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职业》:当前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刘宝民:我认为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学生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为应试教育还帐;二是认识问题。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三是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
鉴于此,我主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树立以下几种德育观念:
一是“德育为首”的观念;二是树立大德育、整体性的德育观念。要将学校德育工作置于学校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全员参与,从而使德育的各项工作形成合力。尤其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他们是一线德育工作者,做好学生的管理与德育工作有许多便利条件;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发展的德育观念。要彻底改变防范型的德育观,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使他们自觉把社会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道德需要;四是双向互动式的道德观念。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为师生双方互动交流搭建宽广的平台,树立双向互动的德育观念。要充分利用年青用户占大多数的网络这一形式。
《教育与职业》:许多人都说,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和受害者。这些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缺乏自信,难以摆脱“失败者”的阴影,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刘宝民:我们的生源状况,在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可能恢复到1998年以前的水平。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长期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爱心、耐心引导他们转变“失败者”的心态,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赞赏: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需要爱。爱,是德育工作的本质。恢复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平等看待他们,绝对不能有任何歧视;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也就是让他们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三是在教育教学环节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四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浙江衢州中专的校长翁孝川对老师提出要求:要蹲下来看学生。山东淄博桓台职业中专将数学、英语的考试卷面分数由100分提高到160分,学生很容易得70—80分。这都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很好尝试。
《教育与职业》:据说教育部准备启动新的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能否就这方面的情况做个介绍?
刘宝民:我们目前的确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进行过两次重大改革:第一轮是1993年,第二轮是2001年。从第二轮课程改革开始到现在,我们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本轮德育课程改革就是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本轮课程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内容纳入德育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常识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二是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突出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法治意识;三是在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体现“三贴近”原则,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刘宝民:我认为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学生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为应试教育还帐;二是认识问题。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三是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
鉴于此,我主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树立以下几种德育观念:
一是“德育为首”的观念;二是树立大德育、整体性的德育观念。要将学校德育工作置于学校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全员参与,从而使德育的各项工作形成合力。尤其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他们是一线德育工作者,做好学生的管理与德育工作有许多便利条件;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发展的德育观念。要彻底改变防范型的德育观,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使他们自觉把社会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道德需要;四是双向互动式的道德观念。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为师生双方互动交流搭建宽广的平台,树立双向互动的德育观念。要充分利用年青用户占大多数的网络这一形式。
《教育与职业》:许多人都说,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和受害者。这些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缺乏自信,难以摆脱“失败者”的阴影,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刘宝民:我们的生源状况,在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可能恢复到1998年以前的水平。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长期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爱心、耐心引导他们转变“失败者”的心态,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赞赏: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需要爱。爱,是德育工作的本质。恢复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平等看待他们,绝对不能有任何歧视;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也就是让他们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三是在教育教学环节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四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浙江衢州中专的校长翁孝川对老师提出要求:要蹲下来看学生。山东淄博桓台职业中专将数学、英语的考试卷面分数由100分提高到160分,学生很容易得70—80分。这都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很好尝试。
《教育与职业》:据说教育部准备启动新的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能否就这方面的情况做个介绍?
刘宝民:我们目前的确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进行过两次重大改革:第一轮是1993年,第二轮是2001年。从第二轮课程改革开始到现在,我们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本轮德育课程改革就是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本轮课程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内容纳入德育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常识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二是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突出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法治意识;三是在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体现“三贴近”原则,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