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课程教学的求“实”观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98021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表达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从“实”教学——教学案例展现生活的现实,教学互动吐露思想的真实,教学延伸重在行为的落实。只有实实在在,才能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课程;生活;思想;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50-03
  
  小学品德教学必须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即必须从学生当前的生活世界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涯。我们要关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体验性、建构性、生成性。如果只是想用静止的、遥远的、外在的、完美的道德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演绎美好的精神、品德,而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那么,品德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实、务实、求实,必须将学生品德的提升落实为其行为的规范和优化。在品德教学中,社会生活是河,学生的行为是承载品德教学的船。
  
  一、教学案例呈现生活的现实
  
  鲁洁在谈到这次课改中的品德课程改革时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合并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到人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重新赋予它以应有的魅力。”
  品德寓于生活之中,离开了生活,品德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新课程下的品德教学主题是在生活中建构的,我们的品德课程中的任何内容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让品德教学回归了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世界中培养了优秀品德。
  1.课堂反映生活小事。品德课堂要依照教学主题的需要在课堂中展现学生精彩的生活,使学生感觉品德课学习就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就在我们中间。生活是由点滴小事串成的。如《劳动成果要珍惜》是“劳动最光荣”单元中的一课,珍惜劳动成果也是学生应有的思想品德,我们平时就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品德教育。但是,从学生的现实表现看,实际成效却不容乐观,校园里,浪费物品、鄙视劳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是反思品德课堂就会发现,由于渴望课堂教学的完美,我们多选择经典意义的教学案例,不是历史久远的故事,就是伟人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生活没有更多的类比性,也就失去了指导性、教育性。这并不是说,品德教学要拒绝经典,而是说选择与学生当前生活有更多相似性的案例作为资源,教学的实效性会更强。例如,让用塑料袋把废纸屑积攒起来的同学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感受,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启发学生,至少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模仿,进而养成习惯。让学生觉得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品德课就是生活本身。
  2.课堂化解生活难事。卢梭说:“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品德来自生活,来自对于生活的历练和体验,丰富的经历是人生的财富。学生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烦事难事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处理烦事、难事是学生与自己斗争、与环境斗争的难得机遇和必要过程。学生的经历虽然不长,但是总会有一些烦事、难事,对其如何看待,获得怎样的认知体验,对于在成长过程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的品德课程就是要通过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帮助指导,使他们得到必要的社会经验,初步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法律,我们的保护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相关自己的法律权利比较关心、了解,他们认为自己的很多权利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感到困惑和痛苦。面对这种学习情态,教师则不仅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而且必须对学生正确处理此类事情给予方法指导,要组织课堂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启发、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设法去化解自己与家长的矛盾,消除内心的痛苦。
  3.课堂揭示生活缺陷。生活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学生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对社会、学校、家庭的某些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满,这就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社会总会有缺陷和不足,需要我们运用生活的智慧、毅力去解决。例如,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学习中,可让学校里有烟瘾的老教师谈自己吸烟及其戒烟的艰难经历和体会,使学生觉得不良习惯养成容易,要改掉却困难重重。
  反映学生的生活,是我们品德课堂实现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遵循就近、就新、就实的原则,让品德课堂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
  
  二、教学互动吐露思想的真实
  
  鲁洁指出:“新课程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
  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能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
  在品德课堂里传播人类美好的精神世界,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点,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现实,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也不能打动学生,也不可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有真实才能唤起真情,只有真情,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感召,从而度过快乐和有积极意义的课堂生活。儿童本来就是单纯的、天真的,我们应该让品德课堂成为学生表达童真的场所。
  1.课堂成为真情表达的天地。开启学生的认识,用真实的生活直面学生的认知需要,用生活说话,教学的信度当然无可非议,教学的价值也就昭然若揭。开放的品德教学应该使课堂呈现丰富的色彩,让学生的个性生活感悟和理解都与品德课堂学习融合、统一、协调。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唤醒学生的社会情感。例如,在《劳动需要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阅读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软件巨子——比尔·盖茨》之后,让学生谈谈对“劳动需要知识”的认识与体会。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想。其中,有一位同学却冒出了“劳动不一定需要知识,而需要运气”的观点,他还举了例子,班里也有小部分同学流露出赞同的神情。显然,学生是把劳动等同于赚钱了,这是认识错误。但是,他的发言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予保护,肯定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要精心点拨,恰当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2.教师成为真情传递的使者。在课堂上,品德学科教师应该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真实的人,绝非真理的化身,盛气凌人。教师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用真情演绎教学内容,客观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而绝对不伪装自己,一味照本宣科。教师只有以诚换诚,才能对学生有更大触动。例如,在《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风民俗,组织了一场“男生留小辫,学校该咋办”的教学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和处理的情况向学生作了介绍,并披露了“剪辫令”的失败。由于教师的坦诚,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距离近了,交流的思想也就真了。课后学生还向老师反映学校不太尊重学校属地风俗的问题,使学校工作得以改进,使学生真切感到恰当处理民风民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重大。
  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是我们品德课教学提高针对性的前提。我们要让学生用他们的视角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并把他们的感受真实地在课堂中表达出来,引导学习伙伴的沟通、碰撞和思考,促进他们的生活感悟和经验交流,促进他们的认识发展;而且,学生精神的满足也离不开真实情感的表达。品德课堂就需要构建这样的氛围。
  
