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通过人们视觉的感知达到心灵的感知的。每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既是静止的却又是充满了张力和激情的。而这些就与画面中诸如构图、色彩、造型等构成整幅画视觉形象的元素紧密相关。
【关键词】:绘画;视觉张力;构图;造型;色彩
一、构图中所表现的张力
绘画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在静态的自然物中,所知觉到的强烈运动,往往是因为这些自然物的形状在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例如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作品便会呈现出更为深邃的精神空间的意味。还有诸如造型基本因素中的点、线、面,也同样具有精神潜能的作用。阿恩海姆认为,越小的点则点的感觉越强,在使用中应特别留意强劲有力的点的潜能与美学价值;具有卓越造型力的线,其粗线有力富于前进感,细线锐利而具速度感易显后退,宽松的线与密集的线群同样有着不可抗拒的进退意向;面形的内涵容量也十分丰富。
拉斐尔的《基督显灵》采用了多种构图形式,但整体上却是统一均衡的。画面的下部采用的是一字型的构图,许多人物排为一字型,虽然人物众多却不显凌乱,画面中间部分仍是一字型的构图,画面上部采用的是三角形的构图,基督和另外两个圣灵成三角的形式,基督位于中间,有一种上升感也显示出了基督的中心地位。画面上部和中部的一字型也形成了三角形,和下部分的一字型也形成三角型就加强的这种稳定性。上部分的两个圣灵在两侧面对基督,两部都抬起,加强了中心的上升感,下部分的众多人物中,在几乎相对的位置有两个人的胳膊抬起指向基督,这和基督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不仅加强了构图的稳定更增强了基督的中心指向作用和上升感,基督的双手向上举起又一次重申了他的中心和上升感。两个一字型分隔排开形成了一种韵律感,三角形和一字型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画面总体还是成三角形的结构,对比中不失统一。画面一下就有了生气,一种强烈的稳定的上升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二、造型中所表现的张力
图的形是组成画面基本的元素。形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它们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形状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在一幅画面中,形与形是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就像运动的车需要参照物一样,孤立的形状需要其他形状的支撑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才能形成视觉上的张力。
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利斯蒂娜的世界》来讲,整个画面的地平线与右边的房子形成了水平定向上和垂直定向上的张力,而处在画面近处斜躺着的女人,倾斜着身体,这种倾斜偏离水平定向和垂直定向,而又产生距离,这就形成了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倾斜的形式所造成势的偏移给观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性所产生的张力,也有偏离正常位置角度,不恰当的角度会达不到视觉张力的产生,同时也会毫无运动感,导致画面呆板生硬。所以要对倾斜合理的控制和把握,使之符合我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给观者带来的视觉张力。
查理·勃朗克曾说:“形状和色彩创造绘画是必需的,绘画会因过多的色彩而毁灭。”这也强调了形对于绘画的重要意义。从绘画中各部分物体的单个造型而言,物体的形状向外凸出,即呈现出一种圆满、柔和性,它会喻予精神空间中的充实与安静感觉。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丰富多样的世间万物,其造型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的精神涵量也是无限的。
形的变异、扭曲是现代派画家们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常夸张事物本身的某一些特征,使其更具备某种特质,达到表现的目的;法兰西斯.培根的《十字受刑架下的人物》就是以人的身体为创作主题,而又将其扭曲变形,但是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围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他曾如此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
三、色彩中所表现的张力
画面的表现离不开色彩的表达,在色彩发展史上,许多理论家和画家都重视颜色面积对视觉效果所发生的影响力,并试图找到各种纯度色相之间实现和谐的面积关系。同一种色相,由于面积不同,对于人情感影响力产生的差异也不同,如,远处的红旗由于面积小,让人看起来色彩活泼,而行走在红旗行列里的人,由于受到叫大面积的红色刺激会感到热血沸腾,一个人进入到一个四面八方都是涂满红色的场所,那么就会感到难以忍受……
在绘画中将颜色进行夸张才能更加超越事物的本身,并且夸张也能使颜色更加有生命力和纯粹感,即用各种手法,把色彩在纯度、色相、明度、等方面强化到极致,同样也会使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达到极致。
