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keitr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
  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友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看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时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样的注释才能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貌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明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作“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睁开了。
  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选自《张晓风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心香一瓣
  柳不仅属于诗人,还属于一切有情人,于是便有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浓浓情意,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无限惆怅……文章开篇的四个段落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及排比修辞,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赋予了“柳”以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柳树外表柔弱,实则堅忍不屈的品格,想象之奇令人心生赞叹。
其他文献
“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是靠长期积累学习的一门课程。打个比方,拿到语文试卷,你定会发现第一部分大都为基础题,这需要同学们对书本上的内容能嚼烂,并学会运用。当然,平时的积累也是少不了的。只要按老师说的:古诗背熟,巩固易错字、易错音,上课专心听讲,平时注重积累。相信在座的各位,考卷上第一部分的分数都能拿下。  “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理解,是一个让老师与学生都苦恼的问题。在我看来,阅读,第一应关注阅
期刊
夜潜入大地,星星照亮天上的路。这时候,我羡慕那些夜行的动物,它们知道野花的情形。夜色是看不清的浪,一波一波冲击大地,淹没土地、青草和树。从大地仰望天空,天上仍然澄明。那里没有夜,光如河水一样在空中流动,透出万里迢遥的星的轮廓。  星辰是人们所说的来世。来世远吗?它就在那些星辰上,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只是此世的人无法抵达而已。  花在夜里脱下白天的衣服,换上睡衣。花的睡衣几乎全为白色或浅灰色,见不
期刊
许久未回老屋,那儿已大不如初,再次驻足于那条小河前,我看见了很多很多……  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如金色的泉水自树叶间隙倾泻而下。河岸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有梧桐,有香樟,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我记得,有一种树长着柔软的枝条,在河边生出一丛又一丛,当春风扬起时,便开出嫩黄的花朵。通往河边的是一条不长的石阶,儿时,我总爱在上面走来走去,听落叶、树枝发出的“咔嚓”声。  可是现在,我仍然站在这
期刊
电视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参加古代科举的秀才们经过重重关卡,有的名落孙山,从此不再读书;有的则考中解元或会元,在未来的殿试中成为皇帝选拔出来的状元、榜样、探花。那么,你知道这里的“三元”指的是什么吗?且听我慢慢说来: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末,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这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途径之一。  整个科举,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过五个阶段,其中,县试和府试为预选形式
期刊
菊花茶是什么滋味?有人说,那是淡淡的清香;有人说,那是微苦的回甘,可我却从中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在家的时候,我总不爱穿拖鞋走路,因为脚心接触地板的时候,感觉凉凉的,很是舒服。可是,我却因此不小心感冒了,嗓子发炎,每吸一口气,就像吸进了无数颗沙子。为了让我尽快好起来,妈妈就在我的水杯中放了几颗干菊花,那枯黄的叶片,干巴巴的,毫无美感可言。  起初,对这又苦又涩的菊花茶,我十分不情愿喝,每每咽下,总
期刊
当冬天尚未走出这个季节的寒冷与麻木时,在转身和回眸之间,一种温暖已经悄然挂在枝头了,那就是迎春花。迎春花总是开在凌寒,开在一切花儿都还懵懂的时候。她第一个拥抱春天,点燃大地的热情。她总是蹲在院落墙头、田埂地坎,以浓绿浓绿的脸第一个面对世界。她总是在春雪和寒风凛冽的时候,悄悄地分娩花蕾,点燃芳香。她的花儿很小,像个金色的小喇叭;但她的花儿很密实,几乎会开满柔软细长的枝条。她的每一个叶蒂上都会开出一个
期刊
西湖的雨千姿百态,梳洗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三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下,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不过这只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不知“吹面不寒杨柳风”已吹到关山何处。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
期刊
北周庾信有杏花诗:“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春风雅致,杏花香凝探春意,一簇簇绽放在枝头,花形若梅,胭脂万点,艳溢香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宋徽宗笔下的杏花别是一番模样,杏花好像是用薄薄的细绢剪裁而成,淡淡地抹着一层均匀的胭脂,她像一位装束时髦的美人,用脂粉打扮起来,光彩四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词中的杏花,呼之欲
期刊
我只想说明一件事情:一个人必须先有话要说,才想到写文章;一个人要对人说话,他一定想把话说得动听,说得好,让人家相信他。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声调,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完全一样。人是活的,所以文章的形式或者体裁并不能够限制活人。我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事先想到我这篇文章应当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想的只是我要在文章里说些什么话,而且怎样把那些话说得明白。  ……  我并不是拿起笔就可以写出文章;也不是只要
期刊
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谁。  ——鲁迅《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人物的职业阶级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的道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