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宿州市埇桥区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耕地肥力,推广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机械、技术等落实不到位,对玉米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埇桥区农委对玉米密度、田间整齐度、可见叶、叶面积指数、病虫害发生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以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夏玉米;影响;生长;安徽宿州;埇桥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69-01
作物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肥效发挥缓慢且持久,对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据试验结果显示,每年还田小麦秸秆2 250~3 000 kg/hm2,10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加0.3~0.5 g/kg。
前几年,焚烧秸秆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动减弱,肥力减退,浪费了宝贵的有机质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宿州市埇桥区为了改变现状,保护环境和耕地肥力,秸秆禁烧力度逐年加大,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秸秆还田虽然有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诸多好处,但是由于机械、技术等落实不到位,给玉米生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为了切实掌握秸秆还田对当季玉米生长的影响,加快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指导玉米生产,埇桥区农委科技站人员于2014年7月28—31日在全区玉米主产区进行抽样调查,共16个样点。在调查中,科技站人员深入镇村和田间地头,与农户、农机手等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秸秆还田对玉米生产的实际影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秸秆还田情况
1.1 秸秆还田基本情况
宿州市埇桥区玉米种植面积9.120万hm2,秸秆全量还田面积5.219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7.23%,其中限茬切碎、地表灭茬面积4.273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6.85%,旋耕、灭茬还田面积0.947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0.38%;秸秆部分还田面积1.914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0.99%;秸秆未还田面积1.987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1.78%。
1.2 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上年小麦播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密度较大,秸秆量多,地面覆盖较厚,影响播种[2]。二是机械配套不足、粉碎不彻底、抛撒不匀、麦粒丢失较多、收获速度慢、旋耕较浅等均影响秸秆还田推广。
2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1 密度
在调查的16个样点中,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密度57 930株/hm2,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密度60 555株/hm2,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密度61 635株/hm2。玉米平均密度秸秆全量还田比秸秆未还田少3 705株/hm2,减少6.01%,差异显著;玉米平均密度秸秆全量还田比秸秆部分还田少2 625株/hm2,减少4.33%,差异较显著;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密度与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密度基本持平,无明显差异。
2.2 整齐度
2014年玉米整体整齐度一般,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整齐度78.3%,比秸秆部分还田、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整齐度(90.1%)降低11.8个百分点,差异明显。由于2014年小麦秸秆量较大,地表覆盖较厚,玉米播种时机械不统一、不配套,造成播种质量不好,玉米出苗后一直干旱少雨,旋耕、灭茬还田的玉米抗旱性较差,造成秸秆全量还田的玉米整体密度、整齐度偏差。
2.3 可见叶
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部分还田、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可见叶15.6~17.0片,无明显差异。
2.4 叶面积指数
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2.91,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2.88,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2.89,无明显差异。
2.5 病虫害
病害暂未明显发生。
虫害主要有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玉米螟:平均百株虫数0.36只,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部分还田、秸秆未还田的玉米无明显差异。二点委夜蛾: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8.42头、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2.13头、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1.91头。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是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的3.95倍,是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的4.41倍。可见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利于二点委夜蛾的栖息、繁殖,而且不利于防治,造成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
2.6 灌浆
籽粒灌浆时间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粒重。玉米籽粒灌浆时间一般由玉米的品种决定,栽培措施对灌浆速率则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根据有关试验表明,不同栽培技术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授粉后13~30 d维持较高的灌浆强度,变化不明显,但随着灌浆期的持续,秸秆不还田不施肥的处理灌浆速率下降迅速,秸秆还田、优化施氮的处理还能维持一段较高速率的灌浆,说明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都有增加灌浆速率、延长高速灌浆持续期的作用[4]。
3 建议
一是小麦秸秆应部分还田,既起到提高土壤养分作用,又有利于玉米生长,减少病虫草害。二是旋耕还田、灭茬还田的玉米应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时与玉米争氮,影响玉米生长。三是旋耕还田、灭茬还田时应加深耕层,并且镇实,必要时浇水沉实,避免土壤过于疏松,抗旱性差。四是秸秆还田应注重苗期虫害的防治。五是据宿州市埇桥区试验,小麦留高茬(25~30 cm)不影响玉米生长,且地表秸秆量少,有利于小麦收获及秸秆全量还田,应加以推广应用,并推广配套播种机械。
4 参考文献
[1]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870-871.
[2] 郭永英,吴媛媛,李轶群,等.淮北地区小麦秸秆还田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417.
