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2014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东北地域地貌对东北山水画笔墨的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东北地域的地貌形态作为东北地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主体之一,其内容的特殊性是明显的。独特的地貌使得东北地域山水画的地貌形态题材不但特色鲜明而且丰富多彩。大体上,东北地域的地貌形态从山水画表现题材的角度来划分,最主要的有山地、台地、平原和湿地四大类。
关键词:东北地域;山水画;地貌形态;题材
作者简介:张充吕(1964-),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员,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一、山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东北地域的山地地貌形态特征很显著,可以很明显地区别于如中原或江南等其他地域的山地地貌形态。东北地域山地地貌的形态在整体上比较矮,无论是绝对海拔还是相对海拔都不高,而山地的坡度都十分平缓。东北地域的大多数山地,登山者都有一种“不知不觉就到山顶”的感觉,很少需要手脚并用地去真正的攀爬。东北地域山地的构成与其他地域的山地一样都是以岩石为主,只是东北地区的特有自然环境和坡度极缓这两个特殊原因使得东北地域其山地表面覆盖了厚厚一层腐殖质的优质土壤。而相对而言,中原及江南的山地多有大面积的岩石裸露,不仅是坡度很陡峭的山崖立面多为岩石裸露就连坡度相对较缓的部分也多有岩石裸露。所以,中原及江南的山地多为山脚下多植被,直到山顶,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而东北地域山地植被覆盖的情况基本一致,无论山脚还是山顶。
二、台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台地从地质的角度讲主要是指平原和山地交界的地带。其往上就是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地貌,往下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或河床谷地。东北地域台地地貌形态就地质结构本身而言,与中原和江南等地区的台地十分相近。其在视觉上的特色主要是从所覆盖的植被方面所体验到的。中原和江南地区的台地其植被针叶树木很少,多为高大的阔叶乔木(大多数不落叶或落叶期很短),即使是相似的树种,中原和江南地区台地上生长的具体属种的叶子也比东北地域台地上生长的要大一些。而相对而言,东北地域台地上生长的除了桦树、山榆、山杨等叶片较小的乔木(且多数为落叶类)就是以松杉类等针叶树木为主了,甚至还包括落叶松这样的落叶针叶树种。这样的外貌形态,使得东北地域台地最终呈现给人的视觉形态以线条为主。其不是台地本身的或横向或斜向的结构线或轮廓线,就是生长在其上面的树木的线条,树木因叶片较少甚至是落叶期很长,最终都以树干树枝等线条的形态来呈现。
三、平原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东北地域平原在东北地区所占的面积比例很大,东北地区“北大仓”的盛誉多有赖于东北大平原的自然基础。肥沃的黑土地使得东北地域平原地貌在自然色调上呈现出黑色或深褐色。每逢冬季,在白雪的映衬下,黑白对比突出,形式美感极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下,现在在东北想找到上世纪之初那样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景象已经很难了。村镇密集的程度虽然没有中原和江南地区那样高,但也是快做到村村相望了。东北地区的城镇大多建在这样的大平原上,周围的乡镇和村庄持续提供的优质农业保证了城镇的基本生态。在当代发达的商业社会大力发展之前,东北地域的城镇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农业生态的文化语境内,东北平原可以说是富足殷实的代表。至此,要单纯地去把握东北地域的平原地貌已经不太可能了,也没有必要。因为,单纯的平原地貌形态比较单一,作为山水画的表现题材而言内容少,不易于去表现刻画,最好还是与所涵盖的人文内容相结合进行研究和表现是比较实际的。
四、湿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湿地地貌是比较普遍的,宽泛地讲,人类的文明就是起源于湿地,最早的人类文明曙光大多发源于各地的湿地。因为湿地有原始人类生存所需的大部分条件,最为“宜居”。随之产生的渔猎文化也是最早的人类文化类型之一。从地貌形态的角度讲,广义的湿地地貌也包括河流谷地,狭义的湿地地貌特指沼泽一类。东北的地表黑土并不厚,仅一米左右,再往下就是沙土,极易渗水。这样的土质使得许多河流都没有不断汇集最终流入大海,而是在土层最薄(几十厘米下面就是沙土)的地区漫散开来,成为滩涂和沼泽。视觉形态上可的确是一望无垠,植被物种几乎都是水生植物,如芦苇、荻、菖蒲、蒿等。加之鹤、鹳等各类涉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乡画卷。东北地域水资源十分发达,受地域气候所限体现得并不明显,但也孕育了东北地域最早的原始文化。
以上就是东北地域地貌形态的基本概述,了解了作为表现题材的地貌形态的基本状况,对于研究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崔昊.刍议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长春:作家.2013,1:223-224.
[2]张充吕,崔昊,牟忠虎.当代黑龙江地区绘画艺术的地域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
[3]崔昊.焦墨法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价值意义[J].南京:艺术百家,2011(1).
[4]崔昊,张充吕.黑龙江地域山水画风格初探[J].大众文艺,2011.2.
[5]崔昊,郭锦龙.黑龙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山水画艺术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1.2.
[6]崔昊.浅析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J].作家杂志,2012.1.
