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水景住宅不断升温,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大作水景文章,水景设计的类型不同,其产生的景观效果和后期管理也有差异。居住区设计应因地制宜,看场地是否适合水景,是否有做水景的条件,强化生态理念,节约资源,降低后期管理成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水景环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ntinuous heat in the construction for waterscape residence is keeping in an uptrend. Waterscape is applied more and more i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Different style of waterscape design has led in variation of the final landscape effect and post-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djusted to measure local conditions, residential design should take place after the valuation of whether the place is suitable to accept a waterscape. With ecological idea strengthened and materials saved, the cost for post-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can therefore be reduced and thus create a continuable developing waterscape environment.
关键字:水景住宅;水文化;生态水景;水景的维护
Key words:Water scenery house; Water culture; Ecological water scenery;Maintenance of the water scenery
中图分类号: U655.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理论的深化、施工与维护技术的加强,大江南北刮起了一阵“水景住宅”风。设计师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将其与我国独特的造园手法相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水景住宅”体系。
纵观园林发展的整个过程,水景向来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有着其他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光韵和声响。起到对人怡心养性的景观功能以及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环境的作用。现代的居住区很多都采用借助自然水景或以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人工瀑布、喷泉、山石结合的自然山水池,增加了居住环境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1.“水景住宅”受青睐的原因
水是生命之本,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不能没有水。人们的这种亲水情感,可以从生态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生态角度考虑,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有调节气候、滋养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有益健康的功能。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水的丰富想象力与奇特性状都能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受,引发人们的遐想。而且在居住区中营造水景还有养殖、种植等实用价值。
对于现在的购房者来说,居住区中营造水景起到的景观效果与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已为大家所熟知,设计者更是抓住了古人“无水不成宅”的心理暗示效果。将其与风水、宗教、文化等相联系,试图通过文脉向水景的渗透来提升居住区的品味。这也为我国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最佳场所,是现代商业与文化结合的体现。
通过今天住宅区水景营造中所要表现的文化层面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难发现人们把水看成具有灵性、人性之物,认为它代表了天地自然智慧,是美德和神物的总称。人们既热爱水,又对水产生种种神秘感。由此派生出智性、德性、神性、灵性等理性认识,历史愈悠久,这种认识积累愈深,从而形成了社会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所谓的“水文化”。究其成因及对人们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帝王的向往神仙境地思想,将水视为神池仙液。
⑵儒学哲理思想,视水为德行,五行之始。
⑶文艺崇水思想,诗人与画家热爱、宣传“智者乐水”。
⑷宗教风水思想,认为水可以止风界祉,可保佑人才两旺。
⑸经济实用思想,认为水可是万物之源、万木之本。
⑹水利工程影响,如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历史重要水利设施。
由以上几点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水的依赖渗透于生存需要、经济发展、艺术创造和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而且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在文人、画家的参与经营下将景观意境的塑造与诗、画、文学相互融合,并通过文学作品将其传承下来。加之与国外水景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今天人们向往水景的文化。人们已经从单纯的向往美景,演变成一种文化的追求。
2.“水景住宅”的发展现状
从流行之初发展到今天,我国的“水景住宅”根据水景形态、体量和水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状态。
其一主要是一些水景點缀型楼盘,这类楼盘中的水,实则是一个微型景观,设计者出于楼盘的整体环境设计,为丰富楼盘的内涵,从心理上满足业主,在小区有限的占地面积中画龙点睛般做些小景,如小型喷泉,与真正的水景楼盘有着本质区别。
“水景住宅”第二种状况为人造水景楼盘,此类楼盘一般有一定小区规模,一从楼盘卖点考虑,二从小区环境着手,三从提升楼盘整体形象考虑,做些或小河或小湖或人造滩涂等景观,在都市中远离自然河道、江湖的前提下营建亲水楼盘,从而形成楼市中独特的景观。此类住宅在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流行。
“水景住宅”的第三个状态,出现了许多完全借用城市河、湖自然景色的楼盘。对于城市来说,主要是指开发利用已有江河湖川两岸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楼盘。即使是此类楼盘,也有亲水、临水之分,临水楼盘是指在小区附近有天然水系,业主走出小区不远便可到达水畔,水景即可映入眼帘。真正意义上的亲水楼盘是指楼盘在紧靠水系的一侧,而且整个小区设计处处以水为主题,业主能方便地与水互相亲近、互相交流,水是小区的一部分,并且已全方位融入业主的生活。
“水景住宅”发展的三个状态,其相对应的产品即为“水景住宅”的三重境界。第一种产品为最低境界,它只是为造景而造景;第三种产品为最高境界,使得水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第二种产品的风险则最高,人造景观往往会留有许多斧凿之痕,同时,人造景观的维护费用较高,保持水体的清洁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水景住宅”存在的问题
“水景住宅” 发展的三个阶段,也代表了现今“水景住宅”的三种类型:一是完全借用城市河、湖的自然景色;二是将河、湖之水引入社区结合人工造景;再就是纯粹的人造水景。由于滨临城市河、湖的楼盘有限,人造水景是目前居住区水景营造的重点。这类水景能极大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短期视觉效果好,长期景观效果无法保证。水质恶化:水体在日常使用中,产生富营养化现象,浑浊不堪,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破坏住区景观效果。
2、水的缺失:大面积开挖水体的水源问题以及水景在后期日常维护过程中,
许多水景由于缺水而成为旱景,水景只是一种摆设,甚至破坏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3、设计建造与后期维护脱节,无法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造成后期维护成本高,主要包括水费、电费、消毒剂费用等。
4、部分水景采取了水处理措施,后期管理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给后期管理带来难题。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与住宅区景观的特点相关,住宅区的开发后后期维护分属不同利益主体,其追逐不同的利益最大化,目前很难达到一个住宅区景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住宅区水景发展对策分析图
