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金陵通传》记载:南北朝时期,出现一种印有淡色图案的纸张,画面简洁素雅、若隐若现,毫不影响浓墨重彩书写描画,颇得文人骚客钟爱。到唐宋时代,这种纸张已成为题诗作画的专用“笺纸”,经能工巧匠精雕细刻、套色彩印,涌现出许多精品,如:唐代“薛涛笺”,宋代“芦雁笺”,明代“清江笺”等。
史上许多知名画师都曾亲绘笺纸,如唐吴道子、宋刘松年、元曹知白、清汪士慎、吴南愚等。民国年间,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都专画过笺纸。后来,随着钢笔书写普及,油彩、水粉等画技的涌入,加之机械取代手工造纸,堪称木刻版画鼻祖的笺纸开始衰落。
1931年冬天,郑振铎回到上海,到鲁迅寓所看望时,鲁迅说道:“木刻画如今是末路了,但还保全在笺纸上。不过,也难说,保全得不会久。”他拿出不久前在北平购得的彩色笺纸给郑振铎看,说道:“要有人把一家家南纸店所出的笺纸搜罗一下,用好纸印刷个几十部,作为笺谱,倒是一件好事。”鲁迅还说这事得住在北平的人才能做,他自己在上海没法进行。郑振铎当场将任务担负下来,但提出他只负责搜集,由鲁迅负责选择。此后,郑振铎将一包一包购得的笺样送到上海,经鲁迅选择后,再一包一包地寄回。
当时,上海、北平等城市的一些纸店虽刻印、出售笺纸,但因使用的人逐渐减少,品种也日趋单调。鲁迅感到,应抓紧搜集古今笺纸精品,整理成册,让古老的刻版艺术得以保存。有一次,郑振铎因事将搜集笺纸的事耽搁了两三个月,鲁迅来信说:“这事我们得赶快做,否则,要来不及做,或轮不到我们做。”
“笺谱”刻版、印刷、装订都要自费,需一笔不小的支出,但鲁迅胸有成竹,他刚与青光书局签订一部书稿出版协议,稿费足以做“笺谱”出版费用。
起初,鲁迅和郑振铎以为,两人收藏的笺纸加起来近千种,已拥有相当数量,但开始选编却发现,笺纸虽年代不同,但多数题材重复,如“荷莲”有60多种、“造像”有50余种、“松鹤”有30多种。两人商定,雷同题材择精品,入选不超5种,这样一来,他俩收藏的笺纸仅选出120余种,数目大缺。
当时,郑振铎在燕京大学的教务繁忙,稍有空闲,就去古旧书市搜集笺纸,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一日,狂飙怒号,天色惨淡可怜,一阵风沙扑脸而来,赶紧闭了眼儿,已被细尘潜入,眯着,睁不开来,集到几页笺纸,却也值了。”
有一天,他在旧书摊发现几册刻版佛经,全用造像、佛殿、禅塔等图案的笺纸印制,问经书何来?摊主说:法源寺僧人卖的,已被书贩收走许多。
郑振铎忙赶到宣武门外的法源寺,多经探问方知:大雄殿的佛像初塑时,背后留有空腔,内置经卷、历本等,以祈灵验。如今乱世,一些无良僧人竟把经卷偷出来变卖。
又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收购经卷的书贩,从他手中购得古版佛经200余卷,从中选出宋、元、明年间笺纸130余种,极大充实了“笺谱”。
经半年多艰辛努力,郑振铎陆续搜集到笺纸500余种,分多次寄给鲁迅,最后选定332种。鲁迅在出版后的笺谱“序言”中写道:“北平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
鲁迅与郑振铎为《北平笺谱》遴选镌印、装订发行、征订赠阅等事宜通信15次,对印纸、目录、页型以至格式、页码等细节反复商议。比如封面题字,魯迅信中说:“第一页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最后确定请辅仁大学教授沈兼士题写。对于尾页落款,郑振铎则建议:“末后附一页,记明某年某月印造一百部,此为第某某部。”
1933年9月,分为人物、山水、鸟兽、花果、殿阁、造像等15类,集成6卷的《北平笺谱》选编就绪,开始联系刻印出版。郑振铎找到琉璃厂印制笺纸的名店清秘阁,请掌柜核算一下刻印100套要多少钱,算出来的结果是,最少要1000银元。
郑振铎一听呆了,这几乎是自己的三年薪水,鲁迅先生虽有稿费,也恐难承受如此天价!他又来到荣宝斋,经理王仁山不但热衷古籍收藏,对木刻版画也充满兴趣,他看过《北平笺谱》图稿,为古今笺纸的琳琅雅致、清隽华美大为叹服,也被编者保护传统艺术的付出深深打动,他说:“雇工刻版要400银元,纸墨、装订费用由本店承担,但有个条件,笺谱刻版要归荣宝斋所有,日后再印,您不能干涉。”
郑振铎立即致信鲁迅商议,没几天鲁迅回信道:答应王仁山的条件,青光书局已出版我的文集《两地书》,稿费恰好400银元,到账就支付刻版费用。
1933年12月,北平知名刻工老西张、板儿杨等人精雕细琢的《北平笺谱》出版,套色彩印、布函套封,精美大气。鲁迅、郑振铎各撰序言,由书界名人魏建功(天行山鬼)和郭绍虞分别笔录。
鲁迅在“序言”中说:“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缕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确如鲁迅所言,《北平笺谱》虽非鸿篇巨制,却在一幅幅玲珑典雅的微景简画中,展现出刻版彩印的千年发展历程,以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与学术价值,筑就一道“中国木刻史”和“绘画刻缕盛衰”的艺术长廊。
