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群体,是社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故而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研究生德育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研究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的特点,总结了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问题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促使研究生道德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不仅使研究生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要使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工作;时代路径
一、研究生德育的内涵及特点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这段话语,充分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德育的高度重视。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仅就每年获得学位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量而言,已是世界第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及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不应仅仅表现在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上,更应该体现在研究生的综合质量上。
(一)研究生德育的内涵
研究生德育是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高校德育理论工作者按一定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遵循高校研究生德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教育方式,对研究生个体施加影响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始,人们就认为学校应该是传播圣贤之道以及追求至真至善的所在,国外学者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蔡元培校长也曾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之人格之本”。虽然中西的文化理念与我国有所不同有所不同,教育方式也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明确了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及道德对于人格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生德育的特点
1、层次性高
研究生是学校以及社会经过层层选拔而具有高学历的群体,这些群体的思维逻辑、认知水平都略高于本科生群体。从德育的主体看,不论是研究生导师,还是从事研究生行政工作的人员,都是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教育工作者,是具备着高素质的群体。从德育的客体方面来看,研究生群体的自制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方面都高于本科生,他们的文化水平、道德观念、心理素质都处于较高水平。
2、理论性强
研究生的知识储备量大体略高于本科生。在刚进校时,导师就会对学生有读书要求,学生为了写出优秀的论文也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并且更随导师学习,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再加上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机制已趋于成熟,性格特征明显,故而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需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要求教育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塑造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的群体。
3、开放性广
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内容都具有开放性。研究生以开阔的视野站在学术的前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新观念、新思想。学校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论坛活动,较多接触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成果,让研究生之间的思想发生碰撞,不仅使研究生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更多先进的知识,而且还培养出了研究生更加宽阔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的内容,研究生道德素质也更加具有开放性。
二、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德育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更不能缺失道德素质的培养,故而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学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认真执行德育工作,但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研究生德育实施途径单一
学校对研究生道德教育实施过程,基本都是以简单的理论灌输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致使导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平等、有效、及时的交流,因此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传统形式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就会挫伤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
(二)研究生的德育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快车道,研究生招收数量逐年递增,导致高校在教学实践中疏忽了对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都处在一种松散放任的状态,在德育教师队伍的构成上,具体负责研究生德育工作者的数量不足,部分教师在学校不是专职德育教学,而是身兼其他职务,给自己所专职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不管是在研究生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上,还是在对研究生日常的道德教育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三)對研究生德育认识不够深刻
研究生比本科生年龄大、知识和阅历较为丰富,已经拥有了自己相对独特的价值观念,且拥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然而部分德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对研究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人甚至认为不用对研究生进行道德教育,只要事务性管理就可以;有些人认为研究生德育工作不是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只要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专业学科要求,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就算做好了德育工作。
三、新时代解决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迎来了海量信息的冲击,我们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面对西方多元化信息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去掉其糟粕部分,吸收其精华,制定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育路径。
(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为了健全我国研究生德育评价体系,一是构建高等院校和政府以外的评价主体,政府和高等院校是研究生德育培养的实施者,于是在评价过程中或多或少带有感情色彩。二是要加强立法,也就是加大对政府评价主体的监督,由于我国一直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政府面前社会和高等院校处于弱势地位,它们的评价权利通常收到政府权利的。三是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评价的自主权。对于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来说,应该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这也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与尊重。四是构建一种平行制约、自下而上以及自下而上的评价体系。这应当体现在社会、政府以及学校三大主体之间,在政府评价主体的领导下,进一步扩大社会和高校的评价自主权,并且进一步扩大基层的德育评价权利。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生德育的培养必须使理论上升到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为规范,例如,学校安排的“三助”岗位,这不仅可以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还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应用在学校所安排的工作实践中,以及学校安排研究生的各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人和事物所表达的高尚精神。由此我们才能认识到研究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就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对研究生实施德育,应该将抽象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体系。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处于学生和社会接轨的关键时期,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专业课程要求,还要解决即将到来的社会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困惑等等,不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烦躁等等还会给家庭和社会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帮助研究生解决心理困惑。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依托,建立标准化、多样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通过电子信息,建立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并快捷、准确的记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学校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让学校随时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变化。
(四)重視研究生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五项重要任务。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要求研究生和导师重视隐形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一种隐形的精神力量,它是学校文化底蕴的彰显。现今,社会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多种不同的价值观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承载研究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责任。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德育培养,也应该通过一定的环境影响其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创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花草树木的独特剪裁,这些独特的校园文化形式,都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会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会使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 结语
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发展以及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必需审时度势,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群体。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要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信息的冲击下,我们必须开阔思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其先进思想。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德育途径,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研究生群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2016.
[2]韩文生.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3]高春燕. 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
[4]曹立中. 研究生德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陈佳园. 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6]张文静. 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7.
[7]陈厚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1997(5):35.
[8]徐新建.试谈校园文化[J].教育研究,1989 (10) :26.
