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类实践操作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获取知识信息,发展个人爱好等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个体间差异及信息技术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鉴于此种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教学手段辅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习任务;跟踪管理
一、概述分层教学内涵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之相应的新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素质教育在不同个体上也表现出巨大差异,这也间接要求学校必须针对学生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材施教。那么,何谓“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为依据,然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层次,随即由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有效指导,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现如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极大差异,体现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接受水平以及生活体验等方面;第二,传统教学方式支撑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不平衡情况,造成原本信息技术基础优秀的学生表现愈来愈突出,原本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表现出更强的厌学情绪,长此以往更难回归教学的整体平衡。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最根本、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直面学生的优缺点,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具体路径分析
1.深入了解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要想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顺利且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在上课之初就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接受能力、信息技术基础以及心理需求等,然后按照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随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和练习测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此外,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均衡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分层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制订分层学习目标
之所以开展分层教学,是因为分层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老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撰写教案时就要想好一切可能,分层设计和制订课堂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在讲授“初识“WPS文字”一节内容时,将认识“WPS文字”窗口的组成、“WPS文字”启动方法及文档的保存方法视为初级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对WPS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将文本编辑、基本技能视为中等学习目标,让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和消化这一部分内容;将“WPS文字”的复杂文本编辑、文本资料处理等视为高级学习目标,不求学生能够娴熟掌握,了解即可。
3.竭力做好任务跟踪管理,实现多个层次管理
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除了要做好以上两项工作,还必须充分做好任务跟踪管理工作,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分层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疏导和激励,真正实现多个层次管理。具体来说,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任务的完成情况安排下一个任务,在此期间还要做好协调调动工作,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尽快适应新环境;要求老师对分层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分析,深入挖掘学习兴趣,制订每一层次学生独有的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4.教学评价据实坚持分层,激励肯定学生进步
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分层教学评价,一是为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二是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同一幅Word图文混排作品,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再给予不同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紧抓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看到每一层次学生的进步,随即对课堂评价进行总结、归纳和反馈,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努力适应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法照顾班级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力消解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严重分化的两极矛盾,以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继而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王小亮.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习任务;跟踪管理
一、概述分层教学内涵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之相应的新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素质教育在不同个体上也表现出巨大差异,这也间接要求学校必须针对学生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材施教。那么,何谓“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为依据,然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层次,随即由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有效指导,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现如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极大差异,体现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接受水平以及生活体验等方面;第二,传统教学方式支撑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不平衡情况,造成原本信息技术基础优秀的学生表现愈来愈突出,原本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表现出更强的厌学情绪,长此以往更难回归教学的整体平衡。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最根本、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直面学生的优缺点,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具体路径分析
1.深入了解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要想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顺利且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在上课之初就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接受能力、信息技术基础以及心理需求等,然后按照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随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和练习测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此外,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均衡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分层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制订分层学习目标
之所以开展分层教学,是因为分层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老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撰写教案时就要想好一切可能,分层设计和制订课堂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在讲授“初识“WPS文字”一节内容时,将认识“WPS文字”窗口的组成、“WPS文字”启动方法及文档的保存方法视为初级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对WPS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将文本编辑、基本技能视为中等学习目标,让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和消化这一部分内容;将“WPS文字”的复杂文本编辑、文本资料处理等视为高级学习目标,不求学生能够娴熟掌握,了解即可。
3.竭力做好任务跟踪管理,实现多个层次管理
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除了要做好以上两项工作,还必须充分做好任务跟踪管理工作,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分层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疏导和激励,真正实现多个层次管理。具体来说,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任务的完成情况安排下一个任务,在此期间还要做好协调调动工作,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尽快适应新环境;要求老师对分层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分析,深入挖掘学习兴趣,制订每一层次学生独有的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4.教学评价据实坚持分层,激励肯定学生进步
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分层教学评价,一是为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二是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同一幅Word图文混排作品,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再给予不同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紧抓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看到每一层次学生的进步,随即对课堂评价进行总结、归纳和反馈,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努力适应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法照顾班级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力消解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严重分化的两极矛盾,以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继而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王小亮.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