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者生存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kubk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美国人叫沃尔顿,为筹集学费,去打一份油漆工:漆一座大房子。在即将完工的时候,不小心倒下的门将刚漆好的墙壁弄脏了一块。沃尔顿立即作了修补,修补后他发现新补的地方和周围不协调,于是将那面墙再刷一遍,刷完后发现那面墙与相邻墙不协调……这个故事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沃尔顿将整个房子又刷了一遍——上帝保佑,这次门没有再倒下。另一个结果,大约你也猜到了,和所有的励志故事一样,沃尔顿得到了房子主人(一个挑剔的老头迈克尔)的赞助,读完了大学,还娶了主人的女儿(这在中国叫做财色兼收,换到老迈叫做赔了女儿又折兵),而迈克尔是一个公司的老板,这个公司后来叫做沃尔玛。
  有一本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作者安迪·格鲁夫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和前任总裁。有人称这是一部影响巨大的管理学著作,它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一偏执狂管理。偏执狂式的管理能使公司保持足够的谨慎,时常提防他人的袭击,提防他人窃取你的生意;作为一名管理者,还需要将这种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的员工。
  著名的心理治疗家亚龙(lrvin Yalom)教授在他的著作《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提到了很多硅谷新贵,他们30岁之前拼命奋斗,挣下偌大家财,成为百万乃至千万富翁。原计划30岁退休,这也是盛行一时的一种理想人生。结果在钱挣到了以后却退不了休,因为不知道退休后的40年怎么活。这些人大多再开新的公司,以证明自己还能挣下一个1000万。
  世贸协会在香港开会,许多人去抗议全球化。全球化说白了就是美国化,不能以武力统一全球就用美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统一全球。美国文化是冒险的文化,拓荒的文化,现在渐渐变成越来越焦虑和不安的文化。大到一个国家,四处惹是生非,强大的对手苏联倒下了,非但没让它松口气,反而更急于到处找对手,因为只有从敌人那里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在这样的一种国家文化下的个人文化便表现为人定胜天,科技万能。抑郁来了有抗抑郁药,焦虑来了有抗焦虑药,阳痿了有万艾可。所以,不妨先把自己逼成精神病人。如果你成功地成为了强迫症患者,恭喜,有机会成为世界首富。如果折腾成偏执狂,满脑子被害妄想,就可以开始准备创办英特尔。不过你还得准备着30岁前就挣够了钱,然后不知道还活着干嘛。当然你可以一周五次去看心理治疗师,或者直接去死。
  焦虑是可以传染的,焦虑的美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心理健康底子差、受不了的如拉登兄弟一伙,直接把自己变成炸弹,炸完世贸炸地铁,实在是焦虑得不行了,就如同《大话西游》里被唐僧的唠叨逼得上吊的小鬼。像咱们底子比较厚的,就要求不管你是什么专业每年都要发表SCI论文,论文数量是上去了,不过研究也成了快餐式的——满汉全席似的学术大师您是别想了。在这种焦虑的压迫下,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寿命要比平均水平低10岁;而韩国的黄禹锡开始编实验数据。有评论说这种焦虑的学术文化恰如逼良为娼,诚如斯言。
  笔者有一个瑞士朋友,是中世纪古法语的研究者。她对物质的需求极少,沉浸于自己研究的兴趣里,闲暇时间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演出。她的丈夫向我抱怨妻子缺乏危机感。不过在我看来,她倒是生活得平静而健康。
其他文献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比较耐看的妈妈怎么会嫁给才、财都不突出的爸爸?  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小职员,母亲的女同学嫁的先生个个都非富即贵,母亲却一直跟着父亲住在那60平米的房子里,快乐地生活着。父母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供我们兄妹念书上了,家中的生活始终是紧巴巴的。当我带男朋友回来却没地方住时,曾在心里暗暗抱怨过父亲的窝囊。父亲太老实,不会多捞钱,没有能力给我们买个三室两厅,让我们回来都有个地方落脚。  
期刊
