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是目前高校注重研究生培养能力与教师学术科研团队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研究生学习与交流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辅助网络平台,给出了该平台的具体设计思路,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术团队总结了该网络辅助平台使用体会,为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网络平台;导师负责制;团队指导;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62-02
一、研究生的学习与交流环境
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选择研究生教育,旨在成为拥有高科技知识的时代精英。针对研究生学习群体的特殊性,如下内容将分别从学生、导师、学习环境几个角度分析研究生学习与交流环境的背景,从而提出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即为主体。尤其是研究生的自我主导权利较大,培养其独立科研和工程能力是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换句话而言,研究生除了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术信息调研、科研论文写作、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科学思维等诸多综合技能,也需要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和情感激励等情感成长。在培养知识型与学习型的研究生层面上,如何促进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密切地导师接触和合作、及时地反映学习效果、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对自己人生负责都是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导师即为主导。导师往往是作为培养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的第一负责人,导师不仅对研究生学术知识和科研课题(即知识传递)进行指导,而且在对学生文献信息、论文写作、科研协作(即能力培养)乃至治学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即情感交流)等隐性知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2]。导师的综合涵养对研究生成长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培养水平呈正相关。因此,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的含义是,导师要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让导师及时了解与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状况,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期间的重要环节[3]。
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说,良好的学习是合作与互动的。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表明个人知识的增长是在与团队环境的交互中实现的。例如,有高等院校提出“导师团队与学生团队”双团队培养模式,即根据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攻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科研工作的需要,组成以博士生导师(或学术带头人)为首、成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组成的指导团队,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有利于指导,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与科研环境。
基于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因此,建议在研究生的学习与交流环境中发展一种新的“人与人对话”、“导师与学生交流”方式。即利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模式,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学术科研团体内部寻找一种重要辅助工具,快速及时地利用网络环境平台,使其具有便捷交流、资源快速传递、低成本积累与有限权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期望通过上述平台[4],可以促进“导师有效查看、审阅、指导,学生及时汇报、更新、执行”。
简单来说,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是目前高校注重研究生培养能力与教师学术科研团队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建立一种可行的导师对研究生学术与科研引导的网络平台,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一类重要方式。
二、辅助网络平台的设计
为了使得师生之间由单一的面谈与通信方式逐渐转换为由面谈、通信与网络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也为了日益增多的、大量的学术科研信息存储与共享,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学术团体交流平台是一种重要辅助交流手段。如下内容将具体阐述该辅助网络平台在功能集成、角色分配和制度保障等因素的设计思路。
首先,网络平台功能是多种功能集成式的。基于上一节的需求分析可知导师与研究生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对应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引导的网络平台,其整体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传递和积累、综合技能提升与情感交流互动等多方面功能。如图所示,网络平台功能包括了任务布置与查看、每周小结查看与点评、团队资源共享和成员交流、团队日常管理等多种功能模块。
其次,在角色分配上,至少需要设置导师、研究生、与网络管理员三类角色。这是因为,网络平台设计除了考虑导师与研究生这两类角色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硬件、软件和制度确保团队内部专用网络系统的建立,这必须考虑网络管理员的角色。网络管理员具体任务可以涉及到:根据学术团队需求执行导师与研究生凭借唯一账号、密码登录匹配方可使用的原则;在网络共享硬盘上建立研究生培养、团队资料、项目管理、收藏资料等不同功能对应的文件夹;利用内部网站和论坛和通讯软件等动态发布信息和学术科研状态及时更新等。
最后,摸索适当的制度来细化和改进管理辅助网络平台。如下内容以笔者目前所在的学术团体使用网络平台中“研究生培养”文件夹的建立与管理为例,详细描述导师如何利用网络辅助平台和适当的制度来引导和管理研究生的。
