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称省资源平台)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搭建涵盖核心应用的教育云平台。本文在对省资源平台重构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激活学生主体机能的创新课堂模型,且从基于主体性和数字化原则出发进行教学案例实践,分析平台与课堂的高效融合,最终通过问卷得出该模式能有效激活主体机能、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8-0078-02
  引 言
   笔者以问题化项目教学策略和激活学生主体机能设计为原则,基于省资源平台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于教育资源平台重构信息技术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省资源平台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搭建涵盖核心应用的教育云平台,同时汇聚第三方优质资源及应用,面向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 [1]。其宗旨在于以科技助力教育,让每位学生快乐学习、全面成长。笔者选择省资源平台作为该模式的载体,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第一,该平台以安全为前提构建,符合信息技术学科下载素材多的特性,能在网络环境中安全地随存随取,达到了有网络就能安全授课的目的。第二,该平台内置“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两个工具,其中,“教学助手”提供接口用于学生在线检测、练习等操作,优化替换了传统软件;“互动课堂”提供实时反馈及上传数据、实时统计并讲评作业等交互式媒体功能,符合大数据,资源共享的时代性。第三,该平台内置教师空间,通过空间运营,将变成无数资源的载体、师生互动交流的窗口、学生拓展学习的阵地,适用于信息技术这类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技能类学科课堂教学。
  笔者在分析其可行性后,初步设计了基于省资源平台的“课前微课导学”→平台任务进行实践操作→“课后作业”完成任务并上传作品→“互动课堂”讲评、梳理的模式重构。
  二、基于校情学情调整设计,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笔者以所任教学校的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新生信息技术问卷调查”,从抽样统计得出:72% 的学生无网上学习经历,46% 的学生无法在家使用计算机,周末能自由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不足10%。这一调查结果打乱了笔者对“课前导学”“课后作业”中“校外预习和自学、校内解决问题、课外作业反馈”的良性翻转模式设计。因此,笔者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课前导学”“课后作业”的内容,如将课前导学和预习相结合,以课上前5 分钟落实为主,以课外开放可自学渠道为辅助;将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相结合,以课上 25 分钟落实为主,以课外开放可补齐、可提前的渠道为辅。
   笔者基于可行性分析后的模式重构设计、校情学情的策略制订、平台定位与课内应用创新几个方面考虑,构建了基于问题导学“七步走”的课堂创新模式。第一步,导学:学生预习活动,完成教学助手微课导学、在线检测模块。第二步,交流:师生互动交流,互动课堂分析检测结果,解决个性问题。第三步,梳理:梳理已学知识,对共性问题进行解析和实践层面的验证。第四步,实践: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分层任务,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的答案。第五步,上传:上传平台作品,学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欣赏他人作品。第六步,互助:选出小组老师,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或提前学习微课。第七步,总结:师生通过赏析作品、小组点评、导图讲解梳理知识技能。
  三、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策略,案例解析模式被接受度
   第一次采用新模式授课,案例是“制作电子板报的部分版面”。考虑到学生对本案例熟悉度不足的情况,笔者以组织者的角度设计了一稿脚本,脚本用于串联所有课堂环节,让学生按照脚本步骤开展求学、求知活动,脚本以空间文章为载体,因而笔者称之为“导学页”。
   首先,学生从导学页中明确学习目标,而后带着获取到的两个“导学问题”开展“七步走”学习法,在此过程中,用红色字体(有下划线)标注省资源平台和教学助手中的功能模块和资源链接。
   其次,学生通过第一步“部分版面导学”进入课题学习后,将开启“本节课微课资源观看”和“本节课预习检测题”两项学习任务。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分清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个性问题通过第二步交流消化,共性问题通过第三步由师生共同解决。
   再次,学生通过第四步点击观看“制作部分版面微课视频”和第五步“点我进入课后作业”,采取先看后做或边看边做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得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第六步提前学习或帮助他人完成任务。而在第七步中,师生通过省资源平台赏析学生现场作品,并梳理知识。
   此案例后,笔者在欣喜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进行了以下反思。
   第一,该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新鲜、有趣,从案例的课堂实际体验可明确感受到学生接受度高、课堂活跃度高;从作品完成度来看,42 人(全班 51 人)在欢快的求学过程中完成了作品,表明学生的学习主体机能正在苏醒。
   第二,学生整体学习模式仍趋于被动式学习,笔者需要通过步骤提醒和细节提醒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探究思维受传统“演示—模仿”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二是学生不熟悉该模式,出现诸多不知道“点哪里”“看哪里”的问题。
   第三,在课前导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均需要在线观看或点击下载微课视频,当访问视频资源的学生人数多时会出现“堵车”,使授课进度严重受阻。后期,笔者会采用动图、图文、短视频(5M 内)的形式,通过细化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基于主体和数字化调查,检测课堂创新模式实效
   为再次提炼和验证该模式的合理性,笔者用“问卷星”进行了“基于省资源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学生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数字化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以第 10 題“你更喜欢看完整视频,还是分项视频?”调查为例,选择看整个任务视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 12.2%,选择看分项操作的占 86.3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视频学习已经有自主选择性,这对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意义重大。
