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地位下的透视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欧梵是一位海外华人学者,他以独特的学术方法去观照中国现代文学,不拘一格地采用了史传叙述,文化阐述,文本解读的方法,把现代性问题贯穿始终,也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他处在边缘地位,能够以更为广阔的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文学现象,从多元的角度把握文学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大价值的。为现代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边缘化 文本细读 浪漫 现代性
  
  李欧梵是一位海外华人学者,在拜读过他的著作之后,发现他有很多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他变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可以把一个艰深的问题写得平实,具体而深入,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易懂,这就到达了很高的境界,并且他这种独特的视角和学术方法为后人提供了新的学术思路和广阔的研究领域 ,本书旨在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他的几本著作做一一论述。
  一、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本书是李欧梵先生的博士论文,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的现代作家,他抓住现代作家浪漫这一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作家的内心世界,而且也反映了五四这一过渡时期的文学状态。它主要是从史传的角度来展示当时的文学现状,深入挖掘分析作家的内心世界,表现现代作家的现代性和浪漫特质。
  在本书的开头就描述了五四过渡时期“文学界”的现状,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全面的文学革命,白话文逐渐应用,文学杂志纷纷兴起,报业也相当兴盛,而且促使了很多文学社团的涌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产生这样浪漫的一代,新的社会框架和文学框架促使了文人作家精神领域的巨大变化。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来展现七位作家的一生,都很恰到好处地来说明这几位作家的浪漫特质。在对整个史料展开的过程,加入了一些心理分析法,这个过程也是对作家浪漫特质进行分析和阐释的过程,为最后一部分的总结提供了很好的论证。
  最后一部分是对前面所有史料阐释的总结,总结出了这种浪漫特质产生的原因,“文人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成为新社会有地位的一群,以阔气的生活方式和美化的道德观念来维持他们在大城市中心疏离的存在。” [1]这种浪漫特质来源于政治格局的变动而引起的身份地位的疏离。还由于个人主观主义的传入,形成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本书采用了演绎分析式的方法,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我们不能看出作者写所谓“浪漫”的确切含义,只是模糊的概念,随着作者史料的引用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就具有了强大的说服力,并且说明了这一命题的重大理论内涵。 “从‘文’的角度透露‘史’的重要信息,这便是李欧梵考察中国现代作家的基本逻辑。” [2]这说明本书从文学的角度透露出了思想史的重要信息。中国现代作家的精神特质以及他们作品所具有的强大能量,并且也具体的分析了现代作家精神层面的现代性。
  二、上海摩登的文化空间
  《上海摩登》,这本书采用独特的研究视角,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考察,用狐狸式的洞察力建立了一个独特的都市文化,充分阐释在那种都市文化中产生的现代性。最后又从世界的角度对上海这文化都市做了最后的阐释,其中文化,史料,文学文本作者相互交融。
  首先,这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想象的公共空间或者说物质空间,这样的物质空间也就决定了人们当时相应的精神状态,即所谓的现代性,这样就实践了李欧梵的另一部著作《未完成的现代性》中的理论框架,他认为现代性的建立是通过一种想象的公共领域的建立,通过印刷业小说报业的发展形成共同的想象。所以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中,作者大量描述了社会物质层面的东西,即公共领域中的设施,如外滩建筑,白货大楼,咖啡馆,舞厅,公园和跑马场。作者耗费大量篇幅来描写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是很独特的。上海这一领域中的物质文化空间就建立了,而整个民众对它的想象则是通过报业刊物小说来建立的。它给人们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是建立想象的媒介。“我从文化史家的任务是要探索我们所说的‘文化想象’,因为‘文化想象’本身可以被界定为集体感性之轮廓和文化产品之意味,我们也就必须同时对这种阐释策略的双向目标做出深思——即这种文化产品的社会和体制语境,以及构建和交流这种想象的形式。 ”[3],这说明了前面大量文化现象阐述的理论用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上看这些作家作品,也就更加有深意,如施蛰存,刘呐欧,穆时英,邵洵美,叶灵风,到最后的张爱玲。无不建立在这种物质空间之上,他们的作品也无不带有这样的现代性。作者从文化这一角度深刻地实践他所讲的现代性的理论。
  最终把上海这样的都市放在整个世界的眼光中去看待,而且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说到了作者是用一种怀旧的心态去写作上海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怀旧呢?作者说是一种基于学术研究的想象重构,也许作者是怀旧那种都市文化中升华出来的现代性,在当时的中国革命文艺,工农兵的话语,已不能再产生出鲜活和有生命力的文学。那种现代性再也无法构建起来了,也是对当时城市不被看重的一种挑战,对当时中国整个思想上受到主流话语控制的一种反抗,对我们具有思想史上的启迪意义。
