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节选)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nio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我要离开这间房子了。算来也住了六个多月。平时我对它毫无感情,现在要离此而去,忽然又依恋起来;记得有一句旧词:“过后思量总可怜!”这一间小小屋子,与我共同分担了多少痴嗔悲欢,——我的生活史中永久不能褪色的一页!
  昨夜梦回,我还不知道今天发生的事,还没有想到明后天就得离开;可是听见雨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加上同院那位军官的三夫人唱京戏的二胡的哀弦,我忽然有一种又是酸溜溜又是辛辣的痛快之感。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活人,有情感,有思索,能悲,也就是还能爱。
  萧瑟和悲凉的音节,更能涤秽除羶;我忽然觉得那位军官的三夫人也未始不可爱怜。
  然而我马上又将离别这一切!
  我将到一个生疏的地方去,所谓大学区。我也许会在许多学生中间又看见了六年前的我的影子;也许看见有像我一样的被诱被逼,无可奈何,步步往毁灭的路上去的青年!天下有比这更残忍的事么?把你的可诅咒的过去唤回来放在你面前要你再咀嚼一遍!
  大概是因此使我对于这间相亲六个月的房子更加依恋?
  我要知道这又是谁出的主意将我这样摆布!
  今天早上,F来探望我的时候,说起这个新的工作调动,我还不信呢,他倒庆贺我:“到那边换换空气,比在这里天天提防人家暗算,不是好多么?”我对于他这样的慰藉,除了报以微笑,还能有半句话么?
  没有灵魂的人这才会觉得“到那边换换空气好多”呀!
  我宁愿“天天提防人家暗算”;在斗争中,至少也感得一点生活的意味。我几乎想下死劲啐他一口,没眼色的糊涂虫!
  光景也觉得我的脸色不对,F又换了话题:“现在身体好全了罢?我是第二天才得到消息,——哦,二十七的晚上罢,听说你进了医院了,所以不曾来看望。究竟伤在哪里?”“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擦伤了一点皮肤。”我淡然回答。
  “可是那凶手的面貌你还记得不记得?”F似乎十分关心,又凑过头来小声说道,“人家都疑心是那个歪脸的指使出来的。”
  “谁知道呢!根本我就不想知道。”我笑了笑回答,同时觉得F的形迹不免可疑。“那天下午,我本就有点不舒服,可是从前的一个老同学一定要我去玩玩,也不便推辞。真想不到在H街的转角突然闪出一个人,伸手就是一枪,”我指着左胁,“好像是对准这地方打的。当时我也吓昏了,跌在地上,——后来才知道不过擦伤了皮肤。”
  “真险!幸而那凶手枪法差些。”
  “恐怕也不是存心要打死我罢。”我装出毫不介意的态度来,又抿着嘴笑,“所以一枪打过,见我跌倒,他就走了。我想来,是跟我开玩笑的,至多想给我一点小小的警告罢哩!我知道我这人,有时也太任性,得一点警告,对我倒是好的。我应该谢谢他。”
  似乎我这态度颇出F的意料,他睁大眼睛瞧住我,半晌不开口。
  “倒是在医院里,叫人生气。他们真爱管闲事。开头是问我为什么挨了打。我说是强盗,他们又不相信。背地里议论,代我发明了一个原因:争风吃醋!亏他们聪明,一猜就猜到这上头!”
  “那真是太岂有此理!”
  “并不!”我笑了起来,“你猜我听得了这样的议论以后怎样?嗨,我对那两个看护说:当真你们猜对了,可是别声张出去;声张出去了,于你们也不利!F,你看,我这方法怎的?居然灵验得很呢!”