4.“水景住宅”发展对策:强化生态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来看,不少城市缺水。据了解,我国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有110座城市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年缺水量高达6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迫在眉睫。现实中,不少“水景住宅”社区因缺少活水来源,致使居住环境遭受污染,人工水池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装饰性喷泉形同虚设,一年里难得喷几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笔者认为住宅区水景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节水节能
2)低维护
3)强化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现在居住区的发展趋势来看,单纯的造景与应急的维护方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能形成小区域内的生态循环是现阶段发展的目标。以今天的技术水平,在居住区中做到有水很容易,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因此,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景主要是从生态、实用和使用的角度来处理水景、建筑与人的关系。生态型水景不仅重视“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等的舒适性、健康性,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简单来说,就是采用仿造天然生态群落的方式,对人工水景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与大环境的绿化背景融为一体。在水底设计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并且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水生 动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这种人工水景要维持其生态系统平衡,就能够有效防止水质恶化。形成良好的水景景观。
真正的生态水景设计应包括水体本身以及其周围的生态系统的融合。通过与周围环境的配合设计,可以加强水景系统的循环功能。例如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的条件下,可以建设漏水型园林水体,使雨水得以回灌地下水,尤其是在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大面积水体,在进行园林建设时,池底应保持或部分保持渗水功能,可补充地下水。
只有水景设计本身的生态和周边景观的恰当融合才是未来水景的发展之路。
5.小结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房地产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水景作为最易融合的景观要素,在设计理论和营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并逐渐向整个居住区的生态系统融合。
随着 “水景住宅”的不断升温。从大城市到县级小镇,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都在大做“水”文章。开发商为了迎合当代国人的消费心态,不管楼盘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水资源状况、项目占地规模如何,盲目跟风,以“水”吸纳人气,以“水”为卖点,不惜成本地凿池筑山,掘堤引水。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因此,在有条件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挥水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系湖泊,营造天人合一的“水景住宅”。缺水及气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大可不必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而造景。
在已经建成的居住区水景中,由于设计者专业不同,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一般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造成了设施的不配套,后期养护费用大等问题,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应是开发商、业主、景观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等专业人员综合考虑的结果,不能仅靠景观设计师的主观臆断,这也是现阶段我们进行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居住区水景设计要统观全局,但并不是可以忽略细节的考虑,国外水体设计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针对设计细节方面,包括从水体的选址、形状、大小、材料到进水方式、流动、维护费用等方面考虑,使水体能够发挥预期的功能,达到低维护的效果。因此在选址上考虑到了充足的光照;大小既要符合功能要求,又要便于维护和管理;形状和结构上以提高水体综合效率为首选;材料上要求能更持久地防止渗漏的自然物质,以有利于形成水生、湿生、旱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成为生物走廊。而国内相当多水景只将人们能看到部分作的很漂亮,内部构造上只用粗劣的方法应付了事。例如:防渗处理设计只做成硬质,如鋼筋混凝土等较落后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很多,其防渗效果是也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在售楼宣传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态设计”,但是通过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设计都没有真正地了解生态设计的内涵和使用方法,仅把多种植物、放养动物就称为“生态”。例如:在水景设计中统一的硬质底质、生硬的驳岸,它彻底地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消灭了亲水性,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致命破坏。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为此,我们更强调水景真正的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石楠,何苗.住区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张志全,王艳.红园林构成要素实例解析—水体.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7].钱欣.城市滨水渠世纪控制要素体系研究.中国园林,2004,(11)
[8].王沛永.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中国园林,2004,(11)
[9].李早.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现代启思.中国园林,2004,(12)
作者简介:王硕,男,1980年5月出生,毕业于中南林学院园林专业本科,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在读,现任职于上海嘉实园艺景观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ntinuous heat in the construction for waterscape residence is keeping in an uptrend. Waterscape is applied more and more i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Different style of waterscape design has led in variation of the final landscape effect and post-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djusted to measure local conditions, residential design should take place after the valuation of whether the place is suitable to accept a waterscape. With ecological idea strengthened and materials saved, the cost for post-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can therefore be reduced and thus create a continuable developing waterscape environment.