马蒂斯的作品《舞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是一个极具有运动感的绘画作品。地面是浓浓的绿色,而天空是同样浓烈的蓝色,人物是砖红色,在充满空气感的空间中翩然起舞,我们所关注的他们本身轮廓造型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旋动感所造成的,色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和富有旋转运动的变化的动作引起了观者的视觉的颤动,画面中人物静止而又富有动作,生命力卓然而生跃然于画面。
四、视觉张力与艺术家
康定斯基在对艺术作品的定义中指出:艺术作品包含两个因素,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的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力量激发观众的同样的感情。内在的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视觉张力和精神上的张力是构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有机结构,并不是互不相关的部分,它们是表现绘画作品生命力的必备条件。外在的形式美是艺术作品首先映入受众眼帘的,它必须要有美感和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是艺术作品的张力,它不仅要靠组成画面的绘画要素来支撑,更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内容,它是引起受众心理感受的另一个源泉,这种心灵上的沟通和引起受众强烈心理感受的就是精神上的张力。一件艺术作品要成为优秀的作品就要通过作品的视觉张力能够引起人们感动的精神上的张力,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
艺术家的艺术灵性的获取,是把自己置入时代潮流的各种文化冲突碰撞之中,将感受的触角伸向艺术创造的广阔精神领域。作品是艺术家对人生、对自我深刻把握的奉献,是艺术成为走向赤诚的载体。艺术家一生中的经历与磨难,都将潜存记忆并始终活生于精神世界中,这种情结与人性体验,促使一切虔诚的艺术家都力避虚饰现实与粉饰自我,返朴归真,去找寻人性深处的性格本源,以表现自由人格、本真激情与气质。因此,画家自身的这种内省心理机制与精神状态,就会必然流于笔端而注入绘画创作中,从形式到绘画语言的创造运用已构成作品强烈的精神空间。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 滕守尧 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3 月第 1 版,2001 年 3 月第 2 次印刷。562~582。
[2] 王令中 著,《〈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人民美术出
版社 2005 年 8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95~96。
[3] 张丽华 编著,《创作与构图》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年 10 月 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4] 李峰 著《中国画构图法则》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1~5
【关键词】:绘画;视觉张力;构图;造型;色彩
一、构图中所表现的张力
绘画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在静态的自然物中,所知觉到的强烈运动,往往是因为这些自然物的形状在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例如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作品便会呈现出更为深邃的精神空间的意味。还有诸如造型基本因素中的点、线、面,也同样具有精神潜能的作用。阿恩海姆认为,越小的点则点的感觉越强,在使用中应特别留意强劲有力的点的潜能与美学价值;具有卓越造型力的线,其粗线有力富于前进感,细线锐利而具速度感易显后退,宽松的线与密集的线群同样有着不可抗拒的进退意向;面形的内涵容量也十分丰富。
拉斐尔的《基督显灵》采用了多种构图形式,但整体上却是统一均衡的。画面的下部采用的是一字型的构图,许多人物排为一字型,虽然人物众多却不显凌乱,画面中间部分仍是一字型的构图,画面上部采用的是三角形的构图,基督和另外两个圣灵成三角的形式,基督位于中间,有一种上升感也显示出了基督的中心地位。画面上部和中部的一字型也形成了三角形,和下部分的一字型也形成三角型就加强的这种稳定性。上部分的两个圣灵在两侧面对基督,两部都抬起,加强了中心的上升感,下部分的众多人物中,在几乎相对的位置有两个人的胳膊抬起指向基督,这和基督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不仅加强了构图的稳定更增强了基督的中心指向作用和上升感,基督的双手向上举起又一次重申了他的中心和上升感。两个一字型分隔排开形成了一种韵律感,三角形和一字型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画面总体还是成三角形的结构,对比中不失统一。画面一下就有了生气,一种强烈的稳定的上升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二、造型中所表现的张力
图的形是组成画面基本的元素。形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它们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形状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在一幅画面中,形与形是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就像运动的车需要参照物一样,孤立的形状需要其他形状的支撑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才能形成视觉上的张力。
