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全萍,职称: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我院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中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行中医康复护理。采用FMA评分和健康行为测评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1]。
结果: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不健康行为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风中医康复运动功能健康行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6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7-01
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它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人口老龄化渐趋严重,中风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更多的关注,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功能状态和健康行为[3]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中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CT和临床确诊,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49-86岁,平均为65.73±1.97岁。其中脑梗死47例,脑出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状况、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两组均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细胞保护等相关中风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行中医康复护理。
1.2.1常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病情,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执行对应医嘱。
1.2.2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中医康复护理[4]:①针灸护理:可疏通经络,兼调理肺腑。双上肢取内关、尺泽、曲泽、鱼际、手五里五处穴位,双下肢取伏兔、风市、环跳、承山、足三里五穴,手法当以针刺为主,兼平补平泻。因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高,多取阳经穴,下肢伸肌比屈肌张力高,多取阴经穴。②按摩护理:可舒筋活络、调神醒脑,改善身体各部分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一般多以一指禅手法为主:a.头面部:多取穴百会、太阳、风池、角孙、印堂等;b.四肢及躯干部:四肢取穴为绝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躯干部则以背俞穴为主,四肢屈肌手法为滚、揉和搓,伸肌以行抗阻力运动为宜。按摩推拿频率为一天一次,每次30min。③心理护理[5]:多在床边用语言、手势、表情、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指导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注意饮食和日常护理[6],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并积极配合复健治疗。
1.2.3效果评价。采用Fugl Meyer运动评分(FMA)以及健康行为测评共同评定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3统计方法。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2.1两组中医康复护理后FMA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FMA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均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差异情况。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后,观察组参与活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应激和生活习惯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
中风作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危险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中风患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需要三位一体,而我国长期都将药物的对症支持治疗放在首位,忽视了中风病人需要专业的复健指导和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鼓励。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关注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在实行针灸、按摩、心理干预的中医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不健康行为改善情况。FMA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反映护理后中风患者功能状态有较大改善;“健康行为量表”中,参与活动评分越高,心理应激和生活习惯评分越低,就反映中风患者不健康行为越少,结果显示:观察组参与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心理应激和生活习惯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增加中医康复护理后,观察组中风患者不健康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后,脑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美君.临床观察中医康复对中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药学.2013,41(3):135-136
[2]王俊华,贺青涛,张嘉墨等.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疗效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058-2059
[3]王满生.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11:24-25
[4]祁荣叶,张润噶,高爱华等.中风的中医临床康复治疗体会[J].河北中医.2013,35(2):216-217
[5]吴欲燕.中风患者康复期心态分析及心理干预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20):2694-2695
[6]黄爱萍,王文风,包太成.心理护理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9-1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我院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中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行中医康复护理。采用FMA评分和健康行为测评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1]。
结果: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不健康行为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风中医康复运动功能健康行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6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7-01
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它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人口老龄化渐趋严重,中风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更多的关注,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功能状态和健康行为[3]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中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CT和临床确诊,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49-86岁,平均为65.73±1.97岁。其中脑梗死47例,脑出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状况、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两组均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细胞保护等相关中风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行中医康复护理。
1.2.1常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病情,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执行对应医嘱。
1.2.2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中医康复护理[4]:①针灸护理:可疏通经络,兼调理肺腑。双上肢取内关、尺泽、曲泽、鱼际、手五里五处穴位,双下肢取伏兔、风市、环跳、承山、足三里五穴,手法当以针刺为主,兼平补平泻。因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高,多取阳经穴,下肢伸肌比屈肌张力高,多取阴经穴。②按摩护理:可舒筋活络、调神醒脑,改善身体各部分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一般多以一指禅手法为主:a.头面部:多取穴百会、太阳、风池、角孙、印堂等;b.四肢及躯干部:四肢取穴为绝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躯干部则以背俞穴为主,四肢屈肌手法为滚、揉和搓,伸肌以行抗阻力运动为宜。按摩推拿频率为一天一次,每次30min。③心理护理[5]:多在床边用语言、手势、表情、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指导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注意饮食和日常护理[6],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并积极配合复健治疗。
1.2.3效果评价。采用Fugl Meyer运动评分(FMA)以及健康行为测评共同评定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3统计方法。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2.1两组中医康复护理后FMA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FMA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均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差异情况。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后,观察组参与活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应激和生活习惯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
中风作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危险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中风患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需要三位一体,而我国长期都将药物的对症支持治疗放在首位,忽视了中风病人需要专业的复健指导和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鼓励。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关注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在实行针灸、按摩、心理干预的中医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不健康行为改善情况。FMA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反映护理后中风患者功能状态有较大改善;“健康行为量表”中,参与活动评分越高,心理应激和生活习惯评分越低,就反映中风患者不健康行为越少,结果显示:观察组参与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心理应激和生活习惯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增加中医康复护理后,观察组中风患者不健康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后,脑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美君.临床观察中医康复对中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药学.2013,41(3):135-136
[2]王俊华,贺青涛,张嘉墨等.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疗效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058-2059
[3]王满生.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11:24-25
[4]祁荣叶,张润噶,高爱华等.中风的中医临床康复治疗体会[J].河北中医.2013,35(2):216-217
[5]吴欲燕.中风患者康复期心态分析及心理干预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20):2694-2695
[6]黄爱萍,王文风,包太成.心理护理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