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传统养生体育项目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保健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之一。健身气功是独特的“调身、调息、调心”锻炼,具有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功能。中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本文从结合中医理论,掌握功法的健身作用;结合功法特点,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阐述,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锻炼效果。
关键词 八段锦 教学 中医理论
传统养生体育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传统养生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简明精炼、舒展大方、蕴涵着深刻的养生道理,且行之有效的健身功法,深受广大医学院校的学生的喜爱。为了更规范、更好地满足功法活动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与课余锻炼效果,服务于医学院校的学生,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本人总结了一些课堂教学教法。
一、结合中医理论,掌握功法的健身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符合中医基础理论,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遵循了三调合一的规律,能使人体大脑皮层有序化,皮质下中枢亦得到相应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渐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长期参加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二、结合功法特点,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一)注意基本身型和动作的规格要领
对于初学者,在练习时首先要抓好基本身型。古语所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可见基本身型的重要。当学会功法后,应在动作的规格要领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动作准确,要领得法,姿势优美,动作大方。因为会做并不等于做得对,更不等于做得好,运动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练习提高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开始由紧变松,由松变沉,由沉变稳。此时,应该重点放在如何突出功法的风格特点上,做到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二)注意呼吸方法和呼吸调节
呼吸吐纳是指吐出肺中浊气,吸进清新的空气。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呼吸方法是,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变化的交替处,采用闭气。
因每个人的肺活量、呼吸频率存有差异,功法的动作幅度也有大小、长短之别,对呼吸的方法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如气息不畅应随时进行调节。练习中对呼吸吐纳的总体把握是,在初学阶段以自然呼吸为好,待动作熟练后可根据呼吸方法结合动作逐渐练习,呼吸应柔和均匀,不可追求深长,其间自然呼吸在练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实现“三调合一”
“三调”是指,调身、调息、调心,是我们能够进行自我身心调摄的所有内容,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常见常行;“一”是指气,是生命的本源,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原则,运动方式可以表述为“升降出入”,循环往复,通过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运行周身,如环无端。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八个动作,从头到尾,均体现着人体与天地之气交融贯通的蕴意。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式中,要求两臂撑圆向上托于天,两足挺拔下扎于地,如同“顶天立地”一般,使人体之气上下贯通,并与天地之气冲融交和。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动作导引为主的动功功法,它有自己的意念要求。“松静自然”是气功的门槛和方向。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需要蕴涵一种悠悠生意,心中恬静愉悦,身体自然放松,动作随顺圆柔,连绵不断。健身气功·八段练习时,其动作中通外直、饱满圆润,其过程如行云流水、气遍周身,其效果骨正筋柔、气血畅流。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三调”合“一”,达到“形与神合”。
(四)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
从运动强度来看,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的运动量,就是指一次练习多长时间,做几遍,及所采取的姿势高低与用力的大小的总和。一般情况下,一周应不少于4次练习,每次练习在30分钟左右,做1至2遍,每遍之间休息3分钟。因为学生自身身体情况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动量。如果运动后身体明显疲劳,脉搏长时间得不到恢复,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则表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进行调整。
三、提高学生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又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功法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乐中学会教学内容,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甚至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目的。
(一)暗示教学法
人拥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只要方法正确,学生都能够准确的掌握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运动技能。如,“左右开弓似射雕”教学时,让学生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在教学中学生易出现错误的动作,如,开弓时端肩、塌腰、八字脚、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停地巡查并纠正错误。纠正错误方法:一是,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二是,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有些体质弱(先天性病)、残疾同学们或者肥胖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健康。
(二)心理调节法
心理调节法,是指练功者对思维活动的调控,是如何运用意念的方法。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的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它包括动作的规格、要点、重点和呼吸等部分。在练功初期,学习动作阶段,主要是意念动作规格和要点;在熟练提高阶段重点是意念动作技术环节,注重风格特点,使意念与呼吸相协调。随着功法的熟练、技术水平的提高,动作趋于自动化,呼吸也近于自调,这时的意念也随之越来越恬淡,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协调一致。
(三)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感觉到功法教学是那样的轻松,流畅,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
(四)由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健身气功功法都有自己的配套音乐,在教学与练习中,可以适当配合音乐,以这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消除不良情绪而找到快乐,减轻学习压力,,培养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感情甚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健身气功锻炼的快乐,提高锻炼的健身效果而服务与学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潘灵,陈云海,单华,张波.试述健身气功“八段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
[3]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知识荟萃(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4] 徐景文.健身锻炼与传统养生[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
