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非常态”增长势必要改变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茅台2017年这份年报是无悬念的。此前,公司已经预告2017年的业绩,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58%,达到264亿元,每股收益约20元。
  对于这样一个高增长的数据,我的观点是,这是在白酒产业复苏进程中阶段性的、非常态不可持续的一种增长。

2017年高增长是“非常态”


  2012年末,白酒产业进入了调整,从2015年开始逐渐复苏,然而在2016年下半年,茅台酒的价格忽然出现了类似于白酒上一轮暴跌前的猛烈上涨。这种上涨无论在力度上、形式上还是本质原因上,都和2012年白酒泡沫破裂前完全一样。这种上涨是由于渠道经历多年的低利润率,主动寻求对过去几年亏损和薄利的一种补偿。
  我们复盘一下就是,茅台酒整个渠道在经历了四五年的悲观之后,突然在某种综合因素的触发下,原来的悲观迅速转化成了乐观,所以促使酒价持续上涨。在这种背景下,茅台业绩的高增长恰恰是为了抑制这种不正常酒价上涨而进行超额投放所致。
  2017年,茅台酒并没有涨价,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就是投放量的大增,尤其是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这种投放力度最为显著。这种高强度投放的目的是抑制渠道价格过快上涨,但过度的投放是建立在对产能的过度使用和对库存的过度消耗上,所以,我们说2017年茅台业绩高增长的成因并不完全来自于客观的供需关系。当然,供需关系确有回升也是事实。
  到这里,逻辑就清晰了。渠道情绪变化导致茅台酒价格蹿升,为平抑渠道情绪和酒价,茅台被迫进行了超额投放。这种超额投放,对于一个产能没有办法大规模扩张的公司来讲,实际上是可以理解为透支了未来的增长的。
  所以,茅台2017年的业绩高增长,其实是将2018年、2019年的增长潜力被迫投放到了2017年——因为这一年酒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到2017年底的时候,茅台酒的酒价在个别地区甚至突破2000元,已经接近2012年白酒泡沫破裂时的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2018年乃至2019年,茅台酒从产业内在逻辑上来讲,是需要回归稳定的。酒价稳定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不稳定将会引发新的危机。

