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风后失眠系指中风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出现睡眠质或量不足的病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中风后合并失眠的发病率为56. 7%[1].失眠不仅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而且影响整体康复,甚至增加中风复发的风险[2].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用药不良反应较多,长期用药会产耐药性和依赖性[3].中医治疗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副作用少[4];其中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5].揿针是形似图钉状针,在穴位揿针埋针不仅秉承了传统针刺的优点,且疼痛感小,患者依从性好,是中医临床护理技
【机 构】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后失眠系指中风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出现睡眠质或量不足的病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中风后合并失眠的发病率为56. 7%[1].失眠不仅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而且影响整体康复,甚至增加中风复发的风险[2].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用药不良反应较多,长期用药会产耐药性和依赖性[3].中医治疗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副作用少[4];其中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5].揿针是形似图钉状针,在穴位揿针埋针不仅秉承了传统针刺的优点,且疼痛感小,患者依从性好,是中医临床护理技术之一.揿针埋针治疗各种原发及继发性失眠临床疗效确切[6],但对揿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研究较少见.本文观察了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的干预效果,并与非苯二氮 类(右佐匹克隆)作对照,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aohong Siyu Decoction on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the signaling pathway of PI3K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KT (protein kinase B) /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fter femoral artery anastomosis in rabb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大多为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以显著并且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根据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6. 8%,12个月患病率为3. 6%,世卫组织称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1].有统计显示超过75%的抑郁障碍患者病情缓解后会再次复发[2].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常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相比于抑郁发作患者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3-4].米氮平是当前治疗复发性抑郁障碍常用药物,其对复发性
排卵障碍性不孕占不孕症患者的25 ~30%[1],是由于卵泡不发育或发育停滞所致的不孕症,主要与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有关.治疗上,西医目前多采用补充孕激素、刺激黄体功能、诱发排卵等方法,但长期应用会引起子宫内膜变薄、多胎妊娠、肝功能异常等多种副作用[2].中医药在不孕症治疗上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本文对中药汤剂分期论治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今报道如下.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不仅给患者身体、精神带来较大的影响,还会降低患者的治疗耐受程度,严重者可能会中断化疗,造成病情恶化[1].临床主要选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与多巴胺受体拮抗治疗,托烷司琼是临床常见的止吐药物,可以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与外周迷走神经末梢5-HT3受体起到抗呕吐恶心的效果[2-3],但长期用药副作用较大.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疗效确切[4],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避免了内服口感欠佳的劣势,且无需通过肝脏代谢,契合绿色治疗理念.2018年1月—2020年5月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为偏瘫侧肩痛、手肿、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及手部及肩胛周围肌肉逐渐萎缩等[1].SHS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严重时还会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2].对于其治疗,西医多以对症及康复训练缓解症状为主.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2019年2月—2020年4月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40例SHS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引发的症状总称[1].由于膀胱的储尿及排尿功能异常而出现诸如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无力、排尿时间长或尿不尽等是NB的典型临床症状[2].正常人完整的排尿过程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大脑皮质是人体高级排尿中枢所在,另外丘脑、下丘脑、基底节区、边缘系统与脑干网状结构均也参与膀胱排尿的调节,而脑桥中有排尿反射中枢[3],是而,脑卒中后易遗留NB,其发生率高达37% ~58%[4].目前首
骨创伤通常是指由外界暴力伤害、患者自身恶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骨折现象.临床根据骨折部位皮肤或体表黏膜是否完整将创伤分为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两种类型,前者受伤位置皮肤或体表黏膜能够保持完整,肿胀、疼痛是闭合性骨折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临床针对闭合性骨折肿痛多采用镇痛药物治疗,尽管能够起到缓解作用,有效镇痛时间有限,效果不甚理想,且有一定的副反应[1].中医药在骨折术后肿痛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2].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疗法对闭合性骨折术后肿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的常见先兆病变之一,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后循环病变是导致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1].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可诱发多种临床症状,包括头晕、肢体麻木及步态不稳等.如未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较易反复发作,诱发脑卒中出现,甚至威胁生命安全[2].目前认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应将增加缺血区血流灌注和避免脑梗死发生放在首位.西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用药有一定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差[3].近年来中医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方法多样,并在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临床预后方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主要表现为一侧口眼歪斜、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等[1].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患病,其患病率居神经系统疾病第6位,近年来其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并且日趋年轻化,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目前西医应用激素、抗病毒、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消退局部炎症,恢复面神经功能,减少或减轻并发症、后遗症,但治疗周期较长,且激素类药物应用有一定的限制性;如不能及时治愈,便会出现诸多后遗症[
失眠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人口失眠的发生率为9% ~34%[1].长时间失眠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还会增加其他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2].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单纯使用苯二氮 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会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医药治疗失眠可标本兼治、整体调节,历史悠久,优势显著.本文观察了自拟中药方穴位贴敷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