摘 要 传统养生体育项目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保健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之一。健身气功是独特的“调身、调息、调心”锻炼,具有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功能。中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本文从结合中医理论,掌握功法的健身作用;结合功法特点,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阐述,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锻炼效果。
关键词 八段锦 教学 中医理论
传统养生体育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传统养生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简明精炼、舒展大方、蕴涵着深刻的养生道理,且行之有效的健身功法,深受广大医学院校的学生的喜爱。为了更规范、更好地满足功法活动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与课余锻炼效果,服务于医学院校的学生,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本人总结了一些课堂教学教法。
一、结合中医理论,掌握功法的健身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符合中医基础理论,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遵循了三调合一的规律,能使人体大脑皮层有序化,皮质下中枢亦得到相应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渐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长期参加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二、结合功法特点,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一)注意基本身型和动作的规格要领
对于初学者,在练习时首先要抓好基本身型。古语所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可见基本身型的重要。当学会功法后,应在动作的规格要领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动作准确,要领得法,姿势优美,动作大方。因为会做并不等于做得对,更不等于做得好,运动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练习提高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开始由紧变松,由松变沉,由沉变稳。此时,应该重点放在如何突出功法的风格特点上,做到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二)注意呼吸方法和呼吸调节
呼吸吐纳是指吐出肺中浊气,吸进清新的空气。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呼吸方法是,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变化的交替处,采用闭气。
因每个人的肺活量、呼吸频率存有差异,功法的动作幅度也有大小、长短之别,对呼吸的方法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如气息不畅应随时进行调节。练习中对呼吸吐纳的总体把握是,在初学阶段以自然呼吸为好,待动作熟练后可根据呼吸方法结合动作逐渐练习,呼吸应柔和均匀,不可追求深长,其间自然呼吸在练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实现“三调合一”
“三调”是指,调身、调息、调心,是我们能够进行自我身心调摄的所有内容,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常见常行;“一”是指气,是生命的本源,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原则,运动方式可以表述为“升降出入”,循环往复,通过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运行周身,如环无端。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八个动作,从头到尾,均体现着人体与天地之气交融贯通的蕴意。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式中,要求两臂撑圆向上托于天,两足挺拔下扎于地,如同“顶天立地”一般,使人体之气上下贯通,并与天地之气冲融交和。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动作导引为主的动功功法,它有自己的意念要求。“松静自然”是气功的门槛和方向。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需要蕴涵一种悠悠生意,心中恬静愉悦,身体自然放松,动作随顺圆柔,连绵不断。健身气功·八段练习时,其动作中通外直、饱满圆润,其过程如行云流水、气遍周身,其效果骨正筋柔、气血畅流。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三调”合“一”,达到“形与神合”。
(四)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
从运动强度来看,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的运动量,就是指一次练习多长时间,做几遍,及所采取的姿势高低与用力的大小的总和。一般情况下,一周应不少于4次练习,每次练习在30分钟左右,做1至2遍,每遍之间休息3分钟。因为学生自身身体情况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动量。如果运动后身体明显疲劳,脉搏长时间得不到恢复,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则表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进行调整。
三、提高学生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又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功法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乐中学会教学内容,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甚至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目的。
(一)暗示教学法
人拥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只要方法正确,学生都能够准确的掌握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运动技能。如,“左右开弓似射雕”教学时,让学生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在教学中学生易出现错误的动作,如,开弓时端肩、塌腰、八字脚、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停地巡查并纠正错误。纠正错误方法:一是,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二是,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有些体质弱(先天性病)、残疾同学们或者肥胖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健康。
(二)心理调节法
心理调节法,是指练功者对思维活动的调控,是如何运用意念的方法。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的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它包括动作的规格、要点、重点和呼吸等部分。在练功初期,学习动作阶段,主要是意念动作规格和要点;在熟练提高阶段重点是意念动作技术环节,注重风格特点,使意念与呼吸相协调。随着功法的熟练、技术水平的提高,动作趋于自动化,呼吸也近于自调,这时的意念也随之越来越恬淡,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协调一致。
(三)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感觉到功法教学是那样的轻松,流畅,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
(四)由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健身气功功法都有自己的配套音乐,在教学与练习中,可以适当配合音乐,以这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消除不良情绪而找到快乐,减轻学习压力,,培养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感情甚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健身气功锻炼的快乐,提高锻炼的健身效果而服务与学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潘灵,陈云海,单华,张波.试述健身气功“八段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
[3]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知识荟萃(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4] 徐景文.健身锻炼与传统养生[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