  我说着又吃吃地笑了。我知道我那时的俏皮妩媚是近月来少有的。如果F是“有所为”而来,那他回去时,还是一双空手。
  事实上,我也当真不曾枉费精神去研究谁在背后指使。两边都有可能。而且,即使被我知道了是谁下的手,我又怎么办呢?徒然再招来第二次枪击而已。那天舜英送我进医院去的时候,我就叮嘱她不要把这当一回事。
  但现在把我调到那所谓大学区工作,我倒觉得比暗杀我还要恶毒些!我真要知道这又是谁出的主意。
  不去是不成的。只想多赖一天,后天再走。
  我又知道,打我那一枪,就宣告了陈胖和G的暗斗已经得了解决。不出我之所料,和平了结。
  (选自钟桂松编《茅盾文集·第五卷》,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品 读
  《腐蚀》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在香港出版的《大众生活》上,一时间反响非常热烈。
  《腐蚀》以1940年的重庆为背景,以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为主人公,采用日记体的形式,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录了主人公的一段人生经历,展现了非常时期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心路历程,读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擅长心理描写,是茅盾小说刻画人物的一大特色。《腐蚀》可以说是将这一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杰作。节选部分就将人物的内心独白与周围环境的渲染相结合,将人物间外显的对话和主人公赵惠明内隐的心理活动交叉,立体地呈现了特务内部的钩心斗角、相互倾轧,有力地突出了主人公赵惠明灵魂深处的软弱、挣扎、冲突、纠结,以及道德与情感的剧烈搏斗。再加上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使故事被限制性地展開,极大的留白也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日记体断章式的书写,更使小说充满了魅惑,让人欲罢不能,于是就想知道更多的情节,想更多地了解人物,并且开始关注人物的终极走向。这就是《腐蚀》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力量。
其他文献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选入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沦为“阶下囚”的李煜借这首词抒发了亡国之恨,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上阕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老师通常会这样解读:句中的“东风”一词可以理解为“春风”,句中的“又”说明时光飞逝,归宋又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天来了,词人借季节的变化感叹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地流逝
期刊
课本原题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出是幸福……幸福是一把无形的尺,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嚴。  请以“幸福的n种感觉”为题,写一篇散文,品尝生活的幸福、精神的富足。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幸福的n种感觉”为题,要求我们审题时须抓住关键词“幸福”。题中对文体也做出了要求:散文。葛琴在《略谈散文》中说,好的散文应该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
期刊
编者按:《论语》对中華文化的影响无须多说,历来对《论语》的研究著作亦汗牛充栋,但《论语》仍然历久弥新,愈品愈醇。本期江老师就带领学生述说了他们阅读《论语》并践行《论语》理念的过程。
期刊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曾有学生在课堂上问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说:我是教师,我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她又进一步追问我想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我大概描述了一下:有健全的人格,有真诚流露、始终活泼的生命状态,有不蹈袭他人、真正自我的风采,同时又能不断地汲取生活的营养,以更新自我、塑造自我;他们的人生,是在持续创造的旅途中欣赏,并在欣赏中愉悦前行……  几年后,又有学生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在上述回答之外,又加上了关
期刊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路旁是在岁月打磨之下趋于平滑的鹅卵石,尽头是一间老屋,红砖黛瓦,门上的朱红油漆早已剥落,轻推开门,桂树摇曳不止,而花早已满枝。  芬芳的花香,弥漫在鼻尖,也萦绕在心中。  定定地望着树,我的泪水却如决堤一般倾泻而下。  只因,这树是外公种下的。  走近,抬手轻触,粗糙的纹路在掌心轻吻,像是又回到了儿时,与外公在这树下的愉快时光。  那个记忆里总是佝偻着背、拄着藤木拐杖的男人,总是
期刊
苍山负雪,静水流深。1992年,楠溪江文学社成立。秉承“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文学兴趣”的宗旨,社团充分利用地域资源,逐渐形成了“弘扬楠溪地域文化,书写自我精神世界”的写作特色。社刊《江风》以“楠溪风光”欄目为特色,成为学生发挥文学特长的绚丽舞台,曾在温州市普高文学社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社每学年都有计划地开展文学专题讲座、现场作文大赛、外出采风等活动。建社以来,社员参加全国性作文
期刊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说,“人之初,性本恶”。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楣之上就刻着“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文学即人学,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可以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更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周朴园珍藏绣有“梅”花和“
期刊
[一 任务解说]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创作故事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要努力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叙述要引人入胜,一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即叙述视角;二要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三要具有富有张力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蕴。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叙述视角中求新颖  小说要引人入胜,就要找一个适合的叙述身份和位置,即
期刊
【原题展示】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
期刊
天气继续暖和,太阳光催开了那些桑拳头上的小手指儿模样的嫩叶,现在都有小小的手掌那么大了。老通宝他们那村庄四周围的桑林似乎发长得更好,远望去像一片绿锦平铺在密密层层灰白色矮矮的篱笆上。“希望”在老通宝和一般农民们的心里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强大。蚕事的动员令也在各方面发动了。藏在柴房里一年之久的养蚕用具都拿出来洗刷修补。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旁边,蠕动着村里的女人和孩子,工作着,嚷着,笑着。  这些女人和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