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齐哈尔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幅员面积4.24万km2,拥有耕地3390万亩,草原830万亩,苇塘124.7万亩,水面556万亩。这里沃野平畴、江澄水碧、四季分明、物阜粮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杂粮、杂豆等粮食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之都”。近年来,我市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强力实施绿色植保战略,为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构筑起安全屏障。
一、绿色植保的战略地位
1.绿色植保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植保工作让人百感交集,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农药越打越多,病虫害的爆发却愈加猖獗。面对生物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以及食品安全堪忧等现状,植保工作仅仅停留在原有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思维上已远远不够,植保观念亟需发展革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加快构建新型植保体系,着力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2006年4月13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正式提出。所谓“绿色植保”,顾名思义就是用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植保综防技术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鼠侵扰,实现环境、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植保”一方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另一方面利用生态措施灭病防虫,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
2.绿色植保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选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已逐步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对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除注重产品的品质、营养价值外,更重视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化学农药因其高效、速效和特效被人们大量、广泛和持久的使用,甚至达到了滥用程度。据调查,大量的化学农药施于农田,只有0.1%左右到达防治目标,而99.9%的农药或附着在作物与土壤上,或飘散在大气中,或通过降雨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土壤和农业生态系统。因此,单纯依靠化学农药而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有因过量施药或施药后过早收获造成食品直接污染;有通过食品对环境中残留农药的吸收、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传递造成食品的间接污染。目前,世界上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都高度重视绿色植保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绿色植保名义上是保护植物,实际上是在捍卫食品安全。
3.绿色植保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历史经验告诫我们,植物保护工作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不顾农产品安全为代价去换取暂时的防治效果、再也不能以扑灭病虫害为由损害全局的利益了。当今,国际潮流是“绿色发展”,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绿色消费,绿色消费需要绿色农业,绿色农业需要绿色植保,绿色植保需要绿色植保技术,因为它是维护农业生产、农田生态和农产品质量“三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绿色植保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市场上农副产品花样增多了,但安全放心的食品却少了”,这是时下不少百姓发出的无奈慨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倍受青睐,它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导潮流。目前,市场对绿色食品等生态农产品需求强劲,价格远远高于同类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绿色食品生产正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广大农民可以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依托的“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扩大生产,拓展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二、绿色植保助推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1.政府主导是前提
作为绿色食品之都,我市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一直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我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连续3年推出以“农药安全使用”为主题的“植保进农家”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人员15000余人次。市农委利用每年举办的“科普之冬”和“万名科技人员百日送科技下乡”活动契机,组织农经、农技专家给农民算经济帐,利用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资源优势,与绿色食品生产厂家开展订单生产,引导农民走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之路。二是出台“禁高”政策。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确保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顺利实施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2010年3月25日市农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及长残效除草剂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0年春耕生产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氧化乐果、甲拌磷、呋喃丹等高毒农药和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长残效除草剂,要科学合理使用莠去津、氟磺胺草醚、嗪草酮、异噁草松、烟嘧磺隆等药剂。同时,要求各地组织建立用药档案,长期监测土壤用药情况。三是加强市场监管。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加强对高毒农药及长残效化学除草剂的市场监管力度。对涉嫌犯罪的,按规定移交司法机关。通过专项整治,2010年我市共查处违法案件12起,没收过期劣质农药275kg,扣押禁用高毒及长残效化学农药2.16t。
2.技术主推是关键
