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训室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实训室的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怎样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实训室。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管理队伍;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管理平台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熟悉生产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以满足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由此可见,实训室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必须场所,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关系到校企合作项目的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技能型比赛等方方面面,是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设与管理并重,在不断发展建设实训室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
第一,学校层面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二级学院自己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
第二,缺乏科学、灵活的管理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多头管理,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实训教师、实训管理员均对实训室管理承担一定责任,但责任划分不明确,在问题汇报、处理上流程不清,存在推诿、松散的管理现象。
第三,实训室设备空置率较高。各二级学院(系)在实训室建设上基本是根据教师需求、课程需求来建设,在仪器设备上容易重复购置,而课程开设分学期分专业,造成利用率不高,积压浪费现象严重。
第四,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不够。任课教师在使用实训室时往往只负责上课,对于管理事务参与度不高,这容易出现只使用不整理的情况。对于耗材的使用、设备的反馈,不能有效及时,使用完设备后不复位、不打扫卫生的情况经常出现,增加了实训管理的工作量。
第五,设备采购有人用无人买。实训室设备和耗材大多是一年一采购,每年上报一次。但由于多头管理的存在,采购责任人不清楚,采购流程不明朗,导致采购流程过长,采购的耗材文不对版,甚至出现甩手不管的状况,在耗材使用上谁用谁买,谁买谁报,出现报账困难、无人再买的恶性循环。
第六,多部门沟通存在问题。二级学院在实训室管理中要沟通教务处、资产处、后勤等多部门,多部门的管理使得反馈较慢。
第七,实训教师、实训管理员积极性不高。
二、原因分析
第一,领导不够重视。实训室管理是一个现场管理的过程,在高校实训室管理方面,很多领导都处于放管状态,很少参与到管理中来,甚至一年半载难得进一回实训室,对于实训室的现状不太了解,往往是出现问题再被动地解决问题,没有系统的统筹管理的办法。
第二,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在多数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被归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与工勤岗类似,虽然参与教学,但不受重视,在职称评定、年终评优、工资待遇、参与大赛上与同级教师存在差别,因为各方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实训队伍成为各院校的“最底层”,难以留住高学历、有经验的实训教师,就算勉强留下本科以上的实训教师,也因为这种偏见,难以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苦劳多功劳少甚至只有干起活来才被想起的岗位,并不被大家看好。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大限制了实训队伍的建设,尤其不利于实训室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实训室管理效率低。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又不断加大,传统的管理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繁杂的实训室事务管理需要。同时,实训教师在外出培训交流方面机会较少,无法获得更多的管理经验。由于合同制的实训管理员流动性较高,无法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故管理经验也得不到有效的传递。
第四,新旧实训室发展不平衡。新的实训中心,因为是省级或者国家级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在软件、硬件上都予以满足,领导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资源分配上就会导致失衡,旧的实训室很难发挥功能。
第五,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训中心不了解,对实训设备不了解,不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训室建设中来,甚至存在喜新厌旧的现象,设备一旧就报废,一旧就闲置,特别是机械检修实训室,因为油味重,故鲜有使用,宁肯花更多的钱采购仿真软件。
三、对策分析
(一)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体系
在实训室管理上,应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实训室分层管理的体系,在制度上加以保障。一是学校层面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销、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在内网公布制度流程、责任人、联系方式;二是二级学院对分管的实训室在安全、设备、台账、耗材采购上划分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公布上网;三是实训室或管理团队在实训室运用、6s管理、设备说明等方面制定管理细则。这种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厘清关系,明确职责,避免管理真空。
(二)优化实训室管理队伍结构
实训室管理团队分为教学、管理和工勤人员等,在团队建设上应按照其功能配优配强,根据教研室以及其主建的实训室确定人数和规模,可以成立实训教研室,也可以归各教研室管理,由二级学院派出分管领导,成立由专业教师、实训室管理员、专职实训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
在用人机制上,从目前的聘任制(人事代理或合同制)转变为专兼职共存的模式。除了校内专职教师,重点聘请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人员结构上,学生应占一定比例。一方面,在往屆毕业生中聘请企业的优秀员工回校担任外聘教师;另一方面,给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室学工助理岗位,让他们负责实训室开放安排、设备的简单维护、耗材的清点整理、实践活动的秩序维护等工作。
(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实训人员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学校、学院领导应做到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在定岗定级上应与普通教师一样,根据学历和科研成果、教学等来区分等级,不应“一刀切”。二级学院领导也应该多鼓励,在分配实训以外的任务上,可以给实训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学院只有消除实训室的“边缘化”“底层化”的偏见,才能充分调动实训室人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走进实训室,留住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使实训室人员真正融入学校教学体制中。 (四)加强实训教师的继续教育