关键字:水景住宅;水文化;生态水景;水景的维护
Key words:Water scenery house; Water culture; Ecological water scenery;Maintenance of the water scenery
中图分类号: U655.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理论的深化、施工与维护技术的加强,大江南北刮起了一阵“水景住宅”风。设计师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将其与我国独特的造园手法相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水景住宅”体系。
纵观园林发展的整个过程,水景向来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有着其他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光韵和声响。起到对人怡心养性的景观功能以及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环境的作用。现代的居住区很多都采用借助自然水景或以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人工瀑布、喷泉、山石结合的自然山水池,增加了居住环境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1.“水景住宅”受青睐的原因
水是生命之本,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不能没有水。人们的这种亲水情感,可以从生态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生态角度考虑,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有调节气候、滋养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有益健康的功能。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水的丰富想象力与奇特性状都能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受,引发人们的遐想。而且在居住区中营造水景还有养殖、种植等实用价值。
对于现在的购房者来说,居住区中营造水景起到的景观效果与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已为大家所熟知,设计者更是抓住了古人“无水不成宅”的心理暗示效果。将其与风水、宗教、文化等相联系,试图通过文脉向水景的渗透来提升居住区的品味。这也为我国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最佳场所,是现代商业与文化结合的体现。
通过今天住宅区水景营造中所要表现的文化层面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难发现人们把水看成具有灵性、人性之物,认为它代表了天地自然智慧,是美德和神物的总称。人们既热爱水,又对水产生种种神秘感。由此派生出智性、德性、神性、灵性等理性认识,历史愈悠久,这种认识积累愈深,从而形成了社会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所谓的“水文化”。究其成因及对人们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帝王的向往神仙境地思想,将水视为神池仙液。
⑵儒学哲理思想,视水为德行,五行之始。
⑶文艺崇水思想,诗人与画家热爱、宣传“智者乐水”。
⑷宗教风水思想,认为水可以止风界祉,可保佑人才两旺。
⑸经济实用思想,认为水可是万物之源、万木之本。
⑹水利工程影响,如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历史重要水利设施。
由以上几点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水的依赖渗透于生存需要、经济发展、艺术创造和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而且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在文人、画家的参与经营下将景观意境的塑造与诗、画、文学相互融合,并通过文学作品将其传承下来。加之与国外水景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今天人们向往水景的文化。人们已经从单纯的向往美景,演变成一种文化的追求。
2.“水景住宅”的发展现状
从流行之初发展到今天,我国的“水景住宅”根据水景形态、体量和水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状态。
其一主要是一些水景點缀型楼盘,这类楼盘中的水,实则是一个微型景观,设计者出于楼盘的整体环境设计,为丰富楼盘的内涵,从心理上满足业主,在小区有限的占地面积中画龙点睛般做些小景,如小型喷泉,与真正的水景楼盘有着本质区别。
“水景住宅”第二种状况为人造水景楼盘,此类楼盘一般有一定小区规模,一从楼盘卖点考虑,二从小区环境着手,三从提升楼盘整体形象考虑,做些或小河或小湖或人造滩涂等景观,在都市中远离自然河道、江湖的前提下营建亲水楼盘,从而形成楼市中独特的景观。此类住宅在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流行。
“水景住宅”的第三个状态,出现了许多完全借用城市河、湖自然景色的楼盘。对于城市来说,主要是指开发利用已有江河湖川两岸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楼盘。即使是此类楼盘,也有亲水、临水之分,临水楼盘是指在小区附近有天然水系,业主走出小区不远便可到达水畔,水景即可映入眼帘。真正意义上的亲水楼盘是指楼盘在紧靠水系的一侧,而且整个小区设计处处以水为主题,业主能方便地与水互相亲近、互相交流,水是小区的一部分,并且已全方位融入业主的生活。
“水景住宅”发展的三个状态,其相对应的产品即为“水景住宅”的三重境界。第一种产品为最低境界,它只是为造景而造景;第三种产品为最高境界,使得水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第二种产品的风险则最高,人造景观往往会留有许多斧凿之痕,同时,人造景观的维护费用较高,保持水体的清洁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水景住宅”存在的问题
“水景住宅” 发展的三个阶段,也代表了现今“水景住宅”的三种类型:一是完全借用城市河、湖的自然景色;二是将河、湖之水引入社区结合人工造景;再就是纯粹的人造水景。由于滨临城市河、湖的楼盘有限,人造水景是目前居住区水景营造的重点。这类水景能极大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短期视觉效果好,长期景观效果无法保证。水质恶化:水体在日常使用中,产生富营养化现象,浑浊不堪,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破坏住区景观效果。
2、水的缺失:大面积开挖水体的水源问题以及水景在后期日常维护过程中,
许多水景由于缺水而成为旱景,水景只是一种摆设,甚至破坏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3、设计建造与后期维护脱节,无法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造成后期维护成本高,主要包括水费、电费、消毒剂费用等。
4、部分水景采取了水处理措施,后期管理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给后期管理带来难题。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与住宅区景观的特点相关,住宅区的开发后后期维护分属不同利益主体,其追逐不同的利益最大化,目前很难达到一个住宅区景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住宅区水景发展对策分析图