一是创新技术模式。为破解以农药残留限量为主的“绿色壁垒”,我市植保部门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按照目标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使用技术规范。同时,与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省、市大专院所开展专项技术协作,大力研发、示范推广绿色综防技术。经过3年建设,以靶标有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逐步形成了“蜂+BT +灯、灯+菌+蜂、BT +灯”等多项防控技术模式。由于我市“绿色植保”更加侧重于由保障农产品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我市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面推广我市玉米螟绿色防控成功经验,2010年7月1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我市素有“全国玉米第一县”的龙江县为基点,召开了“全国玉米螟绿色防控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农业部有关司局、全国农技中心领导以及北京、河北、山西等13省(市、区)植保总站领导、技术骨干和新闻媒体70余人参加了会议。防控现场展示了“松毛虫赤眼蜂+新型高杆作物施药器械喷洒BT乳剂+灯诱”、“BT乳剂+投射式杀虫灯”等几大集成技术模式,为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绿色化、技术体系模式化、推广应用一体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防控目标做出了有益尝试。二是绿色药械领航。为实现化防精准用药目标,我市全面启动新型植保药械取代工程。一方面积极联系国内外知名药械公司,开展新型环保药械展示与防效互动演示会,另一方面利用中央首次推出的“切实开展植保药械补贴工作”的有利契机,全面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2010年4月20~21日,我市组织辖区内农技专家参加了《黑龙江省植保机械购置补贴供需见面会》,全市打捆与药械厂家见面洽谈最低进价,遴选出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型植保机械1610台,其中:机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1468台,悬挂式喷杆喷雾机112台,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24台,担架式、推车式喷雾机2台,3WF-1000喷杆式喷雾机1台,3WF-1800喷杆式喷雾机3台,共享受到国家补贴77.2万元。新型植保药械取代工程切实解决了我市“一家一户”粗放式防治造成的农药利用率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推广应用提速。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植保”进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统防统治、肥药双控等绿色植保技术,年均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1100万亩;玉米、大豆田低残效化学除草剂使用技术2000万亩;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等新型药械推广1000万亩以上,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近年来植保理念的不断更新、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市绿色食品生产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渐得到保障。目前,全市“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386个产品,其中有186个产品获绿色有机食品标识认证,比2000年增长16倍;无公害农产品从无到有,已有1200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全市共建成4个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和1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902万亩,占全省的15.8%,比2000年增长3.5倍,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面积就达84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产量达到600多万t。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为2000万亩。
三、“绿色植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是新生事物,目前还面临着认识上、用药习惯上、技术保障上、新农药、新技术供给上等诸多问题。
对策与建议:一是因作物制宜、因靶标制宜,积极集成、组建不同区域绿色植保技术模式,制定相关技术规程,使技术体系模式化、规范化、标准化,便于农民操作。二是建立绿色植保综防展示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三是加大绿色防控产品研发力度,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确保防控产品稳定、安全、高效,为绿色植保做好科技储备。四是加快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确保防治精准、及时、高效、安全。五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绿色防控典型经验、取得成效和收益,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六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大胆尝试将“绿色植保”纳入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补贴。
一、绿色植保的战略地位
1.绿色植保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植保工作让人百感交集,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农药越打越多,病虫害的爆发却愈加猖獗。面对生物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以及食品安全堪忧等现状,植保工作仅仅停留在原有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思维上已远远不够,植保观念亟需发展革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加快构建新型植保体系,着力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2006年4月13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正式提出。所谓“绿色植保”,顾名思义就是用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植保综防技术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鼠侵扰,实现环境、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植保”一方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另一方面利用生态措施灭病防虫,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
2.绿色植保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选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已逐步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对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除注重产品的品质、营养价值外,更重视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化学农药因其高效、速效和特效被人们大量、广泛和持久的使用,甚至达到了滥用程度。据调查,大量的化学农药施于农田,只有0.1%左右到达防治目标,而99.9%的农药或附着在作物与土壤上,或飘散在大气中,或通过降雨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土壤和农业生态系统。因此,单纯依靠化学农药而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有因过量施药或施药后过早收获造成食品直接污染;有通过食品对环境中残留农药的吸收、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传递造成食品的间接污染。目前,世界上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都高度重视绿色植保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绿色植保名义上是保护植物,实际上是在捍卫食品安全。
3.绿色植保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历史经验告诫我们,植物保护工作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不顾农产品安全为代价去换取暂时的防治效果、再也不能以扑灭病虫害为由损害全局的利益了。当今,国际潮流是“绿色发展”,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绿色消费,绿色消费需要绿色农业,绿色农业需要绿色植保,绿色植保需要绿色植保技术,因为它是维护农业生产、农田生态和农产品质量“三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绿色植保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市场上农副产品花样增多了,但安全放心的食品却少了”,这是时下不少百姓发出的无奈慨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倍受青睐,它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导潮流。目前,市场对绿色食品等生态农产品需求强劲,价格远远高于同类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绿色食品生产正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广大农民可以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依托的“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扩大生产,拓展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二、绿色植保助推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1.政府主导是前提