想加强实训室队伍的建设,就要让实训教师走出去,开眼界,长知识。学校和二级学院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要考虑到实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好实训室隊伍的培训规划。通过开展培训班、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等形式,对实训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大赛培训、工具设备培训、安全培训等,使他们个个专业技能过硬,理论基础扎实。这样才能组建成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训队伍。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训室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
在管理制度上,根据实训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教学工作规范、实训室台账管理制度、实训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守则、6s实训规则等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不只是上墙好看,关键在于实施,除了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还应分发到各教研室,在会议上集中学习。只有全员参与,严格执行,有效落实,才能使得实训教学规范有序,实训室整洁卫生,实训设备保养维护及时。
文化建设也称为内涵建设。实训室文化体现在实训室内部布局、文字和图形展示、实训室管理等各个方面。高职实训室是生产性实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在布局上应还原实际工作环境,实训室的一些基本要求、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实训组织过程、设备结构图和实训注意事项等也尽可能在室内展示。通过文字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在名言警句、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图、工作原理图上迅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努力使实训室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服务于实训教学。
(六)引进动态的管理平台
目前,实训室的功能越来越多,实训室管理的事物繁杂,想用实训室的教师也多,但是大部分的实训室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信息不够公开,相关数据都掌握在少数人员手中,给实训室课程安排、设备管理、技能竞赛、对外培训等工作带来阻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引入一个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迫在眉睫。动态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有利于对实训设备做实时的反馈,有利于对新旧实训室做平衡分配。
(七)引用“5S”管理模式
“5S”现场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高职实训室最大的特点是还原现实工作环境本身,“5S” 现场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与现实的生产环境接轨,也适用于实训室日常管理的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总结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应该是全员性的,主要依靠实训教师和实训管理员,应在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下,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配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其高效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陆恩.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04):145-146.
[2]叶枫.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05):16-18.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管理队伍;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管理平台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熟悉生产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以满足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由此可见,实训室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必须场所,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关系到校企合作项目的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技能型比赛等方方面面,是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设与管理并重,在不断发展建设实训室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
第一,学校层面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二级学院自己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
第二,缺乏科学、灵活的管理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多头管理,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实训教师、实训管理员均对实训室管理承担一定责任,但责任划分不明确,在问题汇报、处理上流程不清,存在推诿、松散的管理现象。
第三,实训室设备空置率较高。各二级学院(系)在实训室建设上基本是根据教师需求、课程需求来建设,在仪器设备上容易重复购置,而课程开设分学期分专业,造成利用率不高,积压浪费现象严重。
第四,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不够。任课教师在使用实训室时往往只负责上课,对于管理事务参与度不高,这容易出现只使用不整理的情况。对于耗材的使用、设备的反馈,不能有效及时,使用完设备后不复位、不打扫卫生的情况经常出现,增加了实训管理的工作量。
第五,设备采购有人用无人买。实训室设备和耗材大多是一年一采购,每年上报一次。但由于多头管理的存在,采购责任人不清楚,采购流程不明朗,导致采购流程过长,采购的耗材文不对版,甚至出现甩手不管的状况,在耗材使用上谁用谁买,谁买谁报,出现报账困难、无人再买的恶性循环。
第六,多部门沟通存在问题。二级学院在实训室管理中要沟通教务处、资产处、后勤等多部门,多部门的管理使得反馈较慢。
第七,实训教师、实训管理员积极性不高。
二、原因分析
第一,领导不够重视。实训室管理是一个现场管理的过程,在高校实训室管理方面,很多领导都处于放管状态,很少参与到管理中来,甚至一年半载难得进一回实训室,对于实训室的现状不太了解,往往是出现问题再被动地解决问题,没有系统的统筹管理的办法。
第二,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在多数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被归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与工勤岗类似,虽然参与教学,但不受重视,在职称评定、年终评优、工资待遇、参与大赛上与同级教师存在差别,因为各方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实训队伍成为各院校的“最底层”,难以留住高学历、有经验的实训教师,就算勉强留下本科以上的实训教师,也因为这种偏见,难以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苦劳多功劳少甚至只有干起活来才被想起的岗位,并不被大家看好。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大限制了实训队伍的建设,尤其不利于实训室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实训室管理效率低。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又不断加大,传统的管理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繁杂的实训室事务管理需要。同时,实训教师在外出培训交流方面机会较少,无法获得更多的管理经验。由于合同制的实训管理员流动性较高,无法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故管理经验也得不到有效的传递。