“花心”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就没有性要求了,有性要求的老人会被认为是可笑的或是病态。尤其是那些丧偶的“空巢”老人,深感夕阳无限好,想找个老伴结为黄昏恋,携手共度晚年,却遭到儿女、晚辈的重重阻扰和反对。有的健康的老夫妻为了照顾已长大的儿女或为了接受儿女们的赡养而天隔一方、长期分居,自愿当保姆、守“空巢”,从而失去了爱的自由和性的要求。医学证实,性生活伴随着人的终身,性仍然是老年夫妇的
期刊
在所有的亲戚里,表姐应该是个美满的女人—美丽、聪明、事业、爱情她样样拥有。大概她太幸运了,所以有一天,厄运降临了。  那次意外发生在表姐婚后的第二年,她出差返回,暗夜行车,透过车窗可以看见外面的绵密细雨。离家已不远,突然,迎面冲过来一辆大卡车,灯光罩住表姐的“蓝鸟”,劈头盖脸之即,表姐感觉像是飞了起来,最后听到的声音是自己的惊叫。  从昏迷中苏醒后,表姐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丈夫担忧而憔悴的脸,看见她醒
期刊
2005 年5 月2 日,大表姐刚过完50 岁生日,便因患肺癌病故。生前孑然一身,她只给我们留下一大摞厚厚的日记本和那一生为之追寻却无法得以实现的爱情。  听母亲说,大表姐年轻时是我们这方圆几百里出了名的美女,高挑的个头,瓜子脸,一副金丝边眼镜下透着独特的气质。中学时代大表姐是学校校花,而她的许多美文常在学校的校报和广播上发表,因此也是出了名的才女。毕业后分配到工厂不到半年,大表姐就被调到办公室做
期刊
每天晚上,当我独自一人散步时常常听到不远处传来的笛声,它有时悠扬有时欢快,仿佛给这个燥热的夜晚注入了一泓清泉,让人陶醉其中。那笛声仿佛和我有了某种默契,我不禁去猜测那位吹笛人的模样,他或她,一定是位举止大方而优雅的人。  今晚,我在晚饭后走出闷热的屋子,暴雨之后的路面依旧有些湿漉漉的,阵阵凉风带着些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依旧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走向热闹的街市。在顺着原路返回时,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笛子
期刊
那天上午,我刚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就听同事说公司经理在找我。因为我是新人,刚到公司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经理找我自然是引人注目的。而我刚想去经理办公室的时候,经理却走了进来,拍着我的肩膀问:“你是学文学的,在大学里搞过宣传策划活动?”我点点头。  经理又说:“那你就搞一个公司的产品宣传方案吧,请尽快交给我。”既然是经理的吩咐,我便想也没想就应承下来。  经理走后,旁边的同事便凑了过来,神秘地对我说:“
期刊
老张经过一个月的药物治疗,病情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对以前老觉得有人针对自己、整夜不睡觉、乱发脾气的病态表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最近一段日子他总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看东西模模糊糊,可去眼科根本查不出什么。老张觉得自己跟去了上甘岭似的,干的要命,口干得嘴唇都裂了,吃东西也咽不下去,大便解不出,小便解着也觉得费劲。可说干吧还流口水,有时看着电视就流出来了,挺大的人真是很狼狈。一到下午,老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期刊
最近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聚会,席间,我和老刘聊了起来。老刘嫁了个部级高官,现在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就一个女儿还上了名牌大学, 现在外企工作收入不菲,可谓春风得意。  不过,谈到女儿,老刘好像有点儿忧心忡忡,她说:“我女儿什么都好,就是过得太仔细了,工作认真负责点儿无可厚非,可生活这么仔细就太累了。”“你也想太多了,人家妈妈都嫌自家孩子马大哈做事粗心,你家闺女仔细点儿你倒愁起来了,放轻松点儿吧!”我劝
期刊
远远地走过来一位提着一大包行李的女孩。  大二时,我们被学生会派往火车站迎接新生。到达火车站接待点时,酷热难当,个个挥汗如雨。尽管我们有些抱怨,但还是有些期待。作为一所理科院校,男女生人数严重失调,所以“迎新”时我们男生有所期待是很正常的。  接过她的行李,我有些淡淡的失望。假如她楚楚动人, 就像老狼的《同桌的你》,此文写到这里就变成一篇老套的爱情小说的开头了。  一路上攀谈,方知这位学妹芳名“小
期刊
主持人:前两天,我们收到何先生的咨询信件。他说他现在是个什么都有了的人,但心里反而感到很空虚。我们还是一起听听他在信中是怎么说的:  “我是一个40岁出头的男人,事业、家庭各方面都还可以。我是公司的高级主管,月薪也还不错。拥有180平方米的住房,一辆本田轿车,妻子和女儿的工作学习也都非常顺利。按理说,我应该感到幸福了吧?让人纳闷的是,我却经常感到活着没意思。我好像还没有以前挣钱少、当下级的时候干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