作为绿色食品之都,我市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一直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我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连续3年推出以“农药安全使用”为主题的“植保进农家”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人员15000余人次。市农委利用每年举办的“科普之冬”和“万名科技人员百日送科技下乡”活动契机,组织农经、农技专家给农民算经济帐,利用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资源优势,与绿色食品生产厂家开展订单生产,引导农民走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之路。二是出台“禁高”政策。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确保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顺利实施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2010年3月25日市农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及长残效除草剂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0年春耕生产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氧化乐果、甲拌磷、呋喃丹等高毒农药和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长残效除草剂,要科学合理使用莠去津、氟磺胺草醚、嗪草酮、异噁草松、烟嘧磺隆等药剂。同时,要求各地组织建立用药档案,长期监测土壤用药情况。三是加强市场监管。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加强对高毒农药及长残效化学除草剂的市场监管力度。对涉嫌犯罪的,按规定移交司法机关。通过专项整治,2010年我市共查处违法案件12起,没收过期劣质农药275kg,扣押禁用高毒及长残效化学农药2.16t。
2.技术主推是关键
一是创新技术模式。为破解以农药残留限量为主的“绿色壁垒”,我市植保部门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按照目标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使用技术规范。同时,与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省、市大专院所开展专项技术协作,大力研发、示范推广绿色综防技术。经过3年建设,以靶标有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逐步形成了“蜂+BT +灯、灯+菌+蜂、BT +灯”等多项防控技术模式。由于我市“绿色植保”更加侧重于由保障农产品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我市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面推广我市玉米螟绿色防控成功经验,2010年7月1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我市素有“全国玉米第一县”的龙江县为基点,召开了“全国玉米螟绿色防控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农业部有关司局、全国农技中心领导以及北京、河北、山西等13省(市、区)植保总站领导、技术骨干和新闻媒体70余人参加了会议。防控现场展示了“松毛虫赤眼蜂+新型高杆作物施药器械喷洒BT乳剂+灯诱”、“BT乳剂+投射式杀虫灯”等几大集成技术模式,为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绿色化、技术体系模式化、推广应用一体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防控目标做出了有益尝试。二是绿色药械领航。为实现化防精准用药目标,我市全面启动新型植保药械取代工程。一方面积极联系国内外知名药械公司,开展新型环保药械展示与防效互动演示会,另一方面利用中央首次推出的“切实开展植保药械补贴工作”的有利契机,全面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2010年4月20~21日,我市组织辖区内农技专家参加了《黑龙江省植保机械购置补贴供需见面会》,全市打捆与药械厂家见面洽谈最低进价,遴选出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型植保机械1610台,其中:机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1468台,悬挂式喷杆喷雾机112台,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24台,担架式、推车式喷雾机2台,3WF-1000喷杆式喷雾机1台,3WF-1800喷杆式喷雾机3台,共享受到国家补贴77.2万元。新型植保药械取代工程切实解决了我市“一家一户”粗放式防治造成的农药利用率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推广应用提速。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植保”进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统防统治、肥药双控等绿色植保技术,年均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1100万亩;玉米、大豆田低残效化学除草剂使用技术2000万亩;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等新型药械推广1000万亩以上,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近年来植保理念的不断更新、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市绿色食品生产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渐得到保障。目前,全市“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386个产品,其中有186个产品获绿色有机食品标识认证,比2000年增长16倍;无公害农产品从无到有,已有1200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全市共建成4个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和1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902万亩,占全省的15.8%,比2000年增长3.5倍,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面积就达84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产量达到600多万t。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为2000万亩。
三、“绿色植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是新生事物,目前还面临着认识上、用药习惯上、技术保障上、新农药、新技术供给上等诸多问题。
对策与建议:一是因作物制宜、因靶标制宜,积极集成、组建不同区域绿色植保技术模式,制定相关技术规程,使技术体系模式化、规范化、标准化,便于农民操作。二是建立绿色植保综防展示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三是加大绿色防控产品研发力度,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确保防控产品稳定、安全、高效,为绿色植保做好科技储备。四是加快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确保防治精准、及时、高效、安全。五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绿色防控典型经验、取得成效和收益,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六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大胆尝试将“绿色植保”纳入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