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前的指导要有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0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我在执教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0课《滑轮》一课试讲时,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两个滑轮后,提出不定向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滑轮,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开始,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在我反复启发下,学生才开始发言,但是很难准确说出滑轮的特点。当我组装动滑轮和定滑轮时,又发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滑轮的组装方法和它们的不同。当我组装完后,让学生叙述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抓住重点,并且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曾听过《有趣的磁铁》一课。执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为多个小组分别提供了多种开关的磁铁都两块、游戏棒、纸片、铁钉、玻璃、塑料、回形针、牙签等材料,然后说:“同学们,接下去让你们自由玩磁铁,但在玩中要有所发现磁铁的特性,待会儿我们看看哪组发现的最多。”于是,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玩磁铁。结果,学生玩儿的很开心,课堂也很热闹,但是,当教师让学生交流时,学生却很难表述到位或准确。
  反思和分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小学《科学》教材为师生提供了更为宽泛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具有开放性,文本中采用了“我认为……”“我发现……”等提示语,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和发现。基于此种认识,因此我在执教时提出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滑轮,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当我组装动滑轮和定滑轮时,又发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滑轮的组装方法和它们的不同。这两个问题。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太发散或不知所云,没抓住教学重点,不能很快进入新课的教学,教学任务当然也很难完成。课下,我对这两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开放的教材,需要教师开放的理念。但并不等于让学生自由的想,放开来想。正如以上《有趣的磁铁》一课的教学,教师为了体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让学生自由的玩儿磁铁,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自主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放手也不等于放弃指导,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的结合。探究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以上教学案例,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有结构性的学具材料,但是实验的目的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实验的方法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往往为了玩磁铁而实验,或者根本没弄清实验什么,这样的实验就缺乏实效性,看似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其实收效甚微。
  那么,学生实验探究前,教师应给予学生怎样的有效指导而不是着急忙慌的放手给学生呢?
  学生基本都能把实验设计出来,但是他们对实验的考虑都是不周全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事无具细的告诉,更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验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或不足,有重点的进行指导
  对比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变量与常量的确定及控制是学生容易忽略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与点拨。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能太发散,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终,无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试讲后我对以上两个问题: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滑轮,看看你能发现什么?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滑轮的组装方法和它们的不同。重新进行了调整与改动: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滑轮:先看外观,然后再转一转,看你能发现什么?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滑轮的组装方法:老师拉动时,滑轮动不动,拉力的方向、重物提起的方向怎样?这样问的更具体后,学生观察探究的方向明确了,也就更有利于总结与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教学重点更突出了。
  三、教师的实验材料准备要有效,学生才能进行有效探究,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科学课对于学生的魅力在于动手又动脑,动手摆弄实验材料,动脑思考实验现象,可是实验材料的结构性却直接影响到动脑的有效性。指导要达到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合理。如果探究材料准备得好,根据预想能得出有效结论。那么,这些材料就是有效的。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前实验,确保所提供的材料有效。不能只从理论上看,而忽略了材料的质量、实验的季节、温度等情况。
  只有给予学生实验前的有效指导,才能更好实现以下理念: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否则,这一美好的愿望只能成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云头崮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从课堂中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促进内化
【案例】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上晨会,突然班长小秦举手说:“许老师,我的数学书被小杰扔到多媒体的箱子里了,那个缝那么小,怎么也拿不出来!”说完,委屈的泪水就涌出来了。我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心想昨天小杰刚因为和同学打架被教育过,怎么今天又惹事了?  到了下课的时间,小杰乖乖地跟在我的后面,一副想走又不想走的样子。到了办公室里,我故意先批作业,不理会他,五、六分钟后,朝他看了一眼。
课改提倡在科学课上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让学生用较长的时间主动探究,而小学科学课堂只有40分钟,那导入环节是否必要呢?开门见山直接亮出问题不是更节省时间吗?  记得五年级上《形状》,我是这样开始上课的:  出示正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纸筒。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问题。你认为哪种纸筒上面能放的东西最多,承重力最大?  过了半天,才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一直到最后气氛都比较沉闷。实践证
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数学教学,将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对数学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笔者认为,基于“生活教育理论”视野下的数学教学,生活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创造是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升华。这样,真正把以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给数学教学觅寻一片本真的灵动天地。  一、“生活教育理论”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1、关注生活
新课程从自己的目标定位出发,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往与动手实践。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题材广,生活意识浓,多是以主题为纲编排学习内容,如学校、家庭、朋友、运动、爱好、职业、数字和动物等系列话题。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输入的很多,但是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时,学生仅能说出最常见的几句话,如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favourite f
打击乐器的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常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帮助提高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能力。但由于幼儿大多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经常是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而忘记了教师的要求。因此,打击乐要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尤其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  一、建立常规,提高幼儿控制力 
去儿子班听了一节语文课——《放飞蜻蜓》。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使得陶行知先生的形象高大、丰满起来。陶行知先生不愧是一代教育大家,遇到问题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在他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下,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给放了。  语文课注重的是文章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但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视角出发,我觉得文中两处地方值得商榷——  其一,文中多次提到了“蜻蜓的尾巴”,如“尾巴一撅一撅的”,“尾巴是一节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要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要谈第一课时中的学法指导,有必要先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在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具体谈谈这一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一、以人为本,循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查漏补缺。但随着新课程理念下的不断深入,作业不能只是单纯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强化技能而设置的简单练习,我们更希望通过作业的过程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促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剖析现状,综合实践性作业出现的必然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便呈现出以下特点:  1、作业形式单一。传统的数学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的内容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