4.“水景住宅”发展对策:强化生态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来看,不少城市缺水。据了解,我国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有110座城市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年缺水量高达6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迫在眉睫。现实中,不少“水景住宅”社区因缺少活水来源,致使居住环境遭受污染,人工水池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装饰性喷泉形同虚设,一年里难得喷几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笔者认为住宅区水景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节水节能
2)低维护
3)强化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现在居住区的发展趋势来看,单纯的造景与应急的维护方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能形成小区域内的生态循环是现阶段发展的目标。以今天的技术水平,在居住区中做到有水很容易,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因此,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景主要是从生态、实用和使用的角度来处理水景、建筑与人的关系。生态型水景不仅重视“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等的舒适性、健康性,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简单来说,就是采用仿造天然生态群落的方式,对人工水景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与大环境的绿化背景融为一体。在水底设计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并且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水生 动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这种人工水景要维持其生态系统平衡,就能够有效防止水质恶化。形成良好的水景景观。
真正的生态水景设计应包括水体本身以及其周围的生态系统的融合。通过与周围环境的配合设计,可以加强水景系统的循环功能。例如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的条件下,可以建设漏水型园林水体,使雨水得以回灌地下水,尤其是在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大面积水体,在进行园林建设时,池底应保持或部分保持渗水功能,可补充地下水。
只有水景设计本身的生态和周边景观的恰当融合才是未来水景的发展之路。
5.小结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房地产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水景作为最易融合的景观要素,在设计理论和营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并逐渐向整个居住区的生态系统融合。
随着 “水景住宅”的不断升温。从大城市到县级小镇,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都在大做“水”文章。开发商为了迎合当代国人的消费心态,不管楼盘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水资源状况、项目占地规模如何,盲目跟风,以“水”吸纳人气,以“水”为卖点,不惜成本地凿池筑山,掘堤引水。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因此,在有条件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挥水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系湖泊,营造天人合一的“水景住宅”。缺水及气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大可不必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而造景。
在已经建成的居住区水景中,由于设计者专业不同,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一般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造成了设施的不配套,后期养护费用大等问题,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应是开发商、业主、景观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等专业人员综合考虑的结果,不能仅靠景观设计师的主观臆断,这也是现阶段我们进行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居住区水景设计要统观全局,但并不是可以忽略细节的考虑,国外水体设计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针对设计细节方面,包括从水体的选址、形状、大小、材料到进水方式、流动、维护费用等方面考虑,使水体能够发挥预期的功能,达到低维护的效果。因此在选址上考虑到了充足的光照;大小既要符合功能要求,又要便于维护和管理;形状和结构上以提高水体综合效率为首选;材料上要求能更持久地防止渗漏的自然物质,以有利于形成水生、湿生、旱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成为生物走廊。而国内相当多水景只将人们能看到部分作的很漂亮,内部构造上只用粗劣的方法应付了事。例如:防渗处理设计只做成硬质,如鋼筋混凝土等较落后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很多,其防渗效果是也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在售楼宣传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态设计”,但是通过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设计都没有真正地了解生态设计的内涵和使用方法,仅把多种植物、放养动物就称为“生态”。例如:在水景设计中统一的硬质底质、生硬的驳岸,它彻底地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消灭了亲水性,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致命破坏。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为此,我们更强调水景真正的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石楠,何苗.住区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张志全,王艳.红园林构成要素实例解析—水体.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7].钱欣.城市滨水渠世纪控制要素体系研究.中国园林,2004,(11)
[8].王沛永.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中国园林,2004,(11)
[9].李早.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现代启思.中国园林,2004,(12)
作者简介:王硕,男,1980年5月出生,毕业于中南林学院园林专业本科,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在读,现任职于上海嘉实园艺景观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