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四军研究馆开展建党100周年革命文物征集活动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位于南京溧水区的中国新四军研究馆(暂定名)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革命文物和史料。
   2021年3月4日下午,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溧水区就共建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挖掘党史军史资源,共同打造溧水红色地标。据了解, 新四军历史研究馆将在今年6月份完工。
   记者获悉,本次征集范围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反映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尤其是与新四军发展壮大相关的重大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英勇抗战事迹;反映新四军在抗战中涌现出的革命烈士、英模人物、革命群众、爱国人士先进事迹的实物与文献资料原件,及其他與本次征集主题有关的革命文物等。
   征集内容主要包括实物类和文献类。实物类包含革命斗争活动使用的武器、通讯器材、地图、印章、证件、传单、标语、医护用品、军装、旗帜、袖标、战利品、慰问品、交通运输工具;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通知、指示、布告、宣言、命令、会议记录、简报、文件、电报、调查报告;反映革命斗争和社会生产重大成就的奖状、奖章、徽章、纪念章、证书、立功证明;重要党史人物、革命烈士、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老战士、劳动模范、知名人士等使用的文具、工具、证件、印章、服饰、箱包及其著作、书信、日记、手稿;反映社会生活和建设成就的典型商品、商标、票据、证券、设备、模型、手工制品等实物原件,以及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品等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重要美术作品。
   文献类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留言、签字、笔记、文集、口述记录;有关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报纸、刊物、图书、档案、记录;反映某一单位或某一系统创业、发展历史的文献资料;有关革命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墨迹、民谣、诗词歌赋;有关重大活动、重大决策、重要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或其亲属子女、工作人员提供的口述资料或回忆文章和采访记录等原件,及各类有重要价值的照片、录像、口述记录及录音文件。
   征集方式以移交、捐赠、征购三种方式为主,经过鉴选决定收藏后,将为捐赠文物的单位和个人颁发捐赠或收藏证书。市民可拨打电话02558682628(王女士),13915984235(杨先生)参与征集。
其他文献
近期,在搜集新四军审计史料中发现,新四军第四师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仅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英勇队伍,还是一支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模范队伍。这一切的成绩,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功不可没。在第四师及其创建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审计工作很好地承担了部队及抗日民主政权中惩治贪污腐败行为,有效地加强了部队的廉政建设,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强化审计监督。中共领导的
期刊
历史需要记录,历史也需要讲述。   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以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老人讲述和现代摄影镜头相互穿插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70多年前那千帆競发、铁流滚滚的雄壮一幕。   穿越时空,我们随着镜头,回到了激动人心的渡江之夜。我军渡江官兵随时准备横渡长江,画面上出现:战士们扛着各种各样的渡江器材从大堤上向江边走去;二班的战士推着木船从坝上往下滑;五班的战士迅速推船入水。江边师指挥所里师长兴
期刊
建党百年华诞庆典前夕。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里喜气洋溢。南京网络文学企业连尚文学,组织逐浪网编辑、签约作家代表和干休所的老干部、官兵聚集在一起,聆听一位离休干部对党信仰的故事。   他叫张海啸,今年86岁。参军入伍,历经4年战争硝烟,一直期盼入党,直到从战场上下来,才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张海啸13岁,他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没跟家里商量就参了军,成为文工团员,
期刊
伴随着时代的足音,《铁军》杂志走过了20个春秋。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学习、研究和宣传铁军精神,时任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的叶飞,提出创办《铁军》(内刊)杂志。2001年4月,杂志公开发行,到今年6月已出版发行226期。凝视时间的长河,20年风雨兼程,20年激昂奋进,铁军人难以忘怀,深刻铭记。   我们不会忘记,20年来,《铁军》杂志得到了张爱萍、迟浩田、张震、张劲夫、洪学
期刊
周克(時年103岁)   2019年初夏,在上海华东医院,医生向我们建言:“周老身体状况不好,不宜看望”。   周克,江苏南京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当大量难民涌进上海租界时,他和赵朴初等同志一起,动员和组织青壮年难民1200余人,分批秘密转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周克曾出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组织部部长。   周克(右三)参加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
期刊
神州的大地上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灿烂的星空中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历史的画卷上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人民的心坎上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啊,这是华夏民族强盛的图腾  这是炎黄子孙心中的明灯  中国党旗红!  望志路的弄堂里  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南湖的红船上  升起了启航的大旗!  大旗下  多少仁人抛家取义  多少志士舍身成仁  多少英雄前赴后继 
期刊
奚兴章烈士1912年6月出生在上海市浦东南汇县新场镇,是新场镇“奚长生中药铺”铺主的后裔。铺主奚长生曾因创制中药“紫金锭”而驰名。奚兴章父亲奚颂南(宝生)擅长山水人物画,虽非大家,却也名噪一方。奚家有横五间三进深的中欧式住宅,家境殷实。奚兴章小学毕业后,即入周浦中学初中,后考入上海中学高中。1930年高三时,因父亲病故家境变迁,为照顾老母和年幼弟妹,虽天资聪颖、成绩优异,也不得不辍学,他用稚嫩的肩
期刊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每当这脍炙人口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81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这首流淌着芝麻浓香、流淌着军民鱼水深情的《黄桥烧饼歌》,至今依然令人动情感怀,依然嘹亮艳红!   歌儿为什么这样红?得从她的诞生说起。   1940年的黄桥战役,是抗战以来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反顽自卫战役,是在
期刊
苏北淮安,有个叫做刘老庄的地方,一座静谧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安息着82位新四军指战员的英灵,他们来自同一个连队。在78年前那场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中,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他们顽强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陵园纪念馆的门柱上,赫然篆刻着26个大字,那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手书之挽联,精准再现这支队伍的发展历程与那场血战的惨烈:“由陕北
期刊
1943年新年刚过, 驻扎在南京郊区溧水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的琚逸芳与其丈夫接到上级命令,去延安学习、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对琚逸芳他们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个很大的喜讯,他们一直向往着圣地延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唯一不方便的是琚逸芳身怀有孕,虽说胎儿还小,毕竟去延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还要穿越几个沦陷区。但琚逸芳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吃再多的苦她也愿意去延安。当时,琚逸芳的职务是新四军六师十六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