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乐书》中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正心也。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反映,同时音乐也具有调节情绪、端正言行、正心明德的作用。大学生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不适的情绪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重点阐述如何运用音乐特有的性质和方式,帮助、引导大学生调节不良情绪,持续发展良性情绪,将心理疾病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音乐调养 大学生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70-02
《史记·乐书》中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正心也。由此可见音乐具有情绪调节、端正言行、正心明德的功能。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不适的情绪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运用音乐特有的性质和方式,帮助、引导大学生调节不良情绪,持续发展良性情绪,将心理疾病防患于未然便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音乐调养与音乐治疗的异同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其作为一门独立和完整的学科,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它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是一个系统干预的治疗过程。
音乐调养属于音乐保健项目,是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对良性情绪进行持续管理的过程。音乐调养在于防患于未然,是对心理病症的有效预防;音乐治疗在于治疗于已然,是对心理病症的有效治疗。
两者共同之处都是运用音乐特有的性质和方式进行工作,具有相同的工作机制和干预方法。
二、音乐调养的工作机制
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潜意识以及主管情绪的中枢(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从而对人的情绪具有调节功能。音乐可以刺激听觉中枢,从而提高垂体脑啡肽的浓度,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具有镇痛功能。音乐的有序性有助于协调身心,可广泛用于行为治疗。音乐节奏的同步性和音乐情绪的共情性,可协调人体的生理节律和情绪。
三、大学生不良情绪特点及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具有特定的情绪特点,一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与自卑、自负并存等。二是冲动性,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容易感情用事。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有以下表现:焦虑,对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如生活焦虑、考试焦虑、学业焦虑、交往焦虑等。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业、能力、家庭、性格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如因学业压力、情感问题、人际交流等原因引发的抑郁,常伴有食欲消退、神经衰弱、失眠等现象。
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真性孤僻”,无交流障碍,因性格原因不喜与人交流。二是“假性孤僻”,想与人交流,但不知如何与人的交流,或之前因交流方式的不恰当而交流失败,从而心存阴影,不敢交流。
四、音乐调养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的应用
音乐调养要遵守“同步原则”,即要想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首先要使用与学生目前情绪状态同步的音乐,让音乐与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然后才能通过逐渐改变音乐的情绪特点,以逐渐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
音乐调养乐曲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既要遵循“同步原则”,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音乐喜好、个人修养、音乐的审美接受等因素。
在音乐与情绪的关系中,调式和速度起主要作用,节奏、力度、旋律、和声、和弦起辅助作用。徐缓的大调,宁静、柔和,使人安静、放松、愉悦;舒缓的小调,忧郁、伤感,使人感伤;快速的大调,欢快、喜悦、明亮,使人愉快、充满朝气、如沐阳光;快速的小调,激情、惊慌,使人焦急不安、愤怒或充满激情。C大调——纯洁、肯定、表现无邪、有力的决心;G大调——音质丰富、华丽悦耳;a小调——哀伤与抑郁。正宫——惆怅雄壮;黄钟宫——富贵缠绵;南吕宫——感叹伤悲;商调——凄怆怨慕;角调——呜咽悠扬。《黄帝内经》记载宫音谐和,健脾胃,旺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想 ,启迪心灵。
(一)对于焦虑情绪的音乐调养