  三、教学延伸重在行为的落实
  
  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品德课堂上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教学成效的见证。教师要帮助儿童把品德认识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通过体验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形成行为习惯。品德作业要旨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生活中找到实践“岗位”,进入角色,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形成品质,成为本领。
  1.课前阅读、调查为教学铺垫基础。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是我们教学的基础。为了弥补学生经历短、体验浅等问题,可引导他们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从前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中获得经验、认识和体会,为我们的教学作铺垫,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向“白色恶魔”说不》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课前阅读吸毒者的反思材料、毒品知识介绍等。
  课前调查是品德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调查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参与调查的过程既是向社会学习、也是向生活取经的过程。例如在进入《科技造福人类》的教学前,组织学生进行“环卫工作中的科技产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我们家里的电器”、“电视机的变迁与发展趋势”等调查。
  可见,课前组织阅读、社会调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因此,课前的阅读布置要有前瞻性,课前调查要有可操作性,以使阅读、调查作为品德教学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2.课后作业、活动促进能力形成。品德作业要体现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要求。例如《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学后布置的作业为: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次禁毒宣传。从随后的跟踪评价中发现,学生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有短信、手抄报、写信、讲故事等,实践状况很好。在这一实践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当学生宣传教育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教育着自己。
  品德课教学要将教学要求融入班级德育活动中,让品德学习与参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六年级(上)根据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班级德育活动,有“班级模拟法庭”、“夸家乡——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身边带个垃圾袋”、“我给村长(市长)提建议”等。
  品德课学习评价要求低而细,品德活动好玩又有趣,这使我们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例如,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品德要求告知周边的人,动员周围的人,尤其是家长参与其品德评价,使品德教学形成一个整体,防止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强化,对学生的个性体验要尊重,对学生的行为偏离要及时引导矫正,从而形成学生品德评价的长效机制;还要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参加家务劳动,参与家庭议事,在班级中参与班级管理,对班级的活动要把握住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和机会。从而,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促进其良好品行习惯的形成。
  总之,品德教学只有正视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真实思想,着眼学生的实际行为,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才能获得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韩立鹏】
其他文献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学生书法教学应以趣味训练为主。面对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怎样才能将书法教学中的结构教学这一复杂而重要的环节用比较有趣和“简单”的方式传递
核心阅读:杨光进,男,2010年获金沙县十佳教研员称号,2012年获国家级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获金沙县名校长称号,2014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2015年获毕节市名校长称号,20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积累和理财需求与老龄化社会急速到来引发的养老金缺口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构建成为健康中国战略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健康中国战略;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构建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098  1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内涵  1994
“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是我校对在校生开设的一门全校选修课程,依托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参与网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文章论述了Blackboard区别于其他网络
就业是社会及其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设计的高校就业服务信息门户系统的目的是完善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将学生、用人单位、就业政策和高校的信息有效的进行结
摘 要: 高校工会作为工会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坚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高校工会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的进程中实现高校工会体制机制建设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校工会 法治化 现代大学 治理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国总工会十六届执委会三次全会提出《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那一天,我和你吵架了。因为我把鞋子和衣服一起放在洗衣机里甩干。你叮嘱过我很多次,总说那样做不卫生.鞋子细菌很多。我并不乐意听你的这些话,总认为是没有依据的,也就一直我行我
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有时我们总会问,岁月经得起多少等待曾经策马天涯,并肩看天地浩大,曾经寒庐煮酒,巴山夜雨诉衷肠。可是,奈何时间太瘦,指缝太宽,那些惊艳的画
教师与学生谈心是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也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心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视德
一朵兰花那就招蜂引蝶吧那就迎风招展吧那就在阳光的沐浴下静心享受吧那就哼一段小曲跳一支舞或是呼吸一抹淡淡的幽香再聆听一下,时间流走的声音吧或是怀念怀念深山老林里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