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信息时代的特点,提出将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四大专题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应贯穿于四年之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创意思维,以适应时代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铸造创新性实干型人才。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 信息时代 实践教学 校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十几年来,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构建了海量数据、信息共享的平台,信息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对于高校的教学来说,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后,教师为学生讲授和传递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学生借助网络,能收集到大量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和设计案例,能更好地开拓思维。但笔者在教学和设计实践中也意识到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在设计思维和实操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1 信息时代的弊端
  1.1 过度依赖网络
  当老师布置设计题目后,很多学生第一反映就是上网查找相关案例信息。在查阅了几个甚至几十个案例后,再来思考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做的结果是设计思路受到已有案例的影响和束缚,难以有所突破和创新。
  1.2 缺乏亲身体验
  设计与美术作品创作一样需要对生活的体验,不同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是,设计是一种服务,是基于问题的求解,没有经过充分的项目实践,将不可能有好的设计作品。不少学生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尺度、空间、物理性能等缺乏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设计作品停留在形式的表达,对于功能需求、制作工艺、材质、空间尺度等设计要素考虑不足,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实践和体验。
  2 四大专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简述
  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和利弊,探索适合处于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创意思维。笔者认为,设计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生活,设计引领生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设计师不能闭门造车,要为学生创造外出体验和亲身感受的条件和机会,把学生放出去开阔视野,感受各种人文气息,了解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寻求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以便更好地领悟课堂所学的知识,做到“既放出去又收回来”,实现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去思考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表现的手法。①依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本文将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四大专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想,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把这四大专题实践贯穿在四年的教学中,具体如下:
  2.1 专业采风
  专业采风是针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结合专业基础课开设的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采风,如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到典型的古镇或民居聚落写生建筑,和实地测量,根据测量的尺度数据画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装饰细节图,同时用艺术表现的手法画出环境效果图。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几点,一是让学生感受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当地建筑和室内装饰形成的缘由;二是学生在现场感受空间尺度又实地测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体量感的认知;三是把所见所闻用速写或水彩、水粉等方式画出来,印象深刻,为以后的设计积累素材。②
  2.2 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针对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参观、考察、调研,如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到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参观有代表性的设计工程。用速写或摄影的形式记录参观的内容和过程,并结合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信息,了解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表达。这种实践教学能把网络的信息与实际的工程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学习的方向。
  2.3 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是针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全面进入专业课学习时进行的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参观,与认识实习的区别在于选一至两个参观点深入细致分析。要分析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功能分区、色彩搭配、材质搭配和性能、施工工艺、空间尺度、灯光布置等。如有些学生在做设计时始终对各种空间的照明要求不理解,即使知道要求了,也不知如何选择和布置灯具,空间的照度、色温、灯具的显色性如何等等。在专业调研实践中,除了在现场中感受光影营造的氛围,观察灯具布置的位置距离,还要测一测照度等,这样才能把课堂上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知识和空间环境结合起来,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依据。③
  2.4 现场实习
  现场实习是针对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在基本学完专业课后安排学生到设计公司实习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运作中,把所学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自从高校扩招以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现场实习环节难以集中安排到几家指定单位实习,通常都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由于实习单位的规模有一定差距,公司运营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实习生在实习期只参与绘图,实习内容较为单一,有些单位给学生提供了从与甲方沟通到设计再到施工全程跟进实习。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现场实习,都创造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关键是在整个实习阶段,教师应与学生和实习单位保持联系,把控实习过程,积极参与和及时辅导。④通过现场实习环节,学生就能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辅相成。
  3 四大专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多;另一方面是毕业生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实操动手能力弱和学生们做设计要么呆板没创意,要么爱玩概念,追求视觉表现,而在功能使用上不切实际,造成很多用人单位不乐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所以,构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四大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考虑了与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具有分散性,从对事物的认知上具有递进性,从实习地点的选择上具有广泛性。具体分析如下:   3.1 分散性
