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独舞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凰剧院门口
  我看见一位老者
  沐浴晨光兀自舞蹈
  大巴和汽车是观众
  它们静靠身旁,不能给予掌声
  她的熱情充溢初秋的气息
  身上的律动熔铸生的力量
  让人相信
  一个人的广场舞
  也可以使浮躁的人间
  让出一片天地
其他文献
界 江  一条大江隔着两个族落,左岸是俄罗斯,右岸是雪水温。  我和一些朋友说,有空儿的时候,到我老家雪水温村这边来吧,我们一起走一走黑龙江。  这条大江水脉丰盈。我在水边长大,一直也没搞清楚,这些水是从哪里流过来的,日夜不息。少年时代,有位苗姓同学家境殷实,体育课上,竟然把卖冰棍的推车引到操场上来,打开盖子,喊全班同学来随便吃,吃多少根都行,他埋单。他家是乌拉嘎金矿上的,于是我和苗同学特别好。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构成的复杂版图,散文诗可以说是一个颇不受待见的文类。它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小说、诗歌等主流文类挤压的逼仄空间中,自然难以扩张自身的话语领地。然而,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轫以降,一代又一代的散文诗作者却为了这个新兴文类能够真正实现艺术上的自主与独立,从未停止他们执著的实践和探索。和早期新诗写作一样,这种实践和探索也多方借鉴外国现代文学。早在1915年,刘半农就用文言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
梧 桐 古 道  从阿尔勒到圣雷米  这条古老的乡路 梵高一定走过  如今高大的法国梧桐遮住了盛夏的阳光  七月里口吃的蝉鸣  断断续续地鸣响在一片金黄和苍绿中  向日葵盛开  紫色的薰衣草已接近了尾声  有人说莫奈的画中是有温度的  不 不仅是温度  它们打动我的还有画幅中明净如水的阳光  和晚年挥洒自如的浑然天成  而文森特·梵高呢  在普罗旺斯的晴空下  丝柏的绿焰 鸢尾花的梦境  即将飞翔
这次闽派批评研讨会提出了一个主题,即“关于新时代与文艺原创力”。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原话:“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可见,提升文艺原创力,要经由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途径,达到文艺创新的目的。我认为,这也是我们闽派批评在现今应当承担起的历史使命、时代课题。  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
作者简介  黄鹤权,1997年生。福建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海峡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广东省作协《作品》杂志特约评论员。  盲 人 婆 婆  今日腊月。宜煲粥  空中花园,红鞭炮投地。宜战栗  八卦阵布下街头烟火。宜挪移  反手一翻,三百万黄澄澄的日光兄弟姊妹。宜嫁娶  寂静如此醇香,羚羊如此温顺  宜顾影自怜。今年三劫不显,九福仍在  宜欢欣。宜端详。宜抱拳问好,宜  落笔写意  忌消瘦。面对黑暗
正文: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皇帝的一天》iPad应用、奉旨旅行行李牌——去年年底,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爆红,迅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也让全国人民第一次看到了印象中“宫墙高锁”的故宫原来也可以脑洞大开。  故宫的创新让人看到一个新的希望,中国博物馆的春天似乎快到了。  博物馆的功能将发生改变  这些文创产品的背后是由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主导开发出来的。早在20
陈初越给我看过他写的诗,是纯正的新诗,跟他的人一样,内敛、沉思,谦谦君子,也有奥登的风格,理智、节制、冷静。朋友从国外买回来两本奥登诗集,我就把其中一本送给了初越。我嘴笨,他的性格也谦抑、自律,只记得有一次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我要他多表达,他回说心性惫懒,尚需修炼。让我心里暗叫一声惭愧。  初越自持极严,他眼高而手不低,这使他获得了朋友们的尊重,也获得了不少市场机会。有几年,我听到他换工作,既羡慕
“太好了,太好了,榨菜育种又将会有质的突破了!”手捧一袋榨菜种子,周光凡像捧着一个新生的婴儿,欣喜若狂。这袋榨菜种子,刚搭乘“实践8号”育种卫星去太空遨游了半月归来。   周光凡,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所长,他只有中专文化,26年的钻研,使他在榨菜科研领域的成绩不能不令人敬佩:主研或参与了10多项国家、部、省(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8项科技成果奖,研育成功3个榨菜新品种……    进入离苏联边界十
沙坡尾的风依然带着海的咸腥味。  这里是厦门最早的一个古村落。像一个饱经岁月的老人,那些丝丝的风、碎碎的雨,那些劈天的电、砸地的雷,都写在它满脸沧桑的生命皱褶里。  坐在栈道边临水的咖啡座,眼前的这片曾经鲜活而生动的海,已被重重叠叠的建筑推到远远的地方,只留下一道几十米宽的水流,随着潮汐涨落,像在不甘地呼喊:我是海,我是曾经吐纳百舸、涵通大洋的海!  沙坡尾,一个以细沙如玉、绵延数百丈而与沙坡头合
吴可彦的长篇小说《盲校》,让我欣喜地看到了作者创作才能的新的发展和突破。小说讲述了一个具有惊人的真实性的生活故事。这里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经验,特殊的人生,特殊的青春,为我们之前的小说创作所未曾表现过的。然而这特殊的生活细节的绘状,却又是指向一种社会状况的普遍性,向着达成文学的某种典型意义提升的。一个真正具有文学的原创力的作家借这部《盲校》站在我们面前了。写小说的人很多,会讲故事的人也不少,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