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南省澧县葡萄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与合作化经营,澧县成了国内优质阳光玫瑰葡萄最大的基地县和效益最好的产区之一。“澧县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家族的一员,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澧县农业部门为了发展壮大葡萄产业,打造全国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开展葡萄产业领军人才培训,主会场在全县葡萄合作社中挑选,四个分会场由各镇街政府组织,涵盖了全县85%的葡萄种植户,大力扶持这个“甜蜜产业”。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农民培训需求
到各镇街调查走访,实地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并将需求分类整理,季节性分批次开展培训。先后走访全县葡萄产业发展主产镇街培训学员,了解学员培训后生产情况,对培训内容征求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努力做到按需施教。前些年,澧县葡萄种植模式传统,追求产量最大化,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
板结,葡萄植株病虫害抗性严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那时候葡萄一公斤4元钱都不容易卖出去。”粗犷种植让澧县葡萄生产一度陷入困境,农民一筹莫展。2014年开始,澧县农业部门开始着手引导葡萄种植户绿色种植,特别是澧縣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区后,葡萄种植大量推广使用有机肥,采取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改良土壤,控制葡萄挂果数量,引进“夏黑”“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引导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张公庙社区近千名葡萄种植户从中尝到了甜头。亩产控制在2000公斤左右,产量下降了,价格上去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通过层层培训与帮带,澧县葡农只要有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指导,并使葡农自身成长起来。
(二)注重课程设计
按照综合课程、专题课程、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四大类进行课程设计,并根据学员需求细化课程。“栽苗、覆膜、抹芽、定枝、疏花、疏果、套袋、采摘、施基肥……”每一个种植环节,澧县华宇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强都熟稔于心,对于葡萄不同生长阶段出现的问题,他总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原因,并顺利解决。陈强介绍,这几年在“澧县葡萄”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里学习的知识,帮到了他许多。“每次参加完培训都感觉获益良多。培训班上,会对葡萄的种植技术进行讲授,然后会介绍种好、种精等一些超前的知识理念,引导发展方向。”陈强举起大拇指说,真的“干货满满”。澧县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
(三)注重科技创新
澧县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县、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科研示范基地县,与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进行科研技术合作。聘请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等国家级和省级14名技术专家,为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澧县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葡萄科研课题。通过制定湖南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与标准、建立葡萄科研种质资源圃、选育地域特色品种,澧县葡萄产业拥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攻克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二、主要特点
立足三个结合,重点解决学员理论知识不足,精品意识不强,修剪技术不高等核心问题。
(一)培训课程与农民需求相结合
严格把好课程设置关,密切联系葡萄产业分布镇街,通过座谈讨论、到户咨询等多种形式,确立县城主会场、镇街分会场的培训内容,为葡萄种植户把握国内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升优质葡萄栽培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共同为“澧县葡萄”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遴选对象与生产基地相结合
澧县葡萄产业园区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城头山镇、官垸镇、澧南镇、如东镇、小渡口镇等土质肥沃的冲积平原地区。在镇街上报的10个葡萄产业园中,实地调研筛选出城头山、如东、官垸、小渡口等4个镇,每镇1个优质园确立为实训基地。
(三)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培训的内容包括葡萄水肥管理、葡萄嫁接技术、葡萄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与使用农产品合格证实施要点等。针对部分葡农当前时节的技术难点,重点对葡萄整形修剪、施肥管理、控产疏花疏果等技术现场示范教学和答疑。培训会后,县葡萄联合总社指派15名技术员,分联四个主产镇各个葡萄园逐园跟踪指导,延伸培训服务链,确保葡农优产增效。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现场“上课”,传授葡萄管护“良方”。在葡萄基地里,农技专家从葡萄抹芽、修枝、打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耐心为学员讲解、手把手指导,并现场作示范。学员便在田间地头分散开来,按照专家的指导和要求,对葡萄进行管护。
