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防暑养生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江南大部分地区进入“梅雨时节”,天气潮湿、闷热,既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又容易滋生细菌,故细菌性肠炎、食物中毒较多发生;而有些冠心病患者会因气压低、湿度大而诱发胸闷和心绞痛等,因此要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中暑要以防为先
  
  中暑容易发生在气温骤升、湿度也较高的时候。因此。老幼及体弱多病的人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出门最好戴上透气且能遮到颈部的帽子,穿上棉质的浅色衣物,及时补充水分(包括多食蔬菜水果);但切忌牛饮,注意劳逸结合。如在高温下出现头昏、胸闷、乏力、心慌、口渴、大量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恶心欲呕等症状,即可认定为中暑先兆,要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场所,如有可能,喝一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在有鲜芝麻叶的农村、城市郊区,还可就近取其叶,洗净后用开水冲泡,待凉后代茶饮,也有较好的防暑作用。如果出现中暑先兆后,又有面容潮红、皮肤干热、体温升高、脉搏细数等轻度中暑症状时,宜及时用冷毛巾外敷患者的额头,同时饮服清凉饮料及药物,如酸梅汤、西瓜汁、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或人丹丸。如果还有痉挛、昏迷等严重中暑症状,除用上法降温外,必须火速将患者送往医院急救。
  
  少食淡食多喝粥
  
  夏季还有一种多发病,中医称之为疰夏,主要表现为心烦身倦、体热食少,亦有“夏痿”(到了夏天就自感痿软无力、疲倦)之说。这是因为夏季暑湿之病气易乘虚而入,导致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胃纳欠佳、大便稀薄、微热嗜睡、胸闷不适、汗出较多、日渐消瘦。因为疰夏主要表现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故防治上宜避暑湿之气,适减食量,少进油腻,以保证胃肠正常功能。建议多喝粥,如绿豆粥、荷叶粥、薏米粥。也可用鲜藿香、佩兰各8克,焦大麦、飞滑石各30克,粉甘草3克共煎水代茶,每日一剂。连服3~5日。或用鲜藿香10克煎水,20分钟后除去藿香药渣,再加适量白米煮粥进食,至效为止。
  
  老人适当补点气
  
  对于在夏季常有倦怠、气短,被医生诊为气血双虚的老年人,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择用某些补气药,如生晒参、西洋参或黄芪等,以防暑益气、抗暑清热。生晒参味甘,能益气养血生津,亦可用党参代替:黄芪能补中益气、解除虚热、固表敛汗;西洋参可益气生津、清热润肺,缺时可用沙参或玉竹代替。这类补气药一般于夏天可水煎服或研末冲服,但服用时忌服萝卜、茶叶,服用参药剂量以每日1.0~1.5克为宜。服用1星期后,应停药数天。在整个夏季的服参总量以35克左右为宜。素有肾虚的老年人可酌用灵芝制剂、金匮肾气丸、胎盘丸等平补肾气药,以助元气、清湿热。不宜峻补,更忌乱补。
其他文献
基于G省某地方小煤矿农民工尘肺病问题的调查,探讨了农民工利益表达和集体行动双重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宏观的国际国内产业格局安排、资本的逻辑、地方政府的行动选择、农民工
陈应松以其“荆楚”尤其是“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独特的语言个性,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且语言个性愈来愈鲜明。小说较多地使用方言俚语和“四字句”。动词的应用是写作者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临床实践证明,除了口服药物、适当运动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有效方法。  玉米 除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含有矿物质(如磷、镁、钙、铁、硒等)以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1、B2、B6、E和胡蘿卜素等),富含纤维素。玉米油除含很多的亚油酸外,还含有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长期服用玉米油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是动脉粥样硬化
“年”字按古人的写法,是个象形字,有头有尾,四脚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是种可怕的不祥之兽。一岁之中,若没有遇见它,便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叫“过年”。又是一度“年”临近,人们又开始准备在吃上大作文章。节日应当怎么吃才能吃出健康来?或者反过来说,怎样吃才不损害健康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餐桌上越来越丰盛,酒席上的菜肴大多以鸡、鸭、鱼、肉、虾、
宫颈炎是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一般可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两大类。慢性宫颈炎因其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及病程迁延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女性的忽视。慢性宫颈炎以宫颈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