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在机器人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采用机器人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控制低中心静脉压的方式不同分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8例)和低中心静脉压组(16例)。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9岁(范围:20~56岁) ;低中心静脉压组男性15例,女性1例,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武汉 43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在机器人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采用机器人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控制低中心静脉压的方式不同分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8例)和低中心静脉压组(16例)。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9岁(范围:20~56岁) ;低中心静脉压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53岁(范围:38~69岁)。通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输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变化等。
结果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M(QR)]为200(220) ml(范围:100~400 ml),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50(800) ml(范围:100~2 000 ml)(Z=-2.169,P=0.030)。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24(18)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29(20)min,低中心静脉压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23(23)min,两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3,P=0.747)。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无术中输血病例,低中心静脉压组术中输血5例,输血量1.5(1.5)U,两组输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3,P=0.001)。术中阻断肝下下腔静脉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由(88.6±4.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67.4±3.8)mmHg,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2.4±3.3)mmHg(t=2.315,P=0.00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可通过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控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操作简单,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新生儿生后72 h很内的过渡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后72 h内的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局部脑氧合证实:局部脑氧合水平低与脑损伤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及神经系统预后不良有关。局部脑氧合依赖于氧的运输和消耗,而氧的运输依赖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含量和脑血流灌注。脑内大动脉阻力指数(RI)是多普勒超声测量脑灌注的一个常用参数。我们旨在研究34周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大
近年来我国气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主要与吸入过敏原相关。目前临床上传统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应用的是过敏原粗提取物,不能明确对过敏原中的何种组分过敏。组分解析方法(component-resolved diagnosis,CRD)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可在分子水平上明确患者的致敏特征。精确的过敏原诊断可指导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免疫治疗。该文主要综述CRD在气道过
目的肌钙蛋白是足月儿窒息的敏感标志物,反映全身性缺氧缺血时心肌损伤的程度。此外,肌钙蛋白也是成人和新生儿脑病中反映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敏感标志物。该研究旨在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肌钙蛋白T水平和MRI脑损伤的关系以及与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在某三级新生儿转诊中心,选择出生和(或)发生新生儿脑病时需要复苏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测定。评估出生史、临床参数、神经影像和发育结局(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目前NEC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在NEC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NEC诊断及防治中具有一定价值。研究发现claudins蛋白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NEC的指标,且claudins蛋白表达与NEC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调节紧密连接蛋白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 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通常为足细胞功能异常所导致,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遗传因素所致足细胞结构或功能缺陷是引发SRNS的重要病因之一,大约43%的遗传性SRNS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已报道致病的单基因多达50种。核孔蛋白93(nucleoprin93,NUP93)基因突变最近被证实是遗传性SRNS的病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重症哮喘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根据表型和内型的不同分为变应性哮喘与非变应性哮喘。变应性哮喘是由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2细胞、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球
目的分析亚硝酸盐试验阳性与90 d以下不明原因发热婴儿患侵袭性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儿科急诊的19例90 d以下不明原因发热婴儿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定义侵袭性细菌感染为血液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3 401例婴儿中,766例(22.5%)的尿试纸为亚硝酸盐或白细胞酯酶阳性,270例(35.2%)的尿试纸仅亚硝酸盐阳性。所有病例中,107例诊断为侵袭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儿童是FA的高发人群,探究其发病危险因素对FA的预防至关重要。近年来FA的遗传因素的相关研究深入到了基因层面,HLA-DR和HLA-DQ基因域、FLG基因、IL基因、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基因等FA相关基因逐步被发现,亦有诸多研究发现环境因素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FA的发生,并提示有希望利用表观遗传修饰诱导免疫耐受以治疗FA,提高了对
结核性创面的临床诊断依然是困扰医师实施精确治疗的难题。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抗酸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色谱法、血清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传统的诊断方法虽然均在应用,但普遍存在操作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检测阳性率较低等缺陷。寻求一种快速、方便、简洁及检测阳性率高的方法是结核性创面临床诊断面临的挑战。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性创面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