成果。
带着如何在民族地区加快媒体融合的课题,近期我和内蒙古日报社有关方面负责人到浙江、上海和江苏等地的党报社实地考察学习,在他们火热的媒体融合改革实践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思想观念进一步得到了转变。如,浙江日报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把顺应用户需求变化作为中心环节,重塑传播逻辑,转变发展方式。其坚持新闻传播价值,服务集聚用户,从提供单一新闻资讯向以新闻资讯为核心的综合服务转变。他们围绕建设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全力打造“三圈环流”的新媒体矩阵,构建以浙江在线新闻网、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浙江手机报及移动视频客户端等“四位一体”的网上党报,加快做大做强主流媒体舆论阵地。浙江日报集团几年来的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 新华报业集团从2015年以来,在总结以往媒体融合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集团现有新媒体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举全集团之力打造“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的基本定位是集团战略级产品,与平面媒体新华日报、PC端网媒中国江苏网共同构成三位一体、互为协同、覆盖三代传媒形态的江苏第一主流媒体矩阵。“交汇点”成为“数字媒体+移动媒体+民生服务”的新一代掌上平台,打造集新闻资讯发布、政务查询办理、民生服务、移动化建设的超级互联服务入口。特别是其“中央厨房”建设值得借鉴,它是一个集团统一的内容制作发布平台。集团各媒体记者采写的稿件全部进入这个制作发布平台,由中央编辑中心处理、加工、分发。集团各媒体编辑部从平台抓取稿件后进行二次加工、深度开发。考虑到各媒体定位不同,可以通过定制、专供等形式满足各媒体的个性需求。浙江日报集团和新华报业集团各有千秋,在融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较大的阻力,还没能彻底解决在深度融合上“彻底通”的问题,存在网上原创稿件不足、更新速度不快、考核认定困难、两张皮影子仍在等问题。
浙江报业集团和新华报业集团存在的问题,在上海传媒集团的解放日报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解放日報社在上海市委的强有力的领导、支持下,积极树立、运用互联网思维,对解放日报社的定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一是把解放日报社定位为“以互联网传播为主渠道,以报纸传播为依托的新型媒体机构”,就是把过去以办好报纸为中心,转变为以办好网媒为中心,这是根本性的转变。二是在体制上大胆改革,报社的原有机构全部推倒,以网媒为中心进行重构,形成了新闻中心、视觉中心、运营技术中心3个中心,9个新闻频道,80个栏目的上海观察网的新的组织结构,原有的网媒人员、《解放日报》记者编辑全部重新竞聘上述新的工作岗位,实行栏目竞标的方式竞争上岗;而《解放日报》只保留要闻、地闻、专副刊3个精干的编辑部,报纸稿件各部编辑直接从上海观察网库选取,进行二次加工处理,达到报纸用稿的要求。这一改革彻底打通报和网的阻隔,彻底解决了报网两张皮的问题,原创稿件数量大大增多,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稿件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网上的内容大大丰富,栏目设计大大的贴近用户,大大提高了解放日报社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真正实现了传统媒体和网媒深度融合。三是实现了考核机制的变革,变过去的人工、主观因素为主的考评体系,为以传播力、影响力为主要标准的上海媒体传播影响力软件分析系统。这个系统以稿件的传播次数、传播幅度等要素为主要标准,电脑软件自动生成,据此进行加权计算得分,换算成劳动报酬,既客观又准确,是目前看到的比较科学实用的稿件考核评价系统。
上海传媒集团解放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尝试,可能代表今后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值得各级党报社研究、借鉴和推广。
(作者系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