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封神》,是文革期间的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内部发行了繁体字、竖排版的《封神演义》,能够见过这个版本的人非常有限,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我并没有注意黄飞虎这个人,只是感觉他没有其他人的形象鲜明,并且,对于他到处都受到尊重感到难以理解。此次重读,发现最能打动我的人,居然就是这个我青少年时期没有认真关注过的人物。
黄飞虎这个人
黄飞虎这个家伙,官拜“镇国武成王”:生时位极人臣,死封众神之首。但是以前一般地看过去,并没有见到他很多特别的长处,与《封神演义》中众多神话人物相比,相对失色。所以,他的个人故事,总让我感觉有点离奇。
转眼30年过去,此次重读,我发现这个人确实不简单。有三个地方,很见水准。
第一个地方,是他劝说“能掐会算”的西伯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速离纣王”。当时他说:“以贤王之德,尚有困苦之羁,今已特赦,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金鳌脱钩,如何尚不省悟?况且,朝中无三日正条,贤王夸什么官?显什么王?何不早早飞出雕笼,见其故土,父子重逢,夫妻复会,何为不美?又何必在此网罗之内,做此吉凶未定之事也。”只此数语,把西伯侯姬昌说得“骨解筋酥”。
黄飞虎第二个有水平的地方,是在紧急之中、忙而不乱、应对有方,退了妖狐,救了纣王一驾。
书中说,在某次百官饮宴之中,二鼓时分,妲已真魂出现,只见一阵怪风大作,播土扬尘,侍酒官齐叫:“妖精来了!”黄飞虎酒已半酣,听说有妖精,慌忙起身出席,手中无有一物可挡,遂把手挽住牡丹亭栏干,“喀啦”一响,攀折了一根,望那狐狸打去。那个场面,十分惊险,结果把纣王酒也吓醒了,心中暗想:“谏官本上,常言‘妖氛贯于宫中,灾星遍于天下’,此事果然是实。”
后来黄飞虎反商,“长吁一声,气冲霄汉”,纣王懊悔不及。商都朝歌的百姓、官员,一听说“武成王反了”,吓得“家家闭户,路少人行”。
故主之心,唯天可表
此外,我的感觉,黄飞虎最显示水平的地方,那就是他“反商”之后,从此自废武功,深藏不露,为人低调,只是“混混”罢了,再没有出过“死力”。所以他的武功与谋略,与他的“名气”,根本不成比例。这是古人“上隐隐朝市,下隐隐薮泽”的一个绝好例子。与黄飞虎相比,姜子牙的“碧溪垂钓”,简直小儿科。
黄家“七世商臣”,本是皇亲国戚,不是彻骨伤心,怨气冲发,不会叛亡,但是一点故主之心,唯天可表。对这个很细的地方,我以前是没有注意过的,如今想想,这也很不容易。黄飞虎还会装傻,把自己隐藏得相当巧妙,要不是看见他昔日帐下所统辖的旧将,比如“四大天王”、“五岳”、“七杀”,揍那老奸巨滑、妖气十足的姜子牙,分明如砍瓜斩菜、 “捣蒜”一般,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层。
所以,为了黄飞虎的“去国”,闻太师曾经面责纣王:“据老臣愚见,还是陛下有负臣子。黄飞虎素有忠君爱国之心,功在社稷,不能荣子封妻,享受长久富贵,反致骨肉无辜惨死,情实伤心。乞陛下可赦黄飞虎一干大罪,待臣追那飞虎回来,社稷可保,家国太平。”
但是,黄飞虎“乃有功无罪之人”,纣王根本无罪可赦,直到黄飞虎“反出五关”,闻太师还认为:“祸起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中途中他计策,此乃天命是也!”
