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多渠道地创设自由的、情感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拓宽,从而促成他们对作文产生爱写、想写的最佳心态。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 情感预设 ;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80-01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巧妙命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旧有的或本性中固有的情感,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及时练笔,使这些情感得以保鲜,最后在作文的训练中养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对作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在作文过程中抒发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因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冲动,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情感预设,调动情绪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文章前的心理预设,让学生心理情感达到一定程度饱和,情寓心中,由感而发,情绪处于一种心理高涨期,这种愉悦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写而写,一吐为快的积极情绪。只有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学生写文章由被动变主动,写出的文章包含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才能深刻感人,让人难忘。
巴金曾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情感。”如果作者,没有因事而发的情绪的酝酿,没有情感因素的触动,纵然形式华丽,写出的文章也不会出现以情动人的效果,只能是华而不实。巴金在谈到他创作《激流》三部曲时说,封建宗法对青年的束缚与迫害,使他义愤填膺,他进行创作小说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他拿起笔来写的。所以他又说:“一直到我在一九三一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
古之今诗人大家,弄诗吟诵,歌情舒怀,作品无不充满了情感,因情感人的诸多有力诗作,经得住岁月长河的考验,千百年来,经久未衰,传扬千古。所以,现代作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授叙述性、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让学生处在一种“愤悱”状态,教师适时引导预设、营造和渲染情感氛围,让学生于情、于景中,因事而悟,缘事而发,从而影响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灵感随之而生,处在一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状态,为文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三、开放评价,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個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加强学生作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学生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对世界、社会和生活了解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想象能力的发展,不敢大胆地实践。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内容,并开展课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生活。一方面,用实物作教材,积极培养学生现场作文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中,要写一篇关于建筑物的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对很多建筑物毫无了解,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即使有的学生能够理解,那也只是理论的、朦胧的,实难正确理解与掌握。于是,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建筑物。必要时给学生作相应的指导、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促进思维。通过参观、认识、了解,学生已能说出什么是建筑物,哪些东西属于建筑物,并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写出生动的写实文章。有序的课外实物观察,学生不仅懂得快,记得牢,而且激发了他们写作文的热情,也加强了写作文的教学过程。
五、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因此作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
参考文献
[1]蒋正华《让你的作文语言富有灵气》[J].语文天地;2008年10期
[2]牟金明《如何使作文教学更具实效性》[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3]李兆新《魏书生作文教学观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 情感预设 ;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80-01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巧妙命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旧有的或本性中固有的情感,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及时练笔,使这些情感得以保鲜,最后在作文的训练中养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对作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在作文过程中抒发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因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冲动,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情感预设,调动情绪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文章前的心理预设,让学生心理情感达到一定程度饱和,情寓心中,由感而发,情绪处于一种心理高涨期,这种愉悦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写而写,一吐为快的积极情绪。只有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学生写文章由被动变主动,写出的文章包含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才能深刻感人,让人难忘。
巴金曾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情感。”如果作者,没有因事而发的情绪的酝酿,没有情感因素的触动,纵然形式华丽,写出的文章也不会出现以情动人的效果,只能是华而不实。巴金在谈到他创作《激流》三部曲时说,封建宗法对青年的束缚与迫害,使他义愤填膺,他进行创作小说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他拿起笔来写的。所以他又说:“一直到我在一九三一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
古之今诗人大家,弄诗吟诵,歌情舒怀,作品无不充满了情感,因情感人的诸多有力诗作,经得住岁月长河的考验,千百年来,经久未衰,传扬千古。所以,现代作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授叙述性、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让学生处在一种“愤悱”状态,教师适时引导预设、营造和渲染情感氛围,让学生于情、于景中,因事而悟,缘事而发,从而影响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灵感随之而生,处在一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状态,为文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三、开放评价,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個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加强学生作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学生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对世界、社会和生活了解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想象能力的发展,不敢大胆地实践。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内容,并开展课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生活。一方面,用实物作教材,积极培养学生现场作文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中,要写一篇关于建筑物的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对很多建筑物毫无了解,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即使有的学生能够理解,那也只是理论的、朦胧的,实难正确理解与掌握。于是,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建筑物。必要时给学生作相应的指导、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促进思维。通过参观、认识、了解,学生已能说出什么是建筑物,哪些东西属于建筑物,并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写出生动的写实文章。有序的课外实物观察,学生不仅懂得快,记得牢,而且激发了他们写作文的热情,也加强了写作文的教学过程。
五、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因此作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
参考文献
[1]蒋正华《让你的作文语言富有灵气》[J].语文天地;2008年10期
[2]牟金明《如何使作文教学更具实效性》[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3]李兆新《魏书生作文教学观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