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利斯蒂娜的世界》来讲,整个画面的地平线与右边的房子形成了水平定向上和垂直定向上的张力,而处在画面近处斜躺着的女人,倾斜着身体,这种倾斜偏离水平定向和垂直定向,而又产生距离,这就形成了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倾斜的形式所造成势的偏移给观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性所产生的张力,也有偏离正常位置角度,不恰当的角度会达不到视觉张力的产生,同时也会毫无运动感,导致画面呆板生硬。所以要对倾斜合理的控制和把握,使之符合我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给观者带来的视觉张力。
查理·勃朗克曾说:“形状和色彩创造绘画是必需的,绘画会因过多的色彩而毁灭。”这也强调了形对于绘画的重要意义。从绘画中各部分物体的单个造型而言,物体的形状向外凸出,即呈现出一种圆满、柔和性,它会喻予精神空间中的充实与安静感觉。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丰富多样的世间万物,其造型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的精神涵量也是无限的。
形的变异、扭曲是现代派画家们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常夸张事物本身的某一些特征,使其更具备某种特质,达到表现的目的;法兰西斯.培根的《十字受刑架下的人物》就是以人的身体为创作主题,而又将其扭曲变形,但是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围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他曾如此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
三、色彩中所表现的张力
画面的表现离不开色彩的表达,在色彩发展史上,许多理论家和画家都重视颜色面积对视觉效果所发生的影响力,并试图找到各种纯度色相之间实现和谐的面积关系。同一种色相,由于面积不同,对于人情感影响力产生的差异也不同,如,远处的红旗由于面积小,让人看起来色彩活泼,而行走在红旗行列里的人,由于受到叫大面积的红色刺激会感到热血沸腾,一个人进入到一个四面八方都是涂满红色的场所,那么就会感到难以忍受……
在绘画中将颜色进行夸张才能更加超越事物的本身,并且夸张也能使颜色更加有生命力和纯粹感,即用各种手法,把色彩在纯度、色相、明度、等方面强化到极致,同样也会使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达到极致。
马蒂斯的作品《舞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是一个极具有运动感的绘画作品。地面是浓浓的绿色,而天空是同样浓烈的蓝色,人物是砖红色,在充满空气感的空间中翩然起舞,我们所关注的他们本身轮廓造型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旋动感所造成的,色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和富有旋转运动的变化的动作引起了观者的视觉的颤动,画面中人物静止而又富有动作,生命力卓然而生跃然于画面。
四、视觉张力与艺术家
康定斯基在对艺术作品的定义中指出:艺术作品包含两个因素,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的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力量激发观众的同样的感情。内在的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视觉张力和精神上的张力是构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有机结构,并不是互不相关的部分,它们是表现绘画作品生命力的必备条件。外在的形式美是艺术作品首先映入受众眼帘的,它必须要有美感和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是艺术作品的张力,它不仅要靠组成画面的绘画要素来支撑,更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内容,它是引起受众心理感受的另一个源泉,这种心灵上的沟通和引起受众强烈心理感受的就是精神上的张力。一件艺术作品要成为优秀的作品就要通过作品的视觉张力能够引起人们感动的精神上的张力,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
艺术家的艺术灵性的获取,是把自己置入时代潮流的各种文化冲突碰撞之中,将感受的触角伸向艺术创造的广阔精神领域。作品是艺术家对人生、对自我深刻把握的奉献,是艺术成为走向赤诚的载体。艺术家一生中的经历与磨难,都将潜存记忆并始终活生于精神世界中,这种情结与人性体验,促使一切虔诚的艺术家都力避虚饰现实与粉饰自我,返朴归真,去找寻人性深处的性格本源,以表现自由人格、本真激情与气质。因此,画家自身的这种内省心理机制与精神状态,就会必然流于笔端而注入绘画创作中,从形式到绘画语言的创造运用已构成作品强烈的精神空间。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 滕守尧 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3 月第 1 版,2001 年 3 月第 2 次印刷。562~582。
[2] 王令中 著,《〈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人民美术出
版社 2005 年 8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95~96。
[3] 张丽华 编著,《创作与构图》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年 10 月 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4] 李峰 著《中国画构图法则》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