  三、文本解读中的鲁迅
  这部著作是关于鲁迅的研究,本书为我们开拓了一种新的空间,把鲁迅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鲁迅在文学与艺术上的成就。
  这本书最主要的是李欧梵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去探求鲁迅的内心世界,从文本细读中进一步说明和还原鲁迅的内心状况,提炼文本的思想意义,阐述鲁迅作品中现代性的技巧与现代性的心理。在每章文本细读之前都会说明鲁迅写作这种体裁时心里的变化。比如写小说,就是因为他还有许多不能忘却的亲身经验,这是他写作的源泉,而当他写《野草》时内心受到了压抑,产生了无法释怀的内心苦闷。而到了杂文,则是因为他已经从这种苦闷和压抑中挣扎出来,面对中国的现实问题,他的笔锋更加尖锐,杂文则是对一些激进批判的杂感杂录。
  不仅如此,在文本解读中,也关照了其艺术表现和表现技巧的应用,比如其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写作这些人物的技巧,而且透过这些形象来阐述更加深刻的意义,对一系列形象的总结概括出他的写作模式,或几种形象群,比如个人与庸众,透出鲁迅的精神追求,和对广大民众的广阔的精神希冀。而且在《野草》中对一系列的隐喻形象中 ,归纳出或透视出鲁迅的内在心理,他是如何走上虚无之路的,他又是怎样在虚无中挣扎重生的,书中也阐释了很多的现代技巧的运用如叙述者视角的转换,象征主义的运用,各种体裁的尝试,都说明鲁迅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从现代性的承载中去发掘其中包含的现代性思想及其精神内涵,而且在他的这一系列阐述中运用了很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说明他的现代性思想。大部分的理论都来自西方,而这些理论都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以此作为他现代性阐释的支撑。
  在这三本书中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一直贯穿始终,李欧梵本人对于现代性问题在他的著作《未完成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追求》中都做充分的理论说明,他认为现代性就是人们通过报业小说对所处的公共领域或物质空间作出的想象,认为它是想象的,表面的,它反映在各个领域中。在《上海摩登》中作者从文化的角度给我们营造了当时上海这一地域所处的物质空间,通过对报业,印刷业和小说的描述揭示现代性的产生。而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中,主要表现了现代性在作家精神层面上的内涵。而《铁屋中的呐喊》以鲁迅研究为其个案,来说明现代性,本书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于作品中的内涵和运用的技巧都作了深入的挖掘。通过文本中的技巧和内含来阐述现代性的,是作品的现代性。综合起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现代性的阐述是从多个角度,多层面深入研究,在他的作品中一直贯穿着这样的主题。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问题是人们谈论很多的话题,李欧梵对这一问题在他的这几本书中做了相应的阐释,比如在《上海摩登》中对文化物质层面的建构中就深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上海之所以会成为这样一个摩登的城市,是因为生活在租界中的外国人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格带了进来,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明显地贯彻于这几本书中的。而且它与现代性问题没有界限的纠缠在一起,是相互交融的。他强调西方的影响,把中西方文化衔接到一起进行研究,并突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
  李欧梵先生是一位海外华人学者,没有受到中国主流思想意识的影响,也就不受话语强权的压迫,对于中国社会是有着一定距离的,但他又不真正属于西方,他的根底是中国文化,这样他就处在“边缘地位”,游走于中西方文化之间,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发挥他的批评功能,可以以世界的眼光或者更宏大的眼光去发现现代文学。李欧梵给自己提供了广阔的批评空间。“我是在西方的边缘,我也在东方的边缘 ,是地理和文化的边缘,这样不仅可以对原来良好的自我感觉展开一种自我批评,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或影响看得那么重要,而且还可以把不同的边缘接在一起,看得更远更深。”[4]正如他本人所说的,正因为他这种边缘化的地位,他才能看地更加深入,能够从世界的角度去分析文学现象。
  李欧梵是海外华人学者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们在学术方法的使用和学术视野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中国文学才能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用西方的理论素养把握中国的文化和文学资源。从多角度深入分析,李欧梵在这几本书中就现代性问题给予具体而深入的阐释,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比较有争议的问题 ,也没有一个论断,他从作家作品文化现象的具体描述揭开了现代性的面纱,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有很大突破,对鲁迅的研究也开拓了新的空间,对很多概念或范畴做了新的评价和阐释,总之,李欧梵他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和西方理论的修养,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为后人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M].254页
