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处着手,演绎自能阅读“微精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语文课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就要让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阅读及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小学是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大部分学生把课后时间交给了各类兴趣班和家庭作业,很难抽出时间阅读。笔者就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奠定学生的自能阅读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微时间,积少成多,多种阅读方式整合


  现在,面对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学生可用于安静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想要获得更多的阅读时间就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让他们学习利用“微时间”阅读,这就有赖于“挤”。
  1.“用”碎片时间,“利”习惯培养。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规定几个固定时间让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如早上起床大声朗读经典诗文10分钟,中午午饭后安静默读优秀读物30分钟,每晚睡前自读喜爱的读物30分钟……像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微时间”形成“大积累”。
  2.“舍”教学时间,“得”阅读方法。阅读,不能只是“看”,还得“想”,让学生进行有“思考”的阅读,这才叫作真正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对优秀读物进行指导、推荐,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名、目录进行猜读,在喜欢处精读,反复读,于难读处跳读,浏览,让学生学习针对不同的读物选择相应的读书方法。

二、微积累,化整为零,从言语实际出发


  微积累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积累内容化整为零,充分利用课内、课外适时、适度地积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1.融合课堂,加强课内微积累。课前一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古诗诵读”活动,以周为单位,将诵读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同一类别的诵读内容放在一起。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选择李白的《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同样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让学生背诵积累。
  2.延伸教学,重视课外微积累。老师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根据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目,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父与子》时,就可以顺势推荐经典漫画《父与子》。有了课堂上的预热,学生更乐意去阅读。在学完寓言《寒号鸟》一文之后,就推荐学生去读一读《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同类型的文章,引导学生品一品小故事中蕴藏的大道理。

三、微分享,思维碰撞,构建师生共同话题


  1.课内推荐分享。课前一分钟,学生按学号每天一人到讲台前推荐一本书或讲一个故事。不仅分享阅读的感受,也可以推荐最近看过的书,说清楚书的作者、推荐理由等,并相互借阅。
  2.小组交流分享。以时间或是全书为节点进行微分享活动。小组成员研究确定“主题”,准备分享内容,最后在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除了生生分享,也可以进行师生分享。师生共读一本书,是对学生阅读的最大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亲子共读分享。父母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与孩子交流分享读书的感受,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轻松突破阅读障碍。

四、微习作,激发兴趣,创新习作训练方式


  微习作具有“言微文小,写作即时”的特点,它表达灵活,用时少,能有效降低学生习作难度,可以作为学生日常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
  1.随文练笔。“微习作”说白了就是日常小练笔,只有把积累的语言优化整合并落实到习作上才能体现出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这样续写故事:一天被骗的老虎在山中再一次见到了狐狸,这一回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像这样既来自课文,又富于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主题,可以促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图文互译。既然图画可以写成文章,那反过来文章也可以变成图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故事类的文章后,发挥想象给文章配上有趣的图画。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将故事用图画的方式来进行概括,把故事内容变成“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四幅画。像这样利用“图文互译”,带着思考的阅读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微”字中包含了“大”智慧,语言积累就应从点滴做起,“厚积”才有“薄发”。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从“微”处着手,利用“微时间”引导学生关注“微阅读”,实现“微积累”,让学生真正自觉自能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大進步”。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文星小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語文单元整合教学除了改变以单篇课文和知识点训练为主的课堂常态外,还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堂的交互性,这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难以充分开展。而“云课堂”是“以结构化导图为支架,以多屏交互、及时诊断技术为支撑,与多元云平台、多学科手机软件资源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将“云课堂”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融合起来,在保留线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云端交互的智慧,语文学
期刊
无论什么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不缺乏《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的新装》,我们教者如果能让这篇课文成为一把开启《安徒生童话》阅读的钥匙,激发孩子对于作者更多作品的探求,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一、《安徒生童话》,长大了更值得读  伴着童话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那时候他们用正在觉醒的好奇心直面世界。孩子们相信:丑小鸭终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相信可爱善良的小人鱼并没有死,只是化成了泡沫,而即使是泡沫也同样是美丽的
期刊
诗歌,抒情而言志。语文课程的性质指明了诗歌教学的方向,诗歌教学应始终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谈谈以言语实践为主的诗歌教学。一、重识字,在多样形式中激发兴趣  1.借助图片识字。在教学生认识“堤岸”的“堤”时,可以出示一幅清澈的小河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能明白“堤岸”就是小河旁边的挡水的部分,也可以称作“河堤”。  2.借助字源识字。在教学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习作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从现阶段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从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授小学生习作知识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爱习作,会写作。一、爱是基础:培养兴趣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兴趣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比教学习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1.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处于小学不
期刊
“读书看皮,阅文看题”,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预言”,从不同的侧面传递作者文学创作的目的、文章主旨、写作对象和写作情感。这体现出标题的特点和规则,同样也表现出标题在文章阅读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而言,标题对文章内容具有概括性交代的作用,为读者阅读文章提供线索,有时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围绕标题进行导入,为学生提供辅助阅读的有效信息。一、將古诗
期刊
四年级的孩子虽已初步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但是内容相似度较高,表达平铺直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打开生活那扇门,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帮助他们寻获习作的方法,极为重要。一、立足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儿童体悟文本语言内涵的同时,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增强自主表达的信心  部编教材体系明确,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的归总,给教与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内涵
期刊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小说主要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保尔最初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在水手朱赫来的引领下,一步步自我觉醒,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的、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在革命中,他经受住了爱情、疾病、挫折等一系列考验,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创作小说,最终百炼成钢。保尔身上体现出的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定的信念激励着我们。为
期刊
老子提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讲究“术”“道”并重,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术”指的是阅读技巧和方法,若在教学中只引导学生掌握套路化的阅读方法,那么学生的阅读就会陷入模式化;“道”指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若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和阅读技巧的训练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术”“道”并重的方法,在
期刊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它凝结着编者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新课标颁布之后,教师逐渐意识到教科书编者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隐性的对话主体。编者通过精心设计教材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作业系统等,帮助师生教学语文,参与课堂对话。由此,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养成编者意识。一、编者意识之意义所在  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阅读以范文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紧抓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合优化课堂,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智慧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更丰富,更精彩。笔者以教学中的实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智慧地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紧抓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