在制度具体执行之中,每个研究生在网络平台(即共享硬盘)按照约定规则定命名唯一的文件夹,其下一级统一建立了发表论文、投稿论文、学位论文、每周小结、参考资料、工作汇报等子目录。其中,发表论文是指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在公开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投稿论文是指研究生正在撰写尚未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毕业论文,这三者主要由导师全程及时地了解和督促研究生的学术进展情况,也便于导师约束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监督管理;每周小结则规定研究生每周定期向导师做系统化的一周汇报,内容包括了文献阅读、科研工作、论文撰写、工作计划等多方面内容,并采用了“学生汇报—导师点评—学生反馈—导师指导和布置”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记录研究生执行工作计划情况与学习状态,导师亦可清楚地了解、统计和总结研究生在每个进度内的科研情况,有利于下一阶段对研究生的指导或者新任务布置。参考资料则汇集了研究生个人各阶段与团队推荐的共享文献、软件程序和管理文档等,提高了信息文档的共享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网络辅助平台的使用体会
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笔者所在的课题团队已经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网络辅助平台,并使用了三年有余。目前,这一双向互动过程进行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
1.基于全面培养和发展不同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和建立一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辅助网络平台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前文中所提到,导师和研究生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引导和交流基本划分为“导师知识传授和任务布置(即知识传递)”、“学生个人科研技能与团队协作(即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长与人生价值情感(即情感交流)”三个方面。
2.采用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这种交互性良好的网络辅助平台亦是可行的。具体保障措施往往按照导师和研究生的需求有计划地设计并执行的,其内容大概包括:便于操作的硬件和软件,恰当的管理制度,称职的网络管理员,保密性和安全性均可靠的文档信息存储等。
3.借助网络辅助平台和网络管理员的有效支撑,使得师生之间网络平台转变为高度交流互动的信息群体,有利于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与科研上的管理,也有利于学术团体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活动。
4.在有限的攻读学位期间内,尤其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研究生或者工作忙碌的导师来说,借助一种及时便捷的信息化交流平台是值得思考的(当然,对于一些重要内容或者具体细节,仍以面谈和讨论为主);对于往年学术成果或历届重大课题的文档管理,借助一种合理且可行的信息化共享平台是值得实践的。
5.无论是研究生、导师,还是网络管理员,三种角色在同一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与改进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到该平台具有双主体(研究生与导师为主体)、全过程(小到一个研究生的每周汇报、大到学术团体历年发展)、多渠道(包括学生个人、导师点评、学术问题、科研项目等)的特点,对约束研究生、督促导师、发展学术共同团体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共同团体的文化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辛全萍.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刘恒坤,程虎,张晓,等.关于正确处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58-60
[4]应光龙.研究生个性化科研引导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网络平台;导师负责制;团队指导;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62-02
一、研究生的学习与交流环境
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选择研究生教育,旨在成为拥有高科技知识的时代精英。针对研究生学习群体的特殊性,如下内容将分别从学生、导师、学习环境几个角度分析研究生学习与交流环境的背景,从而提出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即为主体。尤其是研究生的自我主导权利较大,培养其独立科研和工程能力是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换句话而言,研究生除了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术信息调研、科研论文写作、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科学思维等诸多综合技能,也需要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和情感激励等情感成长。在培养知识型与学习型的研究生层面上,如何促进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密切地导师接触和合作、及时地反映学习效果、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对自己人生负责都是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导师即为主导。导师往往是作为培养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的第一负责人,导师不仅对研究生学术知识和科研课题(即知识传递)进行指导,而且在对学生文献信息、论文写作、科研协作(即能力培养)乃至治学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即情感交流)等隐性知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2]。导师的综合涵养对研究生成长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培养水平呈正相关。因此,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的含义是,导师要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让导师及时了解与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状况,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期间的重要环节[3]。
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说,良好的学习是合作与互动的。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表明个人知识的增长是在与团队环境的交互中实现的。例如,有高等院校提出“导师团队与学生团队”双团队培养模式,即根据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攻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科研工作的需要,组成以博士生导师(或学术带头人)为首、成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组成的指导团队,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有利于指导,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与科研环境。