对商纣一朝,黄飞虎是干臣,份量很重,功劳不消说,着实大了一点。比如书中表过,他“半生南征北战,人不脱甲,马不离鞍,曾立奇功三百余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他的作用有闻太师所说的那么大吗?“股肱重臣”这四个字,重似千斤,但有多大的可信度,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闻太师,比干死了,他没有怎么上心,因为那是纣王的“家事”,但他对黄飞虎,却是另眼相看的。
这个问题,是我年轻时始终怀疑的问题之一。那时我喜欢少年英雄,但是现在我有些懂了。
老臣的“命门”
如何评价“黄飞虎”是个非常实际的人事问题。事实上,这个事处理不好,是国家、企业以及地方丧乱的总根苗。细说起来,还与我们对于人生价值的判断有关。
我的感觉,不管你是老将,还是新兵,不管你是国营,还是民间,我们早晚都不能回避如何解决这类“黄飞虎问题”。特别是对于成熟企业来说,你能否重视老臣(说得不好听点,是老兵油子),往往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未来兴衰。
正由于阅历丰富,劳苦功高,所以这些企业老臣其实很像黄飞虎,他们忠心有余,深通“企业政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任何事情也休想漏过他们的眼睛。警觉是他们的办事特征,谨慎是他们的思考方法,这些人应该是企业的主要财富。特别是那些以“少帅、中将、胡子兵”为人事结构的地方,再不牢靠,但只要还有“老臣镇守”,企业一般都不会出什么大事。
不过,当企业发展了,老臣们也老了,年龄是他们的“命门”——“沈园柳老不吹棉”。现在这个门槛越来越低,低到30岁左右,所以他们很怕企业“创新”,往往从豪情万丈到心如死灰,在职场上如履薄冰,对老板们唯唯诺诺。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有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可能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的负担:知识老化,反应迟钝,尽管非常努力地学习,往往仍然追不上技术与企业的发展。
同时,问题还在于,只要他们感觉自己对企业还能有所贡献,也相信所投身的事业与团队不是一场人生骗局、一场不值得投入青春年华的无聊游戏,那么,他们心中就还有“荣子封妻,享受长久富贵”之类的幻想。在任何企业,这都是一道必过的关隘,是企业的“更年期”、也是企业最重要的时期、最应该慎重的地方。对此,如果处理不慎,一不小心“伤了”他们,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破坏。
显而易见地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经验是可以积累的,智商一般的人干够十年,怎么也是个“人精”了,尽管他们可能并没有复杂的学历与理论认同,可能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思路了,但他们却有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独特的经验。
黄飞虎的悲剧意味
人类社会起源于当一个人必须为别人服务、以及团队合作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的时期。事实上,从一个企业控制老臣的能力,我们可以了解企业权力机制的运作,是“权威——服从”模式,还是风险的“合议——汇签”模式?所以,真正能泄漏大企业所谓秘辛与本性的,是它如何决策,而非它的财务报表。因为每一个大企业,都需要有人站出来说真话,但至少是在商业社会中,那些说真话的人,只有老臣。
这里有一个可以讨论的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奴隶”,也没有“人头落地”的故事发生,因为我们不是在讨论上古时期的野蛮部落。自从二战引发了大规模屠杀,欧洲有数百万人葬送在一个“文明”国家的手里,我们已经是有史以来,在地球上行走的人类里最幸运的一群人。但是,对于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有时并非如此。
总而言之,我们在商言商,其实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如果遭遇经营风险或者危机,老臣仍然容易成为转嫁危机的对象。“黄飞虎”的悲剧,就在于此。
但你说“过河拆桥”也好,“念完经打和尚”也罢,狠一点的老板都会说:“我是商人!”温和的老板也会说:“我爸爸前天去世了,我一滴眼泪也没流——但是当‘董事会’决定请你离开公司的时候,我的难受超过那个时候。”
如果你是个“老臣”,与此类似的意思,也许你曾经听过,也许没有,但我保证,不管你听过没有,噎得你没脾气的“办法”多得是。而且当企业准备抛弃你的时候,你也只有默默离开,“汤武证诛,亦洒扫也;尧舜揖让,亦进退也;小子当之,有何不可?”
如果真正到了让你“倚老卖老、敢说敢骂、无求于企业”的时候,对企业也很危险,老臣有老臣的责任,还不是旁观者,对企业来说,游戏规则,也是时时不能忘记的东西。
多出来的炮兵位
据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参观军事演习,他发现每门野战炮前都有11位士兵,但在整个“开炮”的过程中,其中一位站在炮位一侧一动不动,不作任何事情。
于是经济学家就问一位将军,那个空手站着的士兵的职责是什么?将军也不知道。经过了解,原编制中有一位牵马员,马匹被机动车所取代,拉马员成为多余,只好站在一旁。
为什么部队对每一门炮多余一位战斗员而熟视无睹?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不懂成本与效率优先,因为从追求效率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裁撤掉这个多余的职位。
他所说的,完全正确,可以得满分。
但是也曾经有一位企业家却不这么认为,企业家的回答与经济学家是不一样的。
企业家认为:大家之所以对这个现象“熟视无睹”,当然有其道理。这个牵马手站在炮位一侧表面没事,但是他留下来没被裁掉也很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牵马手在炮班11个人的编制里曾扮演过重要角色,虽然拉炮的“马”被“机动车”取代了,“机炮一体”了,但是牵马手做为一个战斗整体的一员,即使只是站在一边,却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这恐怕同炮兵起源就用马拉炮有关系。
我们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和商业角度看问题,炮班编制上是多了一个人,但从军队的传统、士兵的士气来看,留下那个士兵有合理性。所以,“我认为那个士兵并不多余。所以他才没有被裁撤!”