  (二)基于平台导学策略调查分析
   以第 4 题“课前导学是否能帮你明确学习目标并进入状态?”调查为例,81.95% 的学生选择肯定答案,只有 18.05% 的学生选择否定答案。从调查结果得出,相对于传统课堂,基于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导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以明知、求知的状态进入学习,这正是课堂导入的目的。
  (三)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调查分析
  以第 19 题“主动性和网络学习能力是否提升?”为例,通过调查得知,分别有 53.17% 和 44.88% 的学生表示通过本学期基于资源空间的学习,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 语
   基于上述实践和调查分析,笔者总结了基于省资源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模型。模块:线上导学模块
  →线下互助模块→线上任务模块→线下分析模块。内容:课前预习→明确目标检测解析→自我学习,观看视频→探寻资源,讲解检测→过程评价;微课观看→明确技能,交流检测→求知欲望,小组互助→团体意识,赏析作品→形成评价;知识检测→发现问题,讨论答案→ 写作共赢,拓展学习→分层教学,导学问题→强化成果。功能:自主发现问题→互助解决问题→实践验证问题→ 揭秘问题答案。
  [参考文献]
  [1]  郑甜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试点启动[J].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5(09):8.
   作者简介:洪银狮(1984.2-),男,福建晋江人,政教处主任,一级教师,福建省泉州市教坛新秀。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但是,英语学科的学习绝不止步于单纯的语言表达,教师应将“写”融入,让“写”成为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开展方式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英语教学的更好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摆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用船载人或物过河”,撑船的人就是摆渡人。苏教版四年级课文《黄河的主人》中的“艄公”,正是这样的“摆渡人”:凭借沉着镇定的性格和嫻熟的技巧,将乘客摆渡到滚滚黄河的彼岸。对教师而言,其也是“摆渡人”,他们将懵懂无知的孩子摆渡到知识的彼岸。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掌握好“船桨”的使用方法,控制好语文教学的“行驶方向”,一定要在课堂上时刻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极大的文化影响力。2016年,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值得研究。本文对“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是人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途径之一,但数学阅读往往容易被师生所忽视。学生只有经过准确的数学阅读,才能将数学符号、图表、公式分析清楚,从而得出答案,在函数学习中更是如此。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课堂效率;函数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
期刊
摘 要:以苏教版必修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这一化学史教学为例,笔者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自学教学内容及微课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或生生探讨共同解决简单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层层设问和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从课堂教学反馈来看,翻转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期刊
摘 要:“境脉式教学”中的“境”是创设情境,“脉”是教学主线,目的是借助情境的脉络发展关系把课堂教学的各个板块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二课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境脉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境脉式教学”;教学案例;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劉祯,1973年 8月出生,男,福建福州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福建省特级教师 , 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 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最初起于克伯屈(Kilpatrick)的设计教学法,是指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项目学习中的学习者及执行者,以项目中
期刊
摘 要:初中科学学科是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本文将以浙教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基于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要求,分析科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
期刊
摘 要: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媒介之一。本文从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入手,以校本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及有效性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布置家庭物理实验作业的背景及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布置家庭物理实验作业的基本思路,结合初中物理校本课程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具体策略、作用及该校本作业的四个重要因素——校本作业、学生、家长和教师,希望能对初中家庭物理实验的开展起到一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