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三维动脉自选标记(3D-ASL)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在胶质瘤分级评估中价值.方法 77例脑胶质瘤(BG)患者术前行3D-ASL、DTI扫描,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高级组(46例)和低级组(31例),比较两组3D-ASL和DTI定量参数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在BG分级中评估价值.结果 高级组各项rCBFmax值高于低级组(P<0.01),而FA、ADC值低于低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CBFmax、FA、ADC值及联合评估BG分级的AUC分别为0.9
【机 构】
:
茂名市人民医院核磁共振科,广东茂名525000;阳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阳江529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三维动脉自选标记(3D-ASL)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在胶质瘤分级评估中价值.方法 77例脑胶质瘤(BG)患者术前行3D-ASL、DTI扫描,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高级组(46例)和低级组(31例),比较两组3D-ASL和DTI定量参数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在BG分级中评估价值.结果 高级组各项rCBFmax值高于低级组(P<0.01),而FA、ADC值低于低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CBFmax、FA、ADC值及联合评估BG分级的AUC分别为0.930、0.798、0.771、0.991,其中联合及rCBFmax的AUC显著高于FA和ADC(P<0.05).结论 3D-ASL定量参数在BG分级评估中价值优于DTI,联合应用可提高评估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精准外科治疗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分析同一治疗组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应用精准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99例病例为A组(实验组)和之前传统外科治疗组B组(对照组,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例143例)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组肝切除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9% vs 36.4%;P<0.001);患者在胆道引流方式、双叶结石比例、术中发现存在肝内胆管狭窄比例、术中结石完全清除比例等方面差
1998年的高崎健(Ken Takasaki)教授提出了经典的基于Glissonean树各级分支支配区域的新肝脏解剖分段方法,并首次阐述了Glissonean系统三级或以上分支供应的区域为一个锥形单位(cone unit),而每个肝段是由6~8个锥形单位组成[1]的学说.基于该理念的经第一肝门入路或经肝实质入路的Glissonea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见图1[2])在此后的30多年间广泛开展应用.目前研究表明与常规经第一肝门鞘内入路相比,在掌握Leannec膜解剖基础上的经Glissonean鞘外入路
日本肝胆胰外科协会2021年第三版日文、英文版日本胆管恶性肿瘤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对内容意见进行了更新.提出了共涉及疾病的预防、诊断、胆管引流、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六个临床主题领域31项核心问题,介绍日本胆道恶性肿瘤临床管理及治疗经验以飨读者.本期将继续介绍该指南关于胆道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处理方面的内容.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西红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借助TCMSP和现有文献查找西红花的有效成分,并借助有关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对应靶点及AD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西红花-成分-靶点”网络,通过分子对接评价PPI网络中核心成分与部分重要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 筛选出西红花7个活性成分,西红花与AD共同作用靶点71个.共同靶点主要分布在AD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AKT、mTOR、PSEN1、AP
目的 观察半枫荷水、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64只小鼠随机分成8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5 g/L阿司匹林混悬液(阳性对照),0.1、0.15、0.2 g/mL半枫荷水提物,0.1、0.15、0.2 g/mL半枫荷乙醇提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足跖肿胀及耳肿胀法观察小鼠镇痛、抗炎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半枫荷水、乙醇提取物明显提高小鼠痛阈,扭体反应明显减少,足跖与耳肿胀度明显下降,肿胀抑制率明显增高,以乙醇提物组更为显著,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
目的 系统评价艾滋病合并结核(TB-HIV)患者CD4+T细胞数、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时机选择与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TB-IRIS)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1980年1月-2019年12月英文文献,使用R语言Meta程序包V3.3.2进行分析.结果 该次分析共纳入10个RCT研究共5226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数和早期ART治疗可增加TB-IRIS发生率.结论 CD4+T细胞数和接受ART治疗时机可影响TB-IRIS的发生率.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甘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甘草活性成分,并利用有关数据库筛选AD相关靶点.以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用分子对接验证有效成分与靶点亲和力.结果 筛选出甘草64个活性成分和692个靶点,这些靶点与82个AD相关潜在靶点有较强相互作用,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AD通路、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cAMP信号通路等12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素、光甘草素
目的 观察溴隐亭联合激素治疗伴高泌乳素(PRL)血症肉芽肿性乳腺炎(GL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伴高泌乳素血症GLM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激素治疗)和观察组(溴隐亭联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PRL水平、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PR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则显著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溴隐亭联合激素治疗高泌乳素血症GLM患者可以有效降低PRL水平,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目的 了解医生的职业倦怠及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家医院107名临床医生,采用MBI-GS量表测量职业倦怠程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随机抽选12名职业倦怠医生进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评估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结果 全部医生处于重度倦怠水平.不同科室和文化程度医生的情绪衰竭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名职业倦怠医生在进行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后,其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下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医生群体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具有良好效果.
目的 评估床旁心肺快速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胸痛救治单元中应用效果.方法 127例急性胸痛患者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78),全部患者在10 min内完成首次心电图检测、床旁检测D-二聚体,其中研究组同时完成床旁心肺快速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进门-出门(DiDo)时间、首次心电图及D-二聚体检查时间、起病2 h内就诊比例、院内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DiDo时间、首次心电图及D-二聚体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起病2 h内就诊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床旁超声扫查成功率为88.4%,对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