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等待中”描述光大银行(601818.SH)的境况最为合适不过了。
这家19年历史的银行在IPO中经历了太多波折。
“我们业绩这么好,以净资产价格发行,真不甘心。”光大银行行长郭友在日前举行的股东会上如是表示。
折戟定价
按最初计划,光大应在2010年8月实现A+H两地上市,但由于与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撞车,加之港股偏冷,光大银行搁置了H股发行,同时为了顾全资本市场稳定,将A股发行规模从100亿股减少到70亿股。
2011年2月,光大银行董事会H股发行议案获得通过,将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其中,初始发行规模不超过105亿股,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15亿股的超额配售权。
此后,H股IPO通过银监会、证监会审批并通过香港联交所相关程序。但挂牌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最初7月11日挂牌的目标并未实现,而后希望8月18日A股上市一周年之日挂牌也未能成行。此时,眼看到了9月末,9月挂牌的目标俨然已成镜花水月。
据媒体报道,在中资银行股H股普遍溢价的情况下,光大最初是希望以至少1.9倍PB招股,但机构投资者报价只有1.3倍左右。整个7月份都在双方的讨价还价中度过,但彼时光大银行仍然握有主动权。
进入8月,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港股急转直下,银行股受到大面积抛压。一些原先对认购光大有兴趣的境外机构纷纷撤退。光大银行仍希望以1.3倍至1.5倍PB招股,而机构投资者却要求1.2倍甚至更低。
此时,中资银行股的估值大幅下滑。WIND统计,截至9月20日,A股16只银行股平均PB为1.37倍,由于盘子小,光大A股的估值在股份制银行中较高,仅次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的1.7倍,但仍从7月初的1.55倍PB降至1.41倍PB。在H股市场,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等部分中资银行的估值水平已经低于净资产。
在质地未见比其他银行更优的背景下,光大银行想获得更高定价已然非常困难。在日前的股东会上,谈及H股发行的心理价位,郭友表示:“1.2倍PB与1倍PB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股东来说,哪怕0.1个PB也是很大的价值,我们会尽量去争取。”
被迫等待
H股IPO是光大银行必走的路。
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82%和8.06%,分别较一季度末提高9个基点和6个基点。银监会此前公布新资本协议相关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光大资本充足水平并无太多富余。
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空间也因核心资本的短缺受到限制。光大银行6月末核心资本为867.43亿元,次级债为160亿元,据银监会规定,对应可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额度约为57亿元,对该行资本充足率的贡献仅为0.5%左右。可以说,如果无法补充核心资本,也难以通过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证券事务代表李嘉焱在3月份的股东会上曾表示,根据业务发展规划测算,至2013年光大银行累计资本缺口为700亿元左右,需要通过利润留存和外部融资来填补。
光大银行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34.9%。该行2010年实现净利润127.9亿元,2010年度的现金派息为净利润的30%。董事会5月通过的一项派息政策议案显示,光大银行未来3年(2011年-2013年)股息分配金额为相关年度审计后的净利润的30%-40%之间。
假设未来两年光大银行仍照30%的派息率,并保持30%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则2011年-2013年该行可实现利润留存资本357亿元。这与该行测算的700亿元缺口仍相差343亿元。对于这个融资底线,光大银行定会竭力坚守。
目前的僵局之下,等待成了光大银行的无奈选择。郭友表示,H股上市是光大银行今年的重要目标,但市况难测,四季度未必能完成发行。
这家19年历史的银行在IPO中经历了太多波折。
“我们业绩这么好,以净资产价格发行,真不甘心。”光大银行行长郭友在日前举行的股东会上如是表示。
折戟定价
按最初计划,光大应在2010年8月实现A+H两地上市,但由于与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撞车,加之港股偏冷,光大银行搁置了H股发行,同时为了顾全资本市场稳定,将A股发行规模从100亿股减少到70亿股。
2011年2月,光大银行董事会H股发行议案获得通过,将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其中,初始发行规模不超过105亿股,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15亿股的超额配售权。
此后,H股IPO通过银监会、证监会审批并通过香港联交所相关程序。但挂牌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最初7月11日挂牌的目标并未实现,而后希望8月18日A股上市一周年之日挂牌也未能成行。此时,眼看到了9月末,9月挂牌的目标俨然已成镜花水月。
据媒体报道,在中资银行股H股普遍溢价的情况下,光大最初是希望以至少1.9倍PB招股,但机构投资者报价只有1.3倍左右。整个7月份都在双方的讨价还价中度过,但彼时光大银行仍然握有主动权。
进入8月,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港股急转直下,银行股受到大面积抛压。一些原先对认购光大有兴趣的境外机构纷纷撤退。光大银行仍希望以1.3倍至1.5倍PB招股,而机构投资者却要求1.2倍甚至更低。
此时,中资银行股的估值大幅下滑。WIND统计,截至9月20日,A股16只银行股平均PB为1.37倍,由于盘子小,光大A股的估值在股份制银行中较高,仅次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的1.7倍,但仍从7月初的1.55倍PB降至1.41倍PB。在H股市场,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等部分中资银行的估值水平已经低于净资产。
在质地未见比其他银行更优的背景下,光大银行想获得更高定价已然非常困难。在日前的股东会上,谈及H股发行的心理价位,郭友表示:“1.2倍PB与1倍PB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股东来说,哪怕0.1个PB也是很大的价值,我们会尽量去争取。”
被迫等待
H股IPO是光大银行必走的路。
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82%和8.06%,分别较一季度末提高9个基点和6个基点。银监会此前公布新资本协议相关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光大资本充足水平并无太多富余。
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空间也因核心资本的短缺受到限制。光大银行6月末核心资本为867.43亿元,次级债为160亿元,据银监会规定,对应可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额度约为57亿元,对该行资本充足率的贡献仅为0.5%左右。可以说,如果无法补充核心资本,也难以通过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证券事务代表李嘉焱在3月份的股东会上曾表示,根据业务发展规划测算,至2013年光大银行累计资本缺口为700亿元左右,需要通过利润留存和外部融资来填补。
光大银行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34.9%。该行2010年实现净利润127.9亿元,2010年度的现金派息为净利润的30%。董事会5月通过的一项派息政策议案显示,光大银行未来3年(2011年-2013年)股息分配金额为相关年度审计后的净利润的30%-40%之间。
假设未来两年光大银行仍照30%的派息率,并保持30%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则2011年-2013年该行可实现利润留存资本357亿元。这与该行测算的700亿元缺口仍相差343亿元。对于这个融资底线,光大银行定会竭力坚守。
目前的僵局之下,等待成了光大银行的无奈选择。郭友表示,H股上市是光大银行今年的重要目标,但市况难测,四季度未必能完成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