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特征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Li-6400便携式CO2分析系统对寒温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作用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日最大值出现在16:00左右,与5 cm土壤温度日动态相似,滞后于气温日动态变化;月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8.19和6.89μmol CO2m-2s-1。日、季土壤呼吸作用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均好于气温。土壤呼吸作用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一天内3:00、7:00和11:00的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系数分别为35.5%、27.6%和23.0%,根系和凋落物与土壤呼吸作
其他文献
在广西防城港市东湾渔洲坪、石角、交东3个样地平行海面方向共设置18条剖面对4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在沿海滩涂生长带高程测量和群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东湾渔洲坪和交东两个样地的坡度变化较大,分别从-0.37变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超细镍催化剂,考察了载体对催化剂催化苯完全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0~190℃和4MPa氢压下,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上苯完全加氢活性相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氰(AIBN)、三硫代碳酸二(α,α′-二甲基-α-乙酸)酯(BDATC)作为链转移剂,使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先生组织国内在生态学及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近二十位院士和近百位生态学一线领军人物,率领400余位作者历时两年时间共同撰写了《当代中国生态学研究》,于2013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主要关注于近二、三十年来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所开展的应用生态学研究和实践,全书包括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恢复、全球变化生态学以及可持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公民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山多草多,当地农家素有饲养肉兔的习惯。据调查,当地肉兔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等优点,但生长缓慢(日增重仅9~14g),体型小(成年体重仅1.6-2.2kg)。为探讨在
蚯蚓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碳氮循环和N2O排放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接种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农田土壤特性及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分析蚯蚓在土壤N2O排放中的作用,于2007—2008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用秸秆(表施和混施)并接种蚯蚓后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接种蚯蚓增加了土壤N2O的排放量。在秸秆表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