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理性瘢痕包括局限性生长的增生性瘢痕和生长超过创缘的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具有难治性、易复发性的特点,单一的手术和非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均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涉及基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免疫应答、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瘢痕疙瘩有一定遗传倾向,由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所致。该文总结了作者团队2009年以来利用慢病毒基因转染、全基因重测序技术等,筛选汉族瘢痕疙瘩家系基因,初探瘢痕疙瘩的病因和基因治疗靶点,探索富含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的乳糜脂肪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机 构】
: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整形修复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整形修复科,北京 100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瘢痕包括局限性生长的增生性瘢痕和生长超过创缘的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具有难治性、易复发性的特点,单一的手术和非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均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涉及基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免疫应答、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瘢痕疙瘩有一定遗传倾向,由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所致。该文总结了作者团队2009年以来利用慢病毒基因转染、全基因重测序技术等,筛选汉族瘢痕疙瘩家系基因,初探瘢痕疙瘩的病因和基因治疗靶点,探索富含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的乳糜脂肪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等一系列成果,结合瘢痕疙瘩易感基因相关研究及ADSCs等生物学治疗的主要经验,提出了病理性瘢痕易感体质及生物学防治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可靠的全口味觉功能检查对健康成人的味觉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味觉功能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嗅觉味觉功能正常的健康受试者584名,其中男297名,女287名,年龄(46.9±16.6)岁。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9~35岁)、中年组(36~50岁)、中老年组(51~65岁)和老年组(66~80岁)。味觉功能检查包括5种味觉(酸、甜、咸、鲜和苦)和7种浓度梯度。通过全口味觉功能检查得到5种味觉的味觉感知及识别得分。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
目的探讨健侧外耳道皮片移植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耳道再造术后外耳道健康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年龄≥12岁、Jahrsdoerfer评分≥8分的单侧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开展外耳道再造术(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000032103)。采用双组同意Zelen设计,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根据计算机预先生成的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外耳道植皮全部采用头皮刃厚皮片;试验组患侧外耳道植皮软骨段区域增加一条取自健侧外耳道软骨段后壁5mm宽的全厚条形皮片,再造外耳道余下区域及健侧外耳道皮肤缺损部分均采
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发生于躯干部位比较多见,头颈部位极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我科收治的左鼻前庭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镜辅助下左鼻前庭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随访近4年,肿瘤未见复发及转移。
本文报道2例声门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例1为妊娠14周女性,31岁,因“声音嘶哑3周余”就诊。术前电子喉镜示声门下占位,声带外展时可见巨大的红色结节状新生物,表面欠光滑,阻塞管腔约80%,双侧声带活动可,不能完全闭合。MR提示右侧声门下一大小1.3cm×1.1cm×1.5cm团块,病变累及前连合,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喉腔狭窄。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例2患者男,48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2个月余”就诊,电子喉镜示右侧声带下表面见一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尚光滑,双侧声
嗅觉是日常生活的重要感觉,嗅觉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同于一般感觉神经系统,嗅觉具有再生性与可塑性,而雌激素可以广泛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在围绝经期女性及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雌激素替代治疗中,患者出现了嗅觉改变,提示雌激素对嗅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将雌激素运用于嗅觉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综述主要介绍雌激素对嗅觉功能的影响以及雌激素作用于嗅觉系统的机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由于鼻腔、鼻咽部、口及咽喉腔狭窄等原因造成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异常或病变,在此基础上,上气道扩张肌张力发生异常,可造成OSA患者气道反复塌陷阻塞,进而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OSA的发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OS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介导AS的发生,阐明OSA与AS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为OSA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见解。本综述重点介绍OSA
前庭康复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初期,目前经过数十年的拓展与深入,已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回顾前庭康复的历史与现状,归纳其作用机制与实践应用,梳理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推动我国未来前庭康复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本文阐述了临床上前庭康复的几个关键问题。根据前庭代偿的原理,前庭代偿存在窗口期或关键期;前庭康复的临床策略包括凝视稳定性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和习服训练;前庭康复选择基于前庭疾病分类,即根据急性、发作性和慢性前庭综合征指导选择前庭康复策略;根据前庭代偿过程中,不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与前庭康复之间的关系,通过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动态评价、观察前庭康复的进展,也是临床上前庭康复工作的迫切需要。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为不同健康领域的应用而建立的一种国际分类标准,已在康复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多年,且仍在进一步发展之中。近年来,国际上逐渐重视该分类在前庭康复治疗领域的应用,并已取得部分进展。前庭康复治疗临床工作在国内开展多年并逐渐深入,其适应证已从外周性眩晕延伸到中枢性眩晕、老年性平衡功能障碍等领域。对该国际分类的应用实践将有助于临床上规范、系统、科
创伤修复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构成,遵循整形外科原则,运用整形外科技术是提升创伤治疗效果的必然趋势。就当前创伤修复及整形外科发展现状,界定创伤整形的诊疗范畴非常必要。该文就创伤整形概念的形成及创伤整形诊疗范畴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