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通过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辅以教育投资与基本建设投资贡献大小比较研究,针对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教育投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投资 经济增长 GDP 计量经济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33-02
一、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影响经济的各方面因素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建立了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的就是关于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四十年代末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哈罗德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多马提出的关于测定储蓄、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由于现阶段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定还没有现成可用的计算模型,我们借用哈罗德-多马模型G=S/KI(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KI为加速系数),用教育投资率(EDi=ED/Yt-1)替换储蓄率,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上述替换,Ged=EDi/KI=(ED/Yt-1)/[It-1/(Yt-Yt-1)]=G(ED/It-1)。上述公式中,Ged表示教育投资实现的经济增长率;Yt,Yt-1分别为t年,t-1年GDP;It-1为t-1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ED为当年教育投资总额。
从2009统计年鉴数据看出,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以下。再来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舒尔茨1962年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得出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有33%的份额要归因于美国教育的发展,前苏联著名学者斯特鲁米林运用劳动简化率算得1940-1960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有30%由于教育投资提高了劳动者整体文化程度,而近二十年该比例还有所提高。再看近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的经济奇迹,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度过重视国民教育投资,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不足5%的贡献份额明显偏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支撑重点转移于人力资源,许多经济学家称“开发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社会、科技、经济全面发展的第一原动力。
二、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我们应用软件对教育投资额与GDP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得到变量相关关系散布图上的点接近一条直线,可近似看作两变量具有线性相关。
鉴于此,我们继续对两变量---教育投资和GDP进行如下回归分析。
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1999—2008年之间GDP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研究对象,用最小二乘法由输出结果得拟合方程: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55132,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比较好。系数显著性检验:对于€%[2而言,t统计量为13.04991。给定€%Z=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8下,得临界值t0.025(8)=2.3060,因为t>t0.025(8),所以拒绝原假设H0:€%[2=0,表明教育投资对GDP增长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由DW=0.421717,给定显著性水平€%Z=0.05,查Durbin-Watson表,n=10,k’ (解释变量个数) =1,得下限临界值dL=0.879,上限临界值dU=1.320,因为DW统计量为0.421717< dL=0.879。根据判定区域知,这里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一阶自相关。因此,我们对其进行自相关的修正,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方法得结果,由于发现自相关性没有好转,同时考虑迭代法,经过两次迭代,我们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dU=1.320
经检验,模型各方面都比较完美,无论是从整体上拟合还是个别参数的检验,它表明教育投资每增加1%,GDP平均增长0.502479%。
四、教育投资与基本建设投资贡献大小比较研究
人的知识技能是一种无形资产,其对经济的影响是潜在,同时也是滞后的。这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共通处。但教育投资却完全同于固定资产投资,它与有形的物质资本投资有明显区别。通过比较二者的计量经济分析,我们可以对经济的贡献程度的不同。
以国民生产总值(GDP)为应变量,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EDg)和基本建设投资(INV)为自变量,利用统计数据,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得拟合方程:
可以看出,该回归式具有很高的解释程度(R2=0.993601,接近于1),并且所有参数均通过显著水平为0.05的参数显著性检验。此结果说明,政府教育投资对GDP增长有重大作用,教育投资每增长1%,GDP可增长0.453661%,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每增长1%,GDP可增长0.397296%,政府教育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即教育投资收益率大于物质投资收益率。
五、完善我国教育投资的建议
通过上述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和模式,提高教育投资的产出。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我国的教育投资效率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其一是教育与实践常常脱节,“应试教育”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模式,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倡导和实施,教育投资的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其二是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发展,我国过分强调高等教育,而忽略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长的后劲,阻碍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因此,进一步从立法上、政策上改革教育体制和模式,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基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提条件。
(2)应当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边际收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可以优化投资结构,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历年平均在2%左右,1952年为1.6%,1957年提高到2.2%,1970年降至1.2%,改革开放30年累计平均为2.2%,其中1978年为2.1%,最高为1986年的2.6%,1990年为2.2%。这一比例不仅与2008年的教育纲要提出的4%差了一半,与国外比较,仅为120个国家平均5.2%及低收入国家平均5.5%的1/3,比印度3.5%、泰国4.2%、韩国3.7%的投入比例还低很多。我国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是有空间的,也是有可能的,更是有必要的。
(3)拓宽财政性教育投资的收入来源:①适时开征教育税。国内学者很多都主张利用费改税的契机适时开征教育税。②考虑发行教育公债,以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支出。③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筹集部分教育资金。彩票是利用商业行为筹措资金的一条很好的途径,目前,在我国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等相继出现,每年给相应的体育、慈善等事业发展筹措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同时也给国家以个人所得税形式筹集到一定量的财政收入。
(4)改革教育的投资分配体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我国教育投资不但存在着总量不足的矛盾,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问题。因此,要把优化教育投资结构问题放到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①应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实现教育投资在初、中、高三级教育之间的合理配置。②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③力求实现对教育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G.S.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沈百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8,(5).