[3] 霍竹,王璞,邵明安.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4):33-38.
[4]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618-623.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夏玉米;影响;生长;安徽宿州;埇桥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69-01
作物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肥效发挥缓慢且持久,对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据试验结果显示,每年还田小麦秸秆2 250~3 000 kg/hm2,10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加0.3~0.5 g/kg。
前几年,焚烧秸秆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动减弱,肥力减退,浪费了宝贵的有机质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宿州市埇桥区为了改变现状,保护环境和耕地肥力,秸秆禁烧力度逐年加大,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秸秆还田虽然有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诸多好处,但是由于机械、技术等落实不到位,给玉米生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为了切实掌握秸秆还田对当季玉米生长的影响,加快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指导玉米生产,埇桥区农委科技站人员于2014年7月28—31日在全区玉米主产区进行抽样调查,共16个样点。在调查中,科技站人员深入镇村和田间地头,与农户、农机手等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秸秆还田对玉米生产的实际影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秸秆还田情况
1.1 秸秆还田基本情况
宿州市埇桥区玉米种植面积9.120万hm2,秸秆全量还田面积5.219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7.23%,其中限茬切碎、地表灭茬面积4.273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6.85%,旋耕、灭茬还田面积0.947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0.38%;秸秆部分还田面积1.914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0.99%;秸秆未还田面积1.987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1.78%。
1.2 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上年小麦播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密度较大,秸秆量多,地面覆盖较厚,影响播种[2]。二是机械配套不足、粉碎不彻底、抛撒不匀、麦粒丢失较多、收获速度慢、旋耕较浅等均影响秸秆还田推广。
2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1 密度
在调查的16个样点中,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密度57 930株/hm2,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密度60 555株/hm2,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密度61 635株/hm2。玉米平均密度秸秆全量还田比秸秆未还田少3 705株/hm2,减少6.01%,差异显著;玉米平均密度秸秆全量还田比秸秆部分还田少2 625株/hm2,减少4.33%,差异较显著;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密度与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密度基本持平,无明显差异。
2.2 整齐度
2014年玉米整体整齐度一般,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整齐度78.3%,比秸秆部分还田、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整齐度(90.1%)降低11.8个百分点,差异明显。由于2014年小麦秸秆量较大,地表覆盖较厚,玉米播种时机械不统一、不配套,造成播种质量不好,玉米出苗后一直干旱少雨,旋耕、灭茬还田的玉米抗旱性较差,造成秸秆全量还田的玉米整体密度、整齐度偏差。
2.3 可见叶
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部分还田、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可见叶15.6~17.0片,无明显差异。
2.4 叶面积指数
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2.91,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2.88,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2.89,无明显差异。
2.5 病虫害
病害暂未明显发生。
虫害主要有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玉米螟:平均百株虫数0.36只,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部分还田、秸秆未还田的玉米无明显差异。二点委夜蛾: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8.42头、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2.13头、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1.91头。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是秸秆部分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的3.95倍,是秸秆未还田玉米平均百株虫数的4.41倍。可见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利于二点委夜蛾的栖息、繁殖,而且不利于防治,造成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
2.6 灌浆
籽粒灌浆时间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粒重。玉米籽粒灌浆时间一般由玉米的品种决定,栽培措施对灌浆速率则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根据有关试验表明,不同栽培技术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授粉后13~30 d维持较高的灌浆强度,变化不明显,但随着灌浆期的持续,秸秆不还田不施肥的处理灌浆速率下降迅速,秸秆还田、优化施氮的处理还能维持一段较高速率的灌浆,说明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都有增加灌浆速率、延长高速灌浆持续期的作用[4]。
3 建议
一是小麦秸秆应部分还田,既起到提高土壤养分作用,又有利于玉米生长,减少病虫草害。二是旋耕还田、灭茬还田的玉米应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时与玉米争氮,影响玉米生长。三是旋耕还田、灭茬还田时应加深耕层,并且镇实,必要时浇水沉实,避免土壤过于疏松,抗旱性差。四是秸秆还田应注重苗期虫害的防治。五是据宿州市埇桥区试验,小麦留高茬(25~30 cm)不影响玉米生长,且地表秸秆量少,有利于小麦收获及秸秆全量还田,应加以推广应用,并推广配套播种机械。
4 参考文献
[1]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870-871.
[2] 郭永英,吴媛媛,李轶群,等.淮北地区小麦秸秆还田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417.
[3] 霍竹,王璞,邵明安.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4):33-38.
[4]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61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