企业家接着说:炮兵的故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从案例来看,裁不裁那个士兵,还牵扯到炮兵未来的发展。因为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炮兵迟早会被导弹所取代,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整的时机很重要,“过早的调整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企业家的结论是:“变革是必须的,对周边正在发生的事务保持敏感也是必要的,但过快的反应,也是有害的。所以,这个空位,也可以把它保留到整个兵种的消失。”
黄飞虎不能太多
其实,对这两个回答,我都感到不满意。我的想法是,老臣总要有退出的那一天,对此,我们也要敢于直面。
我想,很多人、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在一个老臣、甚至是“开国元勋”的位置上当命中注定的副手,如同药中甘草,中药讲究“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是,理想与现实总会有一定的落差。
真正有意义的可能是,我们现在不停地思索,这些应该能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历史已经注定了黄飞虎这样“能反、也有本领反”的人应该是少数,因为黄飞虎如果太多,你“反出五关”,他“投奔西歧”,这个世界就真要乱套了。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在内心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够公平,自己也有本领拥兵自重,但真要他们认真地回答“炮兵”的诘难,他们却会说这个人是个“备份”,属“机动人员”。这个回答,一是他们之中不乏大智若愚者,他们或许已经找到了平衡的办法并且知道没有必要把它说出来;二是很多事情也需要只做不说,相机而动。
昨日如同东流水
所以,关于“老臣”的问题,其实想清楚了就是四个字:因人而异。就具体问题而言,比如炮兵的问题,首先是多说无益,不仅来自技术上,更来自我们要面对现实。
那么,现实是什么?现实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实是“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现实是“有物必归于尽,虽金石之寿,俄倾变坏”; 现实是“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很多人自己是老臣,但他们在心里是看不起这种老臣的,因为老臣的人生,总是“种棘得刺”的、总是恰如眼看着园里的景况由绚烂而衰飒,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最伤心的是,这根刺,是玫瑰的刺,种花的人,虽然给它刺伤了,它自己却始终开着灿烂之花。
对于职业生涯,我认为,结果就是如此,如果我自己在那个多出来的“编制上”、“炮位上”,那么,我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也不在意这根刺。“人生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
不要多久,这个问题将随着我们企业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而逐渐退居次席,现在的部分问题,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永远不复存在。我也但愿我们这一代人所遇到的这些困惑,这些大起大落、大风大雨,后来者永远不再遇到了。
沧海听潮浪不平
二战著名的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一个为美国披过肝、沥过胆的老兵,他在退伍之前,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美国西点军校,虽然老泪纵横,但他还是对列队整齐的军校学员们说:
我就要结束我五十二年的戎马生涯了。在本世纪初开始之前参加陆军时,我孩童时全部的希望和梦想便实现了,自从我在军校进行虔诚的宣誓以来,世界已经几度天翻地覆,希望和梦想从那以后就已经泯灭了,但我仍然记得那时军营中最流行的一首歌谣中的两句,歌中极其自豪地唱道:“老兵们永远不会死去,他们只是慢慢地消失。”我是一名在上帝光明指引下的老兵。
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昔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失,它们随着对昔日事业的憧憬,带着那余晖消失了。昔日的记忆奇异而美好,浸透的眼泪得到了微笑与抚爱。我尽心但徒然地倾听着、渴望听到军号吹奏起床号的动人节奏。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滑堂枪在鸣放,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然而,晚年的回忆带我回到西点军校,我耳畔回荡着、反复地回荡着: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是我同你们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我愿你们知道,当我到达彼岸的时候,我最后想到的是士官队!是你们、你们、还是你们……
这个演说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麦克阿瑟将军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军人,一个现代人,到底应该“敬畏”什么?一位美国老臣子的答案是这样:责任、荣誉、国家。
在这方面,也许只有麦克阿瑟这样的“老臣子”,才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美国人曾经以这篇演说为职业军人“圣经”,但是现在他们“不”了,因为这篇演说之内也有一根刺,“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麦克阿瑟很巧妙地把泪流在心里了,但他代表所有无权说话的“老兵”,很巧妙地责备了一个商业化的实用主义怪物,而制造这个怪物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