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改性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共性能

来源 :硅酸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简单易操作的湿法包覆制备了以纳米硅粉体和石墨(G)为主要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石墨烯(GR)的Si/C@GR/G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组分配比对复合材料的成分、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体积膨胀得到缓解.当复合材料中硅质量分数为10%,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730 mA·h/g,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经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稳定维持在500 mA·h/g左右,也展现了良好的倍率性能,首次Coulombic效率达到87.27%,相比纯硅不足70%的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The delivery of excessive fine sediment (particles < 2 mm in diameter) to rivers can cause serious deleterious effects to aquatic ecosystems and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o be one of the leading con-tributors to the degradation of rivers globally. Despite a
基于全牛顿步和中心路径,给出了线性权互补问题的全牛顿步内点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多项式时间复杂度.数值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通过水热法用Cu2+置换酸活化凹凸棒石黏土(Pal)八面体阳离子实现晶格重建(Cu-Pal),过量的Cu2+经过溶液pH值调变和煅烧后,在Cu-Pal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铜量子点(CuO QDs),从而制备出CuO QDs/Cu-Pal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固氮,考察了Cu2+用量对凹凸棒石微观形貌、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Cu-Pal具有更窄的带隙,将光响应范围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当Cu2+含量超过5%(质量分数)时,Cu-Pal表面的CuO QDs由于窄带隙(1.2 eV)增强
以锌渣和偏高岭土为原料,磷酸为激发剂制备地质聚合物(ZMG).研究原料配比对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孔径分布的影响.将所制地质聚合物应用于Fenton-like催化降解直接铜盐蓝2R模拟染料废水,系统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pH值、H2O2浓度对染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锌渣占比为50%(质量分数)地质聚合物样品(ZMG-50)的7d抗压强度可达19.9 MPa;锌渣可消除地质聚合物的机械孔、改善介孔结构、提高比表面积.催化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8g/L、pH值为2.5、H2O2
将机械力化学改性后的凹凸棒石和硅灰石粉体添加到聚四氟乙烯(PTFE)中,通过机械搅拌、冷压烧结制成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同步热分析、偏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邵氏硬度计和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其摩擦磨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添加凹凸棒石和硅灰石后,PTFE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玻璃转化温度降低,硬度增加,摩擦系数稍有增加但磨损率显著降低.研究认为,凹凸棒石和硅灰石有利于金属摩擦副表面转移膜的形成,有效改善了PTF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获得四氧化三铁(Fe3O4)@水化硅酸钙(CSH)纳米片复合吸附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吸附剂-光催化剂”转变策略:Fe3O4@CSH吸附剂分离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后,回收再利用为光催化剂用于CO2还原.结果 表明:受益于CSH纳米片的超高比表面积和强离子交换能力,Fe3O4@CSH吸附剂能够高效去除重金属离子Zn2+、Cu2+、Co2+、Ni2+、Pb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3、142、150、179、343 mg/g;富集重金属离子的Fe3O4@CSH吸附剂在可见光下能够有效还原CO2
通过调控前驱体三聚氰胺和尿素比例采用热聚合法得到一系列厚度可控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积测试、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纳米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的性能.结果 表明:当三聚氰胺和尿素比例为1∶8时g-C3N4最薄(1∶8-CN),厚度仅为3.518 nm,同时1∶8-CN的比表面积是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的g-C3N4(M-CN)的7倍.光电学分析表明,1∶8-CN具有更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在
以活性炭为硬模板,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具有类球形结构的silicalite-1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BET比表面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研究了活性炭用量对silicalite-1分子筛的影响.结果 表明:利用活性炭表面的羟基,与硅酸形成C—O—Si键,并沿着活性炭表面生长、聚集,焙烧后形成类球形silicalitc-1分子筛,其中添加10%(质量分数)活性炭所制备的类球形silicalite-1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均一的颗粒尺寸.
通过在晶种液中引入多羟基的SiO2-ZrO2纳米溶胶,提高在大孔α-Al2O3载体上晶种层的连续性,从而制备出高性能的丝光沸石膜.研究了晶种中SiO2-ZrO2溶胶的添加量对晶种层及沸石膜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晶种中添加SiO2-ZrO2溶胶制备的丝光沸石膜与未添加的相比,均表现了较高分离性能.随着含量的增加,通量和分离因子稍有下降.当晶种中添加0.5%(质量分数)的SiO2-ZrO2溶胶时,75℃渗透汽化分离90%(质量分数)的乙酸/水溶液,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可分别达到0.94 kg/(m2·h)和52
阳离子交换量(CEC)是黏性土重要的物理化学指标,可以用来表征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亚甲基蓝吸附法能够快速测定黏性土的CEC.因此,采用亚甲基蓝吸附法(MB法)、氯化铵-氨水交换法(氨法)、氯化钡缓冲液法(钡法)3种方法对几种典型黏性土的阳离子交换量进行了测试与对比,探究MB法的适用性.结果 表明:氨法和钡法测试的结果较为一致,而MB法较氨法和钡法而言,在低CEC时测试结果偏低,高CEC时测试结果偏高.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亚甲基蓝分子对黏性土的吸附行为,发现当CEC值较低时(小于40 mmol/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