低增长目标意在回归常态


  综上所述,如果酒价再次上涨有可能引发新的危机,产业内在的经营逻辑决定了茅台必须要实现酒价稳定,回归常态,即要消除渠道存在的过度的乐观情绪和过高的价格。这是产业规律客观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贵州茅台在经营策略上,也在执行寻求稳定、寻求回归、寻求常态的策略。
  茅台2018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增长15%,这是一个比较低的增长目标。
  为什么茅台会给出一个低增长预期?是因为这一年,公司可能将要努力地抑制各方面出现的潜在过热,回归常态。从主观上来创造茅台酒回归稳定,去除不正常、过热的一个内部政策条件。
  所以我们看到,客观产业规律以及企业经营策略,都是要引向回归,引向常态——去过热、去潜在泡沫。但是,茅台酒的渠道仍旧处于亢奮状态,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仍旧有推高其股价的进一步愿望,尤其是研究机构也给出了高达30倍以上的估值。
  显然,渠道和资本市场都不想按照产业规律和茅台公司回归稳定、回归常态的战略,而是希望能够快速地推高茅台酒价和股价,获得短期利益。这种渠道和资本市场的愿望,与企业的经营策略,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矛盾,从而构成了2018年茅台酒经营中的主要矛盾。
  2018年茅台经营中的主要矛盾仍旧是2017年的延续。2018年,茅台的经营层面将面对产业规律和企业战略的要求与茅台渠道和资本市场的狂热的冲突,其结果也将在这两种矛盾的交互斗争中逐步体现。
  我们希望看到稳定,但是这个过程应该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2017年茅台抑制酒价的过程确实是很曲折的,不是特别容易的。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支付渠道的兴起和发展,现金使用习惯受到一定影响。恒银金融作为国内领先的以金融自助设备为核心的智慧银行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对产品个性化需求明显的市场氛围,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加强研发创新,获得了良好的企业成长。年报显示,恒银金融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48415.53万元,同比增长26.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21.25万元,同比增长3.69%;公司总资产233271.31万
期刊
本周B股大盘以回落调整为主。从技术上看,沪B指处于箱体之内,经过短暂的调整后跌幅趋缓,全周基本在均线之下运行,目前已经到前期低点附近,多空暂时取得平衡。5日线拐头向下也说明短期市场情绪表现谨慎,上方毕竟存在20日线以及前期遗留跳空缺口的双重压制,缺口也是比较大的压力位,因此需要量能的支撑。在缺少量能有效配合下,快速反攻实属不易。不过当前依旧面临前期成交密集区的考验,短期震荡整固或将难免。深成B指从
期刊
上证指数过去两周再次冲高后掉头大跌,今后两周它可能会如何发展呢?下面首先来看周线图(见图1):  从周线图上看到,大盘2月初自帝纳波利叠加区域F5=3594/F3=3609掉头大幅下跌,到支撑点位F5=3089后开始超跌反弹,3月2日那周反弹到50%黄金分割的位置3325一线时掉头大跌,启动了大盘的第二波下跌。  大盤三周前第二次跌到F5=3089后微弱反弹,本周拉出一根大阴线,同时跌破了F5=3
期刊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股市接连下挫,转债指数悉数下跌,上证转债跌0.74%、中证转债跌0.72%,深证转债跌0.69%,个券多数走弱。受贸易战对计算机板块刺激,宝信转债周大涨4.95%。利欧转债上市首日破发,全周跌2.96%。可交债方面,受新华保险大跌压制,15国资EB跌5.57%,其他变化不大。  一级市场方面,中科曙光转债发行获发审委通过,长盈精密可转债事项遭证监会发审委暂缓表决;百利科技、精达股
期刊
港元兑美元持续走弱并屡屡触及7.85的弱方汇兑保证引发香港金管局强势出手。4月17日,金管局分三次在市场买入57.7亿、33.76亿和62亿港元,以支持港元汇率。至此,金管局在6天内共八次出手总计已购入285.97亿港元。不过,港元的疲软态势似乎仍无起色。  港元汇价的持续转弱也引发市场对于香港沿用多年的联系汇率是否会不可避免地与美元脱钩的担忧,部份投资者甚至担忧美国对冲大鳄索罗斯在1998年亚洲
期刊
“独角兽”登陆A股,由药明康德拔得头筹。从2月6日预披露更新到3月27日过会,药明康德仅用了50天的时间;而4月24日(下周二)就要发行新股,距离过会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在闪电上市的同时,药明康德的融资规模却大幅缩水,比2月份发布的招股说明书的募资规模缩减63%。作為首家登陆A股的“独角兽”,同时也是海外中概股IPO的首例,药明康德此次融资规模大“减肥”,背后折射出的信息耐人寻味。坚守23倍
期刊
这几天,一个叫鸿茅药酒的企业曝得了大名。鸿茅药酒目前还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它受到的舆论审判没有在股市上产生什么影响,投资者对它可以保持看热闹的态度。但是,鸿茅药酒计划在两年内上市。也就是说,尽管它目前还不是上市公司,但它已经有了这样的愿望,而当它提出上市申請的时候,监管部门是否能够挡得住呢?一旦它进入市场,它又会给股市带来什么呢?若IPO难以发现鸿茅药酒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鸿茅药酒这家位于内蒙古
期刊
编者按: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施行出口限制,直接对中兴通讯形成重大利空,同时倒逼我国芯片业加速发展。正是有这样的背景,对人工智能有深刻理解的杜可君预计,芯片以及以此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迎来10年以上的发展机会。但聚焦到当前市场,他认为可投资的标的不多,而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是顶层应用场景。  杜可君举例说,投资整车企业要好于投资无人驾驶汽车上的传感器;在5G时代,投资5G网络的应用场景,好于投资华为这样的通信
期刊
出于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怕重蹈2008年覆辙,国内某知名职业投资人本周清仓了美股和可能受到贸易战影响的A股。此事引发投资圈热议。  同样牵动市场神经的,还有蓝筹股年报的“见光死”。业绩超预期、大手笔分红的公司,本周发布年报后跌跌不休,贵州茅台就是如此。  躲着黑天鹅,还要担心茅台们长出“灰指甲”,这不是聪明而是焦虑。  中美貿易战吵一波就会停一停,两大经济体不可能硬碰硬,现在的摩擦无非在为谈判积攒
期刊
4月初,碧桂园内部连发三道被市场称为“催命符”的高周转文件,要求继续加速周转速度。业内人士表示,碧桂园加速“高周转”折射出房地产行业对于未来的焦虑。在这种焦虑背后,是地产商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分化,比如碧桂园的“城市的建造者”、万科A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等表明它们已经奔跑在不同的路上。  當行业龙头集体转身升级再造,价值的天平会向谁倾斜?有职业投资人1个月前曾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只有在地产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