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玉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1314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不同耕作处理(常规垄作、平作留茬免耕、平作灭茬覆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灭茬覆盖对播种前表层土土壤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这与平作灭茬覆盖处理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有关;平作留茬免耕和平作灭茬覆盖对玉米生育期间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大,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小;平作留茬免耕对收获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无规律。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treatments (conventional ridge planting, no-tillage with no-tillage, flat cropping with stubble mulch)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semiarid areas of western Jili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bble mulching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urease, phosphatase and catalase) before sowing,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straw mulching on the soil temperature under the mulching and stubble mulching treatments. Tillage and flat cropping stubble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soil urease and catalase during maize growth,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soil phosphatase activity. After tillage and tillage no-tillag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talase and urease activity in harvested soil .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the activities of soil urease and catalase showed the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and the activity of soil phosphatase was irregular.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慈善捐赠作为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在筹集社会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慈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管理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不仅能有效地提升网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能使安全管理更为全面。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硬件、软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诸多的管理缺陷。针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筹资困难是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障碍之一就是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为此,有必要在确保非营利组织自身值得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具体可
目的研究国产短肽型肠内营养对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表将67例行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入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的邢占军教授最近突然成了热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都要采访他,或者约稿。这突如其来的一切,都源于他那曾经“冷清”的学术研究领域——测量人的主观幸福感。  9月2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说,热点的爆发,始于国家统计局将推出“幸福指数”的计划。在国家统计局宣布此决定之后,已经有数个城市声称,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将百姓的“幸福指数”纳入考核体系,是执政为民理念的一大进步,可圈可
远程视频为外语学习创建真实的交际环境,也为中外高校开展合作研讨提供极大的便利。文章以中澳学生基于远程视频开展的项目学习为例,探讨两校学生以可持续发展为题,以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