摘 要:东北地域的地貌形态作为东北地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主体之一,其内容的特殊性是明显的。独特的地貌使得东北地域山水画的地貌形态题材不但特色鲜明而且丰富多彩。大体上,东北地域的地貌形态从山水画表现题材的角度来划分,最主要的有山地、台地、平原和湿地四大类。
关键词:东北地域;山水画;地貌形态;题材
作者简介:张充吕(1964-),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员,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一、山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东北地域的山地地貌形态特征很显著,可以很明显地区别于如中原或江南等其他地域的山地地貌形态。东北地域山地地貌的形态在整体上比较矮,无论是绝对海拔还是相对海拔都不高,而山地的坡度都十分平缓。东北地域的大多数山地,登山者都有一种“不知不觉就到山顶”的感觉,很少需要手脚并用地去真正的攀爬。东北地域山地的构成与其他地域的山地一样都是以岩石为主,只是东北地区的特有自然环境和坡度极缓这两个特殊原因使得东北地域其山地表面覆盖了厚厚一层腐殖质的优质土壤。而相对而言,中原及江南的山地多有大面积的岩石裸露,不仅是坡度很陡峭的山崖立面多为岩石裸露就连坡度相对较缓的部分也多有岩石裸露。所以,中原及江南的山地多为山脚下多植被,直到山顶,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而东北地域山地植被覆盖的情况基本一致,无论山脚还是山顶。
二、台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台地从地质的角度讲主要是指平原和山地交界的地带。其往上就是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地貌,往下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或河床谷地。东北地域台地地貌形态就地质结构本身而言,与中原和江南等地区的台地十分相近。其在视觉上的特色主要是从所覆盖的植被方面所体验到的。中原和江南地区的台地其植被针叶树木很少,多为高大的阔叶乔木(大多数不落叶或落叶期很短),即使是相似的树种,中原和江南地区台地上生长的具体属种的叶子也比东北地域台地上生长的要大一些。而相对而言,东北地域台地上生长的除了桦树、山榆、山杨等叶片较小的乔木(且多数为落叶类)就是以松杉类等针叶树木为主了,甚至还包括落叶松这样的落叶针叶树种。这样的外貌形态,使得东北地域台地最终呈现给人的视觉形态以线条为主。其不是台地本身的或横向或斜向的结构线或轮廓线,就是生长在其上面的树木的线条,树木因叶片较少甚至是落叶期很长,最终都以树干树枝等线条的形态来呈现。
三、平原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东北地域平原在东北地区所占的面积比例很大,东北地区“北大仓”的盛誉多有赖于东北大平原的自然基础。肥沃的黑土地使得东北地域平原地貌在自然色调上呈现出黑色或深褐色。每逢冬季,在白雪的映衬下,黑白对比突出,形式美感极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下,现在在东北想找到上世纪之初那样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景象已经很难了。村镇密集的程度虽然没有中原和江南地区那样高,但也是快做到村村相望了。东北地区的城镇大多建在这样的大平原上,周围的乡镇和村庄持续提供的优质农业保证了城镇的基本生态。在当代发达的商业社会大力发展之前,东北地域的城镇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农业生态的文化语境内,东北平原可以说是富足殷实的代表。至此,要单纯地去把握东北地域的平原地貌已经不太可能了,也没有必要。因为,单纯的平原地貌形态比较单一,作为山水画的表现题材而言内容少,不易于去表现刻画,最好还是与所涵盖的人文内容相结合进行研究和表现是比较实际的。
四、湿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
湿地地貌是比较普遍的,宽泛地讲,人类的文明就是起源于湿地,最早的人类文明曙光大多发源于各地的湿地。因为湿地有原始人类生存所需的大部分条件,最为“宜居”。随之产生的渔猎文化也是最早的人类文化类型之一。从地貌形态的角度讲,广义的湿地地貌也包括河流谷地,狭义的湿地地貌特指沼泽一类。东北的地表黑土并不厚,仅一米左右,再往下就是沙土,极易渗水。这样的土质使得许多河流都没有不断汇集最终流入大海,而是在土层最薄(几十厘米下面就是沙土)的地区漫散开来,成为滩涂和沼泽。视觉形态上可的确是一望无垠,植被物种几乎都是水生植物,如芦苇、荻、菖蒲、蒿等。加之鹤、鹳等各类涉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乡画卷。东北地域水资源十分发达,受地域气候所限体现得并不明显,但也孕育了东北地域最早的原始文化。
以上就是东北地域地貌形态的基本概述,了解了作为表现题材的地貌形态的基本状况,对于研究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崔昊.刍议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长春:作家.2013,1:223-224.
[2]张充吕,崔昊,牟忠虎.当代黑龙江地区绘画艺术的地域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
[3]崔昊.焦墨法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价值意义[J].南京:艺术百家,2011(1).
[4]崔昊,张充吕.黑龙江地域山水画风格初探[J].大众文艺,2011.2.
[5]崔昊,郭锦龙.黑龙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山水画艺术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1.2.
[6]崔昊.浅析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J].作家杂志,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