在澧阳平原,“澧县葡萄”早已成为了与当地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深厚情感的致富“黄金果”。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果农“唱戏”,在澧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葡萄发展产业链。这条甜蜜“链条”,一端连接着政府,一端连接着民心,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澧县葡萄能从一个小产品发展为一个大产业,点“绿”成“金”的成功路。★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农业农村局 )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农民培训需求
到各镇街调查走访,实地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并将需求分类整理,季节性分批次开展培训。先后走访全县葡萄产业发展主产镇街培训学员,了解学员培训后生产情况,对培训内容征求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努力做到按需施教。前些年,澧县葡萄种植模式传统,追求产量最大化,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
板结,葡萄植株病虫害抗性严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那时候葡萄一公斤4元钱都不容易卖出去。”粗犷种植让澧县葡萄生产一度陷入困境,农民一筹莫展。2014年开始,澧县农业部门开始着手引导葡萄种植户绿色种植,特别是澧縣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区后,葡萄种植大量推广使用有机肥,采取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改良土壤,控制葡萄挂果数量,引进“夏黑”“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引导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张公庙社区近千名葡萄种植户从中尝到了甜头。亩产控制在2000公斤左右,产量下降了,价格上去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通过层层培训与帮带,澧县葡农只要有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指导,并使葡农自身成长起来。
(二)注重课程设计
按照综合课程、专题课程、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四大类进行课程设计,并根据学员需求细化课程。“栽苗、覆膜、抹芽、定枝、疏花、疏果、套袋、采摘、施基肥……”每一个种植环节,澧县华宇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强都熟稔于心,对于葡萄不同生长阶段出现的问题,他总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原因,并顺利解决。陈强介绍,这几年在“澧县葡萄”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里学习的知识,帮到了他许多。“每次参加完培训都感觉获益良多。培训班上,会对葡萄的种植技术进行讲授,然后会介绍种好、种精等一些超前的知识理念,引导发展方向。”陈强举起大拇指说,真的“干货满满”。澧县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
(三)注重科技创新
澧县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县、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科研示范基地县,与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进行科研技术合作。聘请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等国家级和省级14名技术专家,为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澧县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葡萄科研课题。通过制定湖南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与标准、建立葡萄科研种质资源圃、选育地域特色品种,澧县葡萄产业拥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攻克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二、主要特点
立足三个结合,重点解决学员理论知识不足,精品意识不强,修剪技术不高等核心问题。
(一)培训课程与农民需求相结合
严格把好课程设置关,密切联系葡萄产业分布镇街,通过座谈讨论、到户咨询等多种形式,确立县城主会场、镇街分会场的培训内容,为葡萄种植户把握国内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升优质葡萄栽培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共同为“澧县葡萄”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遴选对象与生产基地相结合
澧县葡萄产业园区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城头山镇、官垸镇、澧南镇、如东镇、小渡口镇等土质肥沃的冲积平原地区。在镇街上报的10个葡萄产业园中,实地调研筛选出城头山、如东、官垸、小渡口等4个镇,每镇1个优质园确立为实训基地。
(三)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培训的内容包括葡萄水肥管理、葡萄嫁接技术、葡萄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与使用农产品合格证实施要点等。针对部分葡农当前时节的技术难点,重点对葡萄整形修剪、施肥管理、控产疏花疏果等技术现场示范教学和答疑。培训会后,县葡萄联合总社指派15名技术员,分联四个主产镇各个葡萄园逐园跟踪指导,延伸培训服务链,确保葡农优产增效。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现场“上课”,传授葡萄管护“良方”。在葡萄基地里,农技专家从葡萄抹芽、修枝、打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耐心为学员讲解、手把手指导,并现场作示范。学员便在田间地头分散开来,按照专家的指导和要求,对葡萄进行管护。
在澧阳平原,“澧县葡萄”早已成为了与当地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深厚情感的致富“黄金果”。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果农“唱戏”,在澧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葡萄发展产业链。这条甜蜜“链条”,一端连接着政府,一端连接着民心,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澧县葡萄能从一个小产品发展为一个大产业,点“绿”成“金”的成功路。★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