第四,新旧实训室发展不平衡。新的实训中心,因为是省级或者国家级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在软件、硬件上都予以满足,领导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资源分配上就会导致失衡,旧的实训室很难发挥功能。
第五,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训中心不了解,对实训设备不了解,不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训室建设中来,甚至存在喜新厌旧的现象,设备一旧就报废,一旧就闲置,特别是机械检修实训室,因为油味重,故鲜有使用,宁肯花更多的钱采购仿真软件。
三、对策分析
(一)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体系
在实训室管理上,应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实训室分层管理的体系,在制度上加以保障。一是学校层面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销、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在内网公布制度流程、责任人、联系方式;二是二级学院对分管的实训室在安全、设备、台账、耗材采购上划分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公布上网;三是实训室或管理团队在实训室运用、6s管理、设备说明等方面制定管理细则。这种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厘清关系,明确职责,避免管理真空。
(二)优化实训室管理队伍结构
实训室管理团队分为教学、管理和工勤人员等,在团队建设上应按照其功能配优配强,根据教研室以及其主建的实训室确定人数和规模,可以成立实训教研室,也可以归各教研室管理,由二级学院派出分管领导,成立由专业教师、实训室管理员、专职实训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
在用人机制上,从目前的聘任制(人事代理或合同制)转变为专兼职共存的模式。除了校内专职教师,重点聘请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人员结构上,学生应占一定比例。一方面,在往屆毕业生中聘请企业的优秀员工回校担任外聘教师;另一方面,给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室学工助理岗位,让他们负责实训室开放安排、设备的简单维护、耗材的清点整理、实践活动的秩序维护等工作。
(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实训人员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学校、学院领导应做到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在定岗定级上应与普通教师一样,根据学历和科研成果、教学等来区分等级,不应“一刀切”。二级学院领导也应该多鼓励,在分配实训以外的任务上,可以给实训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学院只有消除实训室的“边缘化”“底层化”的偏见,才能充分调动实训室人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走进实训室,留住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使实训室人员真正融入学校教学体制中。 (四)加强实训教师的继续教育
想加强实训室队伍的建设,就要让实训教师走出去,开眼界,长知识。学校和二级学院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要考虑到实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好实训室隊伍的培训规划。通过开展培训班、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等形式,对实训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大赛培训、工具设备培训、安全培训等,使他们个个专业技能过硬,理论基础扎实。这样才能组建成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训队伍。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训室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
在管理制度上,根据实训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教学工作规范、实训室台账管理制度、实训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守则、6s实训规则等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不只是上墙好看,关键在于实施,除了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还应分发到各教研室,在会议上集中学习。只有全员参与,严格执行,有效落实,才能使得实训教学规范有序,实训室整洁卫生,实训设备保养维护及时。
文化建设也称为内涵建设。实训室文化体现在实训室内部布局、文字和图形展示、实训室管理等各个方面。高职实训室是生产性实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在布局上应还原实际工作环境,实训室的一些基本要求、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实训组织过程、设备结构图和实训注意事项等也尽可能在室内展示。通过文字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在名言警句、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图、工作原理图上迅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努力使实训室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服务于实训教学。
(六)引进动态的管理平台
目前,实训室的功能越来越多,实训室管理的事物繁杂,想用实训室的教师也多,但是大部分的实训室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信息不够公开,相关数据都掌握在少数人员手中,给实训室课程安排、设备管理、技能竞赛、对外培训等工作带来阻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引入一个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迫在眉睫。动态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有利于对实训设备做实时的反馈,有利于对新旧实训室做平衡分配。
(七)引用“5S”管理模式
“5S”现场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高职实训室最大的特点是还原现实工作环境本身,“5S” 现场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与现实的生产环境接轨,也适用于实训室日常管理的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总结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应该是全员性的,主要依靠实训教师和实训管理员,应在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下,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配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其高效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陆恩.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04):145-146.
[2]叶枫.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