基于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因此,建议在研究生的学习与交流环境中发展一种新的“人与人对话”、“导师与学生交流”方式。即利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模式,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学术科研团体内部寻找一种重要辅助工具,快速及时地利用网络环境平台,使其具有便捷交流、资源快速传递、低成本积累与有限权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期望通过上述平台[4],可以促进“导师有效查看、审阅、指导,学生及时汇报、更新、执行”。
简单来说,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是目前高校注重研究生培养能力与教师学术科研团队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建立一种可行的导师对研究生学术与科研引导的网络平台,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一类重要方式。
二、辅助网络平台的设计
为了使得师生之间由单一的面谈与通信方式逐渐转换为由面谈、通信与网络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也为了日益增多的、大量的学术科研信息存储与共享,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学术团体交流平台是一种重要辅助交流手段。如下内容将具体阐述该辅助网络平台在功能集成、角色分配和制度保障等因素的设计思路。
首先,网络平台功能是多种功能集成式的。基于上一节的需求分析可知导师与研究生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对应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引导的网络平台,其整体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传递和积累、综合技能提升与情感交流互动等多方面功能。如图所示,网络平台功能包括了任务布置与查看、每周小结查看与点评、团队资源共享和成员交流、团队日常管理等多种功能模块。
其次,在角色分配上,至少需要设置导师、研究生、与网络管理员三类角色。这是因为,网络平台设计除了考虑导师与研究生这两类角色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硬件、软件和制度确保团队内部专用网络系统的建立,这必须考虑网络管理员的角色。网络管理员具体任务可以涉及到:根据学术团队需求执行导师与研究生凭借唯一账号、密码登录匹配方可使用的原则;在网络共享硬盘上建立研究生培养、团队资料、项目管理、收藏资料等不同功能对应的文件夹;利用内部网站和论坛和通讯软件等动态发布信息和学术科研状态及时更新等。
最后,摸索适当的制度来细化和改进管理辅助网络平台。如下内容以笔者目前所在的学术团体使用网络平台中“研究生培养”文件夹的建立与管理为例,详细描述导师如何利用网络辅助平台和适当的制度来引导和管理研究生的。
在制度具体执行之中,每个研究生在网络平台(即共享硬盘)按照约定规则定命名唯一的文件夹,其下一级统一建立了发表论文、投稿论文、学位论文、每周小结、参考资料、工作汇报等子目录。其中,发表论文是指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在公开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投稿论文是指研究生正在撰写尚未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毕业论文,这三者主要由导师全程及时地了解和督促研究生的学术进展情况,也便于导师约束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监督管理;每周小结则规定研究生每周定期向导师做系统化的一周汇报,内容包括了文献阅读、科研工作、论文撰写、工作计划等多方面内容,并采用了“学生汇报—导师点评—学生反馈—导师指导和布置”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记录研究生执行工作计划情况与学习状态,导师亦可清楚地了解、统计和总结研究生在每个进度内的科研情况,有利于下一阶段对研究生的指导或者新任务布置。参考资料则汇集了研究生个人各阶段与团队推荐的共享文献、软件程序和管理文档等,提高了信息文档的共享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网络辅助平台的使用体会
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笔者所在的课题团队已经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网络辅助平台,并使用了三年有余。目前,这一双向互动过程进行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
1.基于全面培养和发展不同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和建立一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辅助网络平台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前文中所提到,导师和研究生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引导和交流基本划分为“导师知识传授和任务布置(即知识传递)”、“学生个人科研技能与团队协作(即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长与人生价值情感(即情感交流)”三个方面。
2.采用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这种交互性良好的网络辅助平台亦是可行的。具体保障措施往往按照导师和研究生的需求有计划地设计并执行的,其内容大概包括:便于操作的硬件和软件,恰当的管理制度,称职的网络管理员,保密性和安全性均可靠的文档信息存储等。
3.借助网络辅助平台和网络管理员的有效支撑,使得师生之间网络平台转变为高度交流互动的信息群体,有利于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与科研上的管理,也有利于学术团体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活动。
4.在有限的攻读学位期间内,尤其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研究生或者工作忙碌的导师来说,借助一种及时便捷的信息化交流平台是值得思考的(当然,对于一些重要内容或者具体细节,仍以面谈和讨论为主);对于往年学术成果或历届重大课题的文档管理,借助一种合理且可行的信息化共享平台是值得实践的。
5.无论是研究生、导师,还是网络管理员,三种角色在同一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与改进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到该平台具有双主体(研究生与导师为主体)、全过程(小到一个研究生的每周汇报、大到学术团体历年发展)、多渠道(包括学生个人、导师点评、学术问题、科研项目等)的特点,对约束研究生、督促导师、发展学术共同团体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共同团体的文化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辛全萍.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刘恒坤,程虎,张晓,等.关于正确处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58-60
[4]应光龙.研究生个性化科研引导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