依据学生的焦虑程度和焦虑成因,按“紧张——松弛”“焦虑——平和”“兴奋——安静”的顺序设计音乐调养方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小组形式或“1对1”形式,挑选2-3组乐曲组合,分1-3次进行调养。调养形式可以是歌曲讨论、听音乐、音乐律动、节奏训练、击鼓——弹琴、空灵鼓即兴演奏等等,一定让学生先释放焦虑,之后在进行调养。建议易焦虑的学生多听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作品含蓄、纯净、和谐、不张扬,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深刻性和逻辑性。初听简单,却包含万千,使人心静,净化心灵。焦虑情绪日常音乐调养菜单: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古琴曲《文王操》《普庵咒》;古筝曲《渔舟唱晚》;琵琶曲《出水莲》《飞花点翠》、《虚籁》;巴赫的音乐作品、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莫扎特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管弦乐曲《仲夏夜之梦》等。
(二)对于自卑情绪的音乐调养
依据学生的自卑程度及成因,按“紧张——松弛”“安静——兴奋”的顺序设计音乐调养方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音乐活动,如听音乐、排练合唱、学习乐器、乐队排练、即兴弹奏、音乐想象、音乐回忆、音乐拓展游戏等。自卑情绪日常音乐调养菜单:古琴曲《梅花三弄》《流水》《酒狂》;琵琶曲《龙船》《天鹅》《十一月山茶——花神白居易》《云想花想》;管弦乐《瑶族舞曲》等。
(三)对于抑郁和孤僻情绪的音乐调养
依据学生的抑郁和孤僻的程度及成因,按“不愉快——愉快”“悲伤——欢乐”的顺序设计音乐调养方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音乐活动,如歌曲讨论、音乐拓展游戏、排练合唱、乐曲鉴赏、乐队排练、即兴弹奏、音乐想象、音乐回忆、歌曲弹唱等。抑郁和孤僻情绪日常音乐调养菜单:江南丝竹;古琴曲《阳关三叠》《酒狂》《忆故人》《渔樵问》;歌曲《梦中的额吉》;琵琶曲《忆江南》《送我一支玫瑰花》《火把节之夜》《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协奏《花木兰》《草原小姐妹》;莫扎特作品、贝多芬作品、舒伯特歌曲等。
综上所述,可见音乐调养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音乐治疗与音乐调养的受众对象、干预方式、功能作用、目标层次均有不同,应该将音乐调养从音乐治疗中分离出来,这样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深入性。
参考文献:
[1]赵小明.本土化音樂治疗与实操[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8.
[2][美]卡拉尼·达斯.万千心理音乐之路——在音乐治疗中创造声音的联系[M].谷德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3]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高天.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音乐调养 大学生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70-02
《史记·乐书》中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正心也。由此可见音乐具有情绪调节、端正言行、正心明德的功能。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不适的情绪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运用音乐特有的性质和方式,帮助、引导大学生调节不良情绪,持续发展良性情绪,将心理疾病防患于未然便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音乐调养与音乐治疗的异同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其作为一门独立和完整的学科,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它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是一个系统干预的治疗过程。
音乐调养属于音乐保健项目,是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对良性情绪进行持续管理的过程。音乐调养在于防患于未然,是对心理病症的有效预防;音乐治疗在于治疗于已然,是对心理病症的有效治疗。
两者共同之处都是运用音乐特有的性质和方式进行工作,具有相同的工作机制和干预方法。
二、音乐调养的工作机制
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潜意识以及主管情绪的中枢(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从而对人的情绪具有调节功能。音乐可以刺激听觉中枢,从而提高垂体脑啡肽的浓度,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具有镇痛功能。音乐的有序性有助于协调身心,可广泛用于行为治疗。音乐节奏的同步性和音乐情绪的共情性,可协调人体的生理节律和情绪。