关键词教育投资 经济增长 GDP 计量经济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33-02
一、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影响经济的各方面因素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建立了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的就是关于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四十年代末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哈罗德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多马提出的关于测定储蓄、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由于现阶段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定还没有现成可用的计算模型,我们借用哈罗德-多马模型G=S/KI(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KI为加速系数),用教育投资率(EDi=ED/Yt-1)替换储蓄率,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上述替换,Ged=EDi/KI=(ED/Yt-1)/[It-1/(Yt-Yt-1)]=G(ED/It-1)。上述公式中,Ged表示教育投资实现的经济增长率;Yt,Yt-1分别为t年,t-1年GDP;It-1为t-1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ED为当年教育投资总额。
从2009统计年鉴数据看出,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以下。再来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舒尔茨1962年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得出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有33%的份额要归因于美国教育的发展,前苏联著名学者斯特鲁米林运用劳动简化率算得1940-1960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有30%由于教育投资提高了劳动者整体文化程度,而近二十年该比例还有所提高。再看近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的经济奇迹,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度过重视国民教育投资,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不足5%的贡献份额明显偏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支撑重点转移于人力资源,许多经济学家称“开发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社会、科技、经济全面发展的第一原动力。
二、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我们应用软件对教育投资额与GDP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得到变量相关关系散布图上的点接近一条直线,可近似看作两变量具有线性相关。
鉴于此,我们继续对两变量---教育投资和GDP进行如下回归分析。
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1999—2008年之间GDP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研究对象,用最小二乘法由输出结果得拟合方程: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55132,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比较好。系数显著性检验:对于€%[2而言,t统计量为13.04991。给定€%Z=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8下,得临界值t0.025(8)=2.3060,因为t>t0.025(8),所以拒绝原假设H0:€%[2=0,表明教育投资对GDP增长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由DW=0.421717,给定显著性水平€%Z=0.05,查Durbin-Watson表,n=10,k’ (解释变量个数) =1,得下限临界值dL=0.879,上限临界值dU=1.320,因为DW统计量为0.421717< dL=0.879。根据判定区域知,这里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一阶自相关。因此,我们对其进行自相关的修正,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方法得结果,由于发现自相关性没有好转,同时考虑迭代法,经过两次迭代,我们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dU=1.320
经检验,模型各方面都比较完美,无论是从整体上拟合还是个别参数的检验,它表明教育投资每增加1%,GDP平均增长0.502479%。
四、教育投资与基本建设投资贡献大小比较研究
人的知识技能是一种无形资产,其对经济的影响是潜在,同时也是滞后的。这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共通处。但教育投资却完全同于固定资产投资,它与有形的物质资本投资有明显区别。通过比较二者的计量经济分析,我们可以对经济的贡献程度的不同。
以国民生产总值(GDP)为应变量,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EDg)和基本建设投资(INV)为自变量,利用统计数据,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得拟合方程:
可以看出,该回归式具有很高的解释程度(R2=0.993601,接近于1),并且所有参数均通过显著水平为0.05的参数显著性检验。此结果说明,政府教育投资对GDP增长有重大作用,教育投资每增长1%,GDP可增长0.453661%,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每增长1%,GDP可增长0.397296%,政府教育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即教育投资收益率大于物质投资收益率。
五、完善我国教育投资的建议
通过上述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和模式,提高教育投资的产出。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我国的教育投资效率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其一是教育与实践常常脱节,“应试教育”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模式,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倡导和实施,教育投资的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其二是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发展,我国过分强调高等教育,而忽略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长的后劲,阻碍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因此,进一步从立法上、政策上改革教育体制和模式,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基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提条件。
(2)应当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边际收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可以优化投资结构,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历年平均在2%左右,1952年为1.6%,1957年提高到2.2%,1970年降至1.2%,改革开放30年累计平均为2.2%,其中1978年为2.1%,最高为1986年的2.6%,1990年为2.2%。这一比例不仅与2008年的教育纲要提出的4%差了一半,与国外比较,仅为120个国家平均5.2%及低收入国家平均5.5%的1/3,比印度3.5%、泰国4.2%、韩国3.7%的投入比例还低很多。我国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是有空间的,也是有可能的,更是有必要的。
(3)拓宽财政性教育投资的收入来源:①适时开征教育税。国内学者很多都主张利用费改税的契机适时开征教育税。②考虑发行教育公债,以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支出。③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筹集部分教育资金。彩票是利用商业行为筹措资金的一条很好的途径,目前,在我国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等相继出现,每年给相应的体育、慈善等事业发展筹措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同时也给国家以个人所得税形式筹集到一定量的财政收入。
(4)改革教育的投资分配体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我国教育投资不但存在着总量不足的矛盾,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问题。因此,要把优化教育投资结构问题放到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①应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实现教育投资在初、中、高三级教育之间的合理配置。②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③力求实现对教育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G.S.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沈百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