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中学时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素质以及综合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同时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课作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感知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从自身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对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发挥科目优势、注重学生实践探究,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教学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俗话说:“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化学科目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准备,做好教学规划,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是备好大纲。大纲对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都有了清晰的划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大纲要求、紧扣大纲标准才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比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就要求实现学生以下能力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认识并能判断置换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其次是备好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都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否有效进行。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规划,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便在教学准备中制定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是备好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把握好了这些要求才能够科学地进行教学备课。
二、做好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在《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课的导入阶段,笔者就让同学们来寻找教室里面的金属,并说出其名称。有的学生说自己的铅笔盒是铁质的,因为上面长有铁锈;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头饰是铜质的,因为是铜黄色的;也有的学生说教室的窗户边框是铝合金的,自己家就是做批发的……在大家兴致勃勃观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趁机引入了今天的课题: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还不够全面,具体哪些金属有哪些特性呢?又有哪些用途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会知道的!经过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被激发出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了基础。
三、创设实验情境,丰富学生感知
生活中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物质特性、化学反应过程要让学生填写,如果没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学生是无法进行学习活动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多开展一些实验探究,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让他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能够进行实践技能的提升。比如在教学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现之前学习的铁、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体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把握和运用情况。
四、做好课后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九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化学作为一门“副科”,在学生的学习安排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教学效果不能落下。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一定的反思、复习、运用,以便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也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渠道,有效的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二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发挥科目优势、注重学生实践探究,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教学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俗话说:“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化学科目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准备,做好教学规划,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是备好大纲。大纲对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都有了清晰的划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大纲要求、紧扣大纲标准才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比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就要求实现学生以下能力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认识并能判断置换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其次是备好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都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否有效进行。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规划,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便在教学准备中制定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是备好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把握好了这些要求才能够科学地进行教学备课。
二、做好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在《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课的导入阶段,笔者就让同学们来寻找教室里面的金属,并说出其名称。有的学生说自己的铅笔盒是铁质的,因为上面长有铁锈;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头饰是铜质的,因为是铜黄色的;也有的学生说教室的窗户边框是铝合金的,自己家就是做批发的……在大家兴致勃勃观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趁机引入了今天的课题: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还不够全面,具体哪些金属有哪些特性呢?又有哪些用途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会知道的!经过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被激发出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了基础。
三、创设实验情境,丰富学生感知
生活中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物质特性、化学反应过程要让学生填写,如果没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学生是无法进行学习活动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多开展一些实验探究,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让他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能够进行实践技能的提升。比如在教学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现之前学习的铁、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体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把握和运用情况。
四、做好课后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九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化学作为一门“副科”,在学生的学习安排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教学效果不能落下。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一定的反思、复习、运用,以便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也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渠道,有效的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