三、大学生不良情绪特点及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具有特定的情绪特点,一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与自卑、自负并存等。二是冲动性,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容易感情用事。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有以下表现:焦虑,对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如生活焦虑、考试焦虑、学业焦虑、交往焦虑等。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业、能力、家庭、性格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如因学业压力、情感问题、人际交流等原因引发的抑郁,常伴有食欲消退、神经衰弱、失眠等现象。
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真性孤僻”,无交流障碍,因性格原因不喜与人交流。二是“假性孤僻”,想与人交流,但不知如何与人的交流,或之前因交流方式的不恰当而交流失败,从而心存阴影,不敢交流。
四、音乐调养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的应用
音乐调养要遵守“同步原则”,即要想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首先要使用与学生目前情绪状态同步的音乐,让音乐与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然后才能通过逐渐改变音乐的情绪特点,以逐渐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
音乐调养乐曲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既要遵循“同步原则”,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音乐喜好、个人修养、音乐的审美接受等因素。
在音乐与情绪的关系中,调式和速度起主要作用,节奏、力度、旋律、和声、和弦起辅助作用。徐缓的大调,宁静、柔和,使人安静、放松、愉悦;舒缓的小调,忧郁、伤感,使人感伤;快速的大调,欢快、喜悦、明亮,使人愉快、充满朝气、如沐阳光;快速的小调,激情、惊慌,使人焦急不安、愤怒或充满激情。C大调——纯洁、肯定、表现无邪、有力的决心;G大调——音质丰富、华丽悦耳;a小调——哀伤与抑郁。正宫——惆怅雄壮;黄钟宫——富贵缠绵;南吕宫——感叹伤悲;商调——凄怆怨慕;角调——呜咽悠扬。《黄帝内经》记载宫音谐和,健脾胃,旺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想 ,启迪心灵。
(一)对于焦虑情绪的音乐调养
依据学生的焦虑程度和焦虑成因,按“紧张——松弛”“焦虑——平和”“兴奋——安静”的顺序设计音乐调养方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小组形式或“1对1”形式,挑选2-3组乐曲组合,分1-3次进行调养。调养形式可以是歌曲讨论、听音乐、音乐律动、节奏训练、击鼓——弹琴、空灵鼓即兴演奏等等,一定让学生先释放焦虑,之后在进行调养。建议易焦虑的学生多听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作品含蓄、纯净、和谐、不张扬,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深刻性和逻辑性。初听简单,却包含万千,使人心静,净化心灵。焦虑情绪日常音乐调养菜单: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古琴曲《文王操》《普庵咒》;古筝曲《渔舟唱晚》;琵琶曲《出水莲》《飞花点翠》、《虚籁》;巴赫的音乐作品、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莫扎特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管弦乐曲《仲夏夜之梦》等。
(二)对于自卑情绪的音乐调养
依据学生的自卑程度及成因,按“紧张——松弛”“安静——兴奋”的顺序设计音乐调养方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音乐活动,如听音乐、排练合唱、学习乐器、乐队排练、即兴弹奏、音乐想象、音乐回忆、音乐拓展游戏等。自卑情绪日常音乐调养菜单:古琴曲《梅花三弄》《流水》《酒狂》;琵琶曲《龙船》《天鹅》《十一月山茶——花神白居易》《云想花想》;管弦乐《瑶族舞曲》等。
(三)对于抑郁和孤僻情绪的音乐调养
依据学生的抑郁和孤僻的程度及成因,按“不愉快——愉快”“悲伤——欢乐”的顺序设计音乐调养方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音乐活动,如歌曲讨论、音乐拓展游戏、排练合唱、乐曲鉴赏、乐队排练、即兴弹奏、音乐想象、音乐回忆、歌曲弹唱等。抑郁和孤僻情绪日常音乐调养菜单:江南丝竹;古琴曲《阳关三叠》《酒狂》《忆故人》《渔樵问》;歌曲《梦中的额吉》;琵琶曲《忆江南》《送我一支玫瑰花》《火把节之夜》《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协奏《花木兰》《草原小姐妹》;莫扎特作品、贝多芬作品、舒伯特歌曲等。
综上所述,可见音乐调养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音乐治疗与音乐调养的受众对象、干预方式、功能作用、目标层次均有不同,应该将音乐调养从音乐治疗中分离出来,这样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深入性。
参考文献:
[1]赵小明.本土化音樂治疗与实操[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8.
[2][美]卡拉尼·达斯.万千心理音乐之路——在音乐治疗中创造声音的联系[M].谷德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3]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高天.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