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自信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明确理论自信的内涵,理论自信的必要性尤为重要。新时期下,理论自信的实践基础薄弱,理论自觉要求坚定理论自信等是我们党提出坚定理论自信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坚定理论自信,以理论创新坚定理论自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定理论自信的最佳路径选择。
关键词:理论自信;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26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自信越来越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被在十八大上鲜明而深刻地提出。针对何为理论自信,为什么要坚定理论自信,如何增强理论自信这三个问题,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理论自信和探索出一条坚定理论自信的道路尤为重要。
一、理论自信的内涵
何为理论自信,顾名思义就是对理论有信心。理论是人们对事物、知识等的理解和论述,理论自信是对理论发自内心的肯定与相信。首先要明确理论自信的主体,理论自信是谁自信,谁是理论自信的主导者,哲学上主体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客体的存在意义的决定者。因此理论自信的主体不是理论,然而把理论之所以当成主体是因为理论已经被人格化,在现实生活中人格化的理论是由具体的人来代表的,这些人格化代表的人对理论的充分相信、支持、完善与发展理论。
理论自信具体内涵大概分为三部分,一是对理论本身充分的相信与肯定。认识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利器,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和行政指南。我们党的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相信与肯定,它是先进的、科学的,能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是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推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信不动摇的理论。二是对理论发展过程和未来方向有充分的认识与预知。改革开放30年来,面临新的国内国际形势,新的任务,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进而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心血,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三是充分肯定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有效防止了教条主义、固步自封和官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和宝贵价值所在。
二、坚定理论自信的必要性
(一)理论自信的实践基础削弱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如果实践出现问题,就急需坚定正确理论来指导实践。就理论主体而言,党的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不坚定,歪风邪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脱离人民群众等不良思想作风问题产生;就理论客体而言,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威望大大下降,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调查问卷显示,60%男同学和75%的女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不是很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太遥远,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意义,就这些问题的出现而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亟不可待。
(二)理论自信是时代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三个“永无止境”表明认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回顾历史,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完成了两次重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丰富的,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我们更要坚定理论自信,不断根据当前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自觉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自觉根据当前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是我们党走向成熟和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毋庸置疑。坚定理论自信是理论自觉的迫切要求。
三、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选择
坚定理论自信是实践、时代及其主观的需要,如何坚定和增强理论自信尤为重要,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
(一)以理论创新促进理论自信
理论创新是我们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根据当前实践的要求,对以前的理论进行扬弃、丰富与发展,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给予理性的解决和完成,对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给予理性回答和预见,并正确指导现有的实践。理论创新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首先,“老祖宗不能丢”。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抛弃马克思主义。回顾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此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其次,不断地自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都严重削弱,因此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不断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善于把基本原理利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更新观念,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最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不是从理论本身得出,更不能拘泥于教条,而是从实践中出发,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实践中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同时解放思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根据新时期的新问题,做到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在国民教育方面,如改进传统大学教育科研方式,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分析类比世界上不同国家价值观。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采用网络教学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核心演变的更为通俗易懂,更接近大学生生活和实际。从而使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了解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精神领域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抵御腐朽文化。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
在党的建设方面,要自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理论自信的前提和条件,同时理论自信也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的完善。在新形势下,党内一些同志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于享乐、腐败问题、思想西化等等,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坚定理论自信,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历史与现实逻辑研究(L14CKS01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理论自信“状况调查及培育路径研究(JG15DB39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祝玉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梦”[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2]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10).
[3]田克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 2013, (05).
[4]刘希良,周前程. 理论自信研究述评[J]. 党政干部学刊, 2013, (09).
[5]李宁.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6]顾钰民.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 (01).
[7]付巧.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4).
关键词:理论自信;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26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自信越来越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被在十八大上鲜明而深刻地提出。针对何为理论自信,为什么要坚定理论自信,如何增强理论自信这三个问题,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理论自信和探索出一条坚定理论自信的道路尤为重要。
一、理论自信的内涵
何为理论自信,顾名思义就是对理论有信心。理论是人们对事物、知识等的理解和论述,理论自信是对理论发自内心的肯定与相信。首先要明确理论自信的主体,理论自信是谁自信,谁是理论自信的主导者,哲学上主体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客体的存在意义的决定者。因此理论自信的主体不是理论,然而把理论之所以当成主体是因为理论已经被人格化,在现实生活中人格化的理论是由具体的人来代表的,这些人格化代表的人对理论的充分相信、支持、完善与发展理论。
理论自信具体内涵大概分为三部分,一是对理论本身充分的相信与肯定。认识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利器,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和行政指南。我们党的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相信与肯定,它是先进的、科学的,能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是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推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信不动摇的理论。二是对理论发展过程和未来方向有充分的认识与预知。改革开放30年来,面临新的国内国际形势,新的任务,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进而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心血,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三是充分肯定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有效防止了教条主义、固步自封和官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和宝贵价值所在。
二、坚定理论自信的必要性
(一)理论自信的实践基础削弱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如果实践出现问题,就急需坚定正确理论来指导实践。就理论主体而言,党的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不坚定,歪风邪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脱离人民群众等不良思想作风问题产生;就理论客体而言,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威望大大下降,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调查问卷显示,60%男同学和75%的女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不是很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太遥远,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意义,就这些问题的出现而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亟不可待。
(二)理论自信是时代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三个“永无止境”表明认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回顾历史,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完成了两次重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丰富的,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我们更要坚定理论自信,不断根据当前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自觉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自觉根据当前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是我们党走向成熟和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毋庸置疑。坚定理论自信是理论自觉的迫切要求。
三、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选择
坚定理论自信是实践、时代及其主观的需要,如何坚定和增强理论自信尤为重要,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
(一)以理论创新促进理论自信
理论创新是我们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根据当前实践的要求,对以前的理论进行扬弃、丰富与发展,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给予理性的解决和完成,对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给予理性回答和预见,并正确指导现有的实践。理论创新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首先,“老祖宗不能丢”。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抛弃马克思主义。回顾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此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其次,不断地自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都严重削弱,因此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不断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善于把基本原理利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更新观念,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最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不是从理论本身得出,更不能拘泥于教条,而是从实践中出发,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实践中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同时解放思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根据新时期的新问题,做到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在国民教育方面,如改进传统大学教育科研方式,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分析类比世界上不同国家价值观。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采用网络教学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核心演变的更为通俗易懂,更接近大学生生活和实际。从而使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了解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精神领域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抵御腐朽文化。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
在党的建设方面,要自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理论自信的前提和条件,同时理论自信也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的完善。在新形势下,党内一些同志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于享乐、腐败问题、思想西化等等,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坚定理论自信,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历史与现实逻辑研究(L14CKS01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理论自信“状况调查及培育路径研究(JG15DB39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祝玉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梦”[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2]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10).
[3]田克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 2013, (05).
[4]刘希良,周前程. 理论自信研究述评[J]. 党政干部学刊, 2013, (09).
[5]李宁.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6]顾钰民.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 (01).
[7]付巧.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