  [2]李凤亮.浪漫·颓废:都市文化的摩登漫游——李欧梵的都市现代性批判[M].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11月
  [3]上海摩登[M].2001年12月第一版,第71页
  [4]李欧梵.“批评空间”的开创[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在九年级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所必备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兴趣   激发兴趣是
期刊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周边长短不一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盛更多的水,就必须想方设法改变短木板的现状。应用于教学,乃是教师要想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差生的转变教育。差生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班风校风、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大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变差生的一些探索。  一、转变差生,必须更新观念,摒弃认识上的偏见 
期刊
一篇文章重要的不是你写出了什么,而是你从中发掘出什么。搁在议论文中,就是——一让议论碰撞理性之光。  一、开篇描述,因叙带议  文章开头先对所议论的话题作形象的描述,或生动的叙述,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巧妙地引出议论的问题,或一语中的地端出观点,作为全文的总关,为下文的议论蓄势。  精彩文段:生活中值得我们鼓掌的事物有很多,当我们看到精彩的表演时,我们会鼓掌;当我们看到表现优秀的学生生站在领
期刊
Abstract:It is recognized that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ulture. It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tents and connotation. Namely,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culture upon l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我们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理论和具体工作的指导原则,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思考,在实践视域中分析矛盾探寻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方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逐步接受社会生活的方式、规范与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低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起始点,。而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时间一般只能保持十几分钟甚至更少,且不稳定,很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哪怕是一声音,他们都会转移注意的目标。那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人生学习的奠基石呢?因些,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掌握学习的
期刊
Abstract: Dicken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novelists of the Victorian period. David Copperfield published in 1849-1850,was written when Dickens creative power reached his height
期刊
摘要:贞节牌坊作为古徽州女性品德的标志物,在徽州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贞节牌坊过分的宣扬"守贞节这份品质,造成现今人们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这是徽州女子的象征,从而忽略掉徽州女人的其他品质。本文就是对真实的古徽州女子的一种还原,并分析贞节牌坊树立的原因和重贞节这一品质的原因。  关键词:贞节牌坊 徽州 女人 还原    牌坊的树立是古代徽州女子的荣耀,同时又是加重她们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枷锁
期刊
摘要:《大公报》是清末中等社会的重要活动空间,而《大公报》的反缠足是中等社会的使命之一。《大公报》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国民不缠足,然而事实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关键词:《大公报》 清末 不缠足 中等社会    一、中等社会之使命  到二十世纪初年,社会关系发生变动,为反映这一变动,新型知识分子开始用“中等社会”一词标示自己。他们把当时的社会分为三等:上等社会、中等社会和下等社会。他们写道:“中
期刊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复杂的,有激烈批判的一面,但也同样存在着注重传统的倾向,本文罗列了一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个派别显示出来的不同程度的保守思想,有些保守思想甚至出现在比较激进的人物身上,这些保守思想的出现,在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来看,影响比较深刻。  关键词:保守思想 传统 新文化运动    一、清末民初的保守思想进程及其演进  (一)从清末的论战看其中的保守思想  清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