(编辑 黄艳)
作者:锦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史上许多知名画师都曾亲绘笺纸,如唐吴道子、宋刘松年、元曹知白、清汪士慎、吴南愚等。民国年间,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都专画过笺纸。后来,随着钢笔书写普及,油彩、水粉等画技的涌入,加之机械取代手工造纸,堪称木刻版画鼻祖的笺纸开始衰落。
1931年冬天,郑振铎回到上海,到鲁迅寓所看望时,鲁迅说道:“木刻画如今是末路了,但还保全在笺纸上。不过,也难说,保全得不会久。”他拿出不久前在北平购得的彩色笺纸给郑振铎看,说道:“要有人把一家家南纸店所出的笺纸搜罗一下,用好纸印刷个几十部,作为笺谱,倒是一件好事。”鲁迅还说这事得住在北平的人才能做,他自己在上海没法进行。郑振铎当场将任务担负下来,但提出他只负责搜集,由鲁迅负责选择。此后,郑振铎将一包一包购得的笺样送到上海,经鲁迅选择后,再一包一包地寄回。
当时,上海、北平等城市的一些纸店虽刻印、出售笺纸,但因使用的人逐渐减少,品种也日趋单调。鲁迅感到,应抓紧搜集古今笺纸精品,整理成册,让古老的刻版艺术得以保存。有一次,郑振铎因事将搜集笺纸的事耽搁了两三个月,鲁迅来信说:“这事我们得赶快做,否则,要来不及做,或轮不到我们做。”
“笺谱”刻版、印刷、装订都要自费,需一笔不小的支出,但鲁迅胸有成竹,他刚与青光书局签订一部书稿出版协议,稿费足以做“笺谱”出版费用。
起初,鲁迅和郑振铎以为,两人收藏的笺纸加起来近千种,已拥有相当数量,但开始选编却发现,笺纸虽年代不同,但多数题材重复,如“荷莲”有60多种、“造像”有50余种、“松鹤”有30多种。两人商定,雷同题材择精品,入选不超5种,这样一来,他俩收藏的笺纸仅选出120余种,数目大缺。
当时,郑振铎在燕京大学的教务繁忙,稍有空闲,就去古旧书市搜集笺纸,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一日,狂飙怒号,天色惨淡可怜,一阵风沙扑脸而来,赶紧闭了眼儿,已被细尘潜入,眯着,睁不开来,集到几页笺纸,却也值了。”
有一天,他在旧书摊发现几册刻版佛经,全用造像、佛殿、禅塔等图案的笺纸印制,问经书何来?摊主说:法源寺僧人卖的,已被书贩收走许多。
郑振铎忙赶到宣武门外的法源寺,多经探问方知:大雄殿的佛像初塑时,背后留有空腔,内置经卷、历本等,以祈灵验。如今乱世,一些无良僧人竟把经卷偷出来变卖。
又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收购经卷的书贩,从他手中购得古版佛经200余卷,从中选出宋、元、明年间笺纸130余种,极大充实了“笺谱”。
经半年多艰辛努力,郑振铎陆续搜集到笺纸500余种,分多次寄给鲁迅,最后选定332种。鲁迅在出版后的笺谱“序言”中写道:“北平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
鲁迅与郑振铎为《北平笺谱》遴选镌印、装订发行、征订赠阅等事宜通信15次,对印纸、目录、页型以至格式、页码等细节反复商议。比如封面题字,魯迅信中说:“第一页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最后确定请辅仁大学教授沈兼士题写。对于尾页落款,郑振铎则建议:“末后附一页,记明某年某月印造一百部,此为第某某部。”
1933年9月,分为人物、山水、鸟兽、花果、殿阁、造像等15类,集成6卷的《北平笺谱》选编就绪,开始联系刻印出版。郑振铎找到琉璃厂印制笺纸的名店清秘阁,请掌柜核算一下刻印100套要多少钱,算出来的结果是,最少要1000银元。
郑振铎一听呆了,这几乎是自己的三年薪水,鲁迅先生虽有稿费,也恐难承受如此天价!他又来到荣宝斋,经理王仁山不但热衷古籍收藏,对木刻版画也充满兴趣,他看过《北平笺谱》图稿,为古今笺纸的琳琅雅致、清隽华美大为叹服,也被编者保护传统艺术的付出深深打动,他说:“雇工刻版要400银元,纸墨、装订费用由本店承担,但有个条件,笺谱刻版要归荣宝斋所有,日后再印,您不能干涉。”
郑振铎立即致信鲁迅商议,没几天鲁迅回信道:答应王仁山的条件,青光书局已出版我的文集《两地书》,稿费恰好400银元,到账就支付刻版费用。
1933年12月,北平知名刻工老西张、板儿杨等人精雕细琢的《北平笺谱》出版,套色彩印、布函套封,精美大气。鲁迅、郑振铎各撰序言,由书界名人魏建功(天行山鬼)和郭绍虞分别笔录。
鲁迅在“序言”中说:“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缕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确如鲁迅所言,《北平笺谱》虽非鸿篇巨制,却在一幅幅玲珑典雅的微景简画中,展现出刻版彩印的千年发展历程,以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与学术价值,筑就一道“中国木刻史”和“绘画刻缕盛衰”的艺术长廊。
(编辑 黄艳)
作者:锦州市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