  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校外实践环节分成四个部分,分散到每一学年,这一点与当前很多高校在实行的“3+1”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3+1”通常是前面三年在学校上课,最后一年全年在校外公司实习。⑤这样的弊端就是前三年与实践联系不足,最后一年完全在公司上班,成了所谓的“放养”,学生们很少再回到学校来学习,变成“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四年的本科教学实际变成三年。而上述提出的四大实践环节是每年安排二至三周校外实习,现场实习时间可加长,大约一个月,做到“既放出去,又收回来”,放出去实习,又再回到学校来学习。
  3.2 递进性
  在专业采风环节对建筑和装饰的认识只是表象的;认识实习是广泛参观经典的建筑、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专业调研是聚焦一两个工程深入分析;现场实习是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四次校外实践的内容安排从认识建筑到广泛参观,再到聚焦分析,直至参与设计工程项目,是一个严谨的递进过程,既做到感性和理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与课堂教学中从基础课到专业课逐渐深入递进相对应,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特性。
  3.3 广泛性
  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由于历史、文化、民族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在前三年校外实习地点的选择上要从帮学生开阔视野的角度考虑,尽量选择地域跨度大,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不同的实习地点。如第一年在华东实习,第二年在华北,第三年在西南,第四年在学校所在的城市,这样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几个地域的建筑形式和装饰特点就有过亲身体验,开阔的视野更有助于开拓创意思维。
  4 结论
  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互联网在信息共享和传递方面带来的便利,也要重视亲身体验和实地感受。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学校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造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创新的综合能力,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时代的需求。⑥
  本文为2012年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J2012026)
  注释
  ① 黄华明,吴傲冰,王萍.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3-6;16.
  ② 吴傲冰.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220-221.
  ③ 吴傲冰,王萍,黄华明.艺术设计专业强势本科的打造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08(7):58-59.
  ④ 吴傲冰,王萍,黄华明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06(21):84-85.
  ⑤ 黄华明,吴傲冰.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教学的理性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
  ⑥ 吴傲冰,黄华明.艺术设计专业实操环节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17).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术性尝试,毕业论文的撰写是进行专业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的过程。为了确保这一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和方式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风、学风教育,并加强过程监控,使指导教师和学生理解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做好毕
期刊
摘 要 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有的较相似,有的则相差十万八千里。要解决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很难解决所有困难的,译者必须要从文化层面入手恰当处理中外文字上的差异,因此,无论是建立还是利用汉英平行语料库的信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都是画龙点睛的部分。  关键词 汉英平行语料库 汉语文化负载词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文
期刊
摘 要 高职学校不同于大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与大学生有一定差距,目前,高职学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对辅导员定位不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不清,导致一些工作开展不到位。本文结合高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为辅的工作方式,高效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 高职学校 辅导员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学校学生的特殊
期刊
摘 要 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师生关系 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当今社会一大热点话题,是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一种必然关系,它反映了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
期刊
摘 要 同一所学校的来自城乡家庭的中学生在服装消费水平、在服装品牌消费、在追求服装时尚、在选择购买服装场所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会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不健康的服装消费心理。不健康的服装消费心理会影响中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业成绩。学校统一制服,不仅利于消除中学生不健康的服装消费心理和形成良好的服装消费方式,而且利于中学生专心学业,养成超凡脱俗的、平等待人的人格。  关键词 城乡家庭 中学生服装消
期刊
摘 要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的著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没有专门的道德教育教材,缺乏对道德基础知识系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缺乏实践教学。本文就《弟子规》对中医院校学生医德修养影响研究做出设计思路,为后期进一步探讨做前提研究。  关键词 《弟子规》 中医院校 医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本质是把知识传递放到了课前,知识内化放到了课中和课后。文章从四川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入手,指出课前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开列问题或任务清单,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指导学习;课中以问题解决或任务驱动为核心,充分互动,排疑解惑,并适时练习或实践;课后总结巩固,提升知识内化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期刊
摘 要 “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使其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新平台。运用“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诸多的优势,要坚持观念、方法、机制的创新,把握“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可控性和以人为本原则,不断探索运用新媒体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医学技术上“高、专、精”的人才,在思想上也要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因此医学院校通过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方法培养出德业双修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能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医德形成的重要性  医学
期刊
摘 要 为了提高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利用Matlab软件优化教学过程,给出了控制系统建模、分析的教学应用实例。教学实践表明,Matlab仿真技术拓展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思路,很好地辅助了教学过程。  关键词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仿真 建模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院校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