[9]金山.建设校园文化构建文化校园[J].齐齐哈尔口报,2009 (4) :15.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工作;时代路径
一、研究生德育的内涵及特点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这段话语,充分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德育的高度重视。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仅就每年获得学位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量而言,已是世界第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及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不应仅仅表现在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上,更应该体现在研究生的综合质量上。
(一)研究生德育的内涵
研究生德育是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高校德育理论工作者按一定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遵循高校研究生德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教育方式,对研究生个体施加影响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始,人们就认为学校应该是传播圣贤之道以及追求至真至善的所在,国外学者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蔡元培校长也曾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之人格之本”。虽然中西的文化理念与我国有所不同有所不同,教育方式也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明确了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及道德对于人格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生德育的特点
1、层次性高
研究生是学校以及社会经过层层选拔而具有高学历的群体,这些群体的思维逻辑、认知水平都略高于本科生群体。从德育的主体看,不论是研究生导师,还是从事研究生行政工作的人员,都是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教育工作者,是具备着高素质的群体。从德育的客体方面来看,研究生群体的自制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方面都高于本科生,他们的文化水平、道德观念、心理素质都处于较高水平。
2、理论性强
研究生的知识储备量大体略高于本科生。在刚进校时,导师就会对学生有读书要求,学生为了写出优秀的论文也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并且更随导师学习,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再加上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机制已趋于成熟,性格特征明显,故而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需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要求教育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塑造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的群体。
3、开放性广
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内容都具有开放性。研究生以开阔的视野站在学术的前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新观念、新思想。学校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论坛活动,较多接触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成果,让研究生之间的思想发生碰撞,不仅使研究生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更多先进的知识,而且还培养出了研究生更加宽阔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的内容,研究生道德素质也更加具有开放性。
二、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德育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更不能缺失道德素质的培养,故而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学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认真执行德育工作,但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研究生德育实施途径单一
学校对研究生道德教育实施过程,基本都是以简单的理论灌输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致使导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平等、有效、及时的交流,因此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传统形式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就会挫伤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
(二)研究生的德育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快车道,研究生招收数量逐年递增,导致高校在教学实践中疏忽了对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都处在一种松散放任的状态,在德育教师队伍的构成上,具体负责研究生德育工作者的数量不足,部分教师在学校不是专职德育教学,而是身兼其他职务,给自己所专职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不管是在研究生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上,还是在对研究生日常的道德教育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三)對研究生德育认识不够深刻
研究生比本科生年龄大、知识和阅历较为丰富,已经拥有了自己相对独特的价值观念,且拥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然而部分德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对研究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人甚至认为不用对研究生进行道德教育,只要事务性管理就可以;有些人认为研究生德育工作不是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只要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专业学科要求,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就算做好了德育工作。
三、新时代解决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迎来了海量信息的冲击,我们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面对西方多元化信息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去掉其糟粕部分,吸收其精华,制定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育路径。
(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为了健全我国研究生德育评价体系,一是构建高等院校和政府以外的评价主体,政府和高等院校是研究生德育培养的实施者,于是在评价过程中或多或少带有感情色彩。二是要加强立法,也就是加大对政府评价主体的监督,由于我国一直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政府面前社会和高等院校处于弱势地位,它们的评价权利通常收到政府权利的。三是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评价的自主权。对于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来说,应该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这也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与尊重。四是构建一种平行制约、自下而上以及自下而上的评价体系。这应当体现在社会、政府以及学校三大主体之间,在政府评价主体的领导下,进一步扩大社会和高校的评价自主权,并且进一步扩大基层的德育评价权利。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生德育的培养必须使理论上升到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为规范,例如,学校安排的“三助”岗位,这不仅可以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还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应用在学校所安排的工作实践中,以及学校安排研究生的各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人和事物所表达的高尚精神。由此我们才能认识到研究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就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对研究生实施德育,应该将抽象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体系。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处于学生和社会接轨的关键时期,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专业课程要求,还要解决即将到来的社会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困惑等等,不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烦躁等等还会给家庭和社会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帮助研究生解决心理困惑。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依托,建立标准化、多样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通过电子信息,建立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并快捷、准确的记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学校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让学校随时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变化。
(四)重視研究生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五项重要任务。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要求研究生和导师重视隐形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一种隐形的精神力量,它是学校文化底蕴的彰显。现今,社会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多种不同的价值观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承载研究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责任。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德育培养,也应该通过一定的环境影响其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创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花草树木的独特剪裁,这些独特的校园文化形式,都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会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会使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 结语
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发展以及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必需审时度势,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群体。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要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信息的冲击下,我们必须开阔思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其先进思想。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德育途径,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研究生群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2016.
[2]韩文生.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3]高春燕. 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
[4]曹立中. 研究生德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陈佳园. 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6]张文静. 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7.
[7]陈厚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1997(5):35.
[8]徐新建.试谈校园文化[J].教育研究,1989 (10) :26.
[9]金山.建设校园文化构建文化校园[J].齐齐哈尔口报,2009 (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