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中新化疗药物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氟尿嘧啶的术前同期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而探讨新化疗药物如希罗达、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在其新辅助放化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Ⅰ~Ⅲ期临床研究,部分取得了积极结果,而有些并不理想。希罗达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地位已普遍获得公认,且有取代常规氟尿嘧啶趋势,而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及生物靶向类药物在其中的作用却存在明确争议,临床获益有限。彼此药物之间或靶点药物与放射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新的治疗反应预测靶点及合适个体的筛选可能是今后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筛查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标记的微小RNA(miRNA)。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iRNA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和瘤旁组织之间的表达谱,运用非配对t检验的方法,筛查出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的miRNA。并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miR-363和miR-490-5p作为诊断标记筛查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在男性和女性样本中分别发现73和42个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的miRNA。而3
肿瘤患者外周血含有一定量的循环核酸,这些游离核酸携带了肿瘤特异的遗传信息,是非侵入性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可作为标志物的循环核酸主要是DNA和micro RNA,常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突变、拷贝数变异、DNA异常甲基化以及micro RNA失调。这些改变能反映肿瘤组织的分子特征,为肿瘤的无创、实时和动态检测提供新的线索。本文总结了循环核酸中上述改变在胃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
目的评价对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的腹组操作进行改良——即在腹部操作过程中经盆腔途径直视下切断肛提肌治疗低位直肠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到201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对36例低位直肠恶性肿瘤(距肛缘小于或等于5 cm)患者行腹腔镜(26例)或开放(10例)手术中经盆腔途径行ELAPE术,术中可根据肛提肌受累情况个体化决定肛提肌
目的探讨激活激酶4抑制因子(INK4)家族(P15ink4b和P16ink4a/CDKN2)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1×10-7、5×10-7及1×10-6 mol/L不同浓度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对结肠癌RKO细胞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分别为A、B、C 3个实验组),另设阳性对照组(未经处理的RKO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INK4
期刊
期刊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健康。随着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应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基于肿瘤分子分型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益处,是未来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目的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RASSF2和sFRP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从而为散发性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59例散发性直结肠癌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血清sFRP1和RASS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RASSF2和sFRP1甲基化者分别为16例(27.1%)和18例(30.5%);而59例健康对照无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在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高位肛门闭锁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8例行前矢状入路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肌鞘内拖出组),64例行经典Pena手术(Pena手术组,分为结肠造口、肛门成形和关瘘三期手术)。术后进行门诊随访,采用Kelly评分评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