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l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教师要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脉搏,围绕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成长进步出发,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放大语文教学的功能与效用。因此,教师要研究语文学科的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脉搏,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记、多背、多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表达、书写、阅读习惯,能够运用自如,生成自身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与学生谈心交友,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爱好、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按需而导,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一、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听,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往往会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与写的能力,轻视、忽略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的学习思绪还停留在上一环节中,教师就开始进入下一环节,学生的思维节奏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却没有听进去;有的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往往只顾自己表达并不注意别人说的是哪些内容,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笔者总结了教师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第一,要求学生在上课时,集中精神、认真听讲,逐步培养学生听的技巧,提高自己听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发,让学生学会“听”,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听得机智,听出“话中之话、言下之意”。
   第二,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提供想的时间、问的机会。在课文内容讲解上做到突出中心、明确重点、贴近需求;在语言表达上做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起承转合,脉络清晰。
   第三,注重创设学生善“听”的情境,让学生上课时学会倾听,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意见,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消化,使学生的耳朵变得灵敏,听出对错优劣。为了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笔者通过多媒介的方法,引进图片、幻灯、录像、电影,在形象感觉中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第四,多方面加强学生“听”的训练。比如课前讲演。每次语文课,先让一位学生“讲”(新闻、故事、即兴演讲都可),其他同学“评”,培养大部分学生“听”的能力。再如“听评”作文。把学生一些代表性的习作在课堂上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学会理解,明白文章好的方面,听出文章存在的问题。
   笔者还曾尝试把“阅读理解”改成“听读理解”,在明确“听”的要求和适当的提示之下,朗诵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让学生集中精力倾听之后,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完成答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说,提高学生说的水平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组织词语,表达思想,把自身的思想见解通过文字、口语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学会“说”,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说话水平,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说”的水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无论是主动发言还是被动发言,会前言不搭后语、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句不成句,不能令人满意。为不断提高学生“说”的水平,教师要用鼓励的话语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树立信心,勇敢地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利用课前、课后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进行小结,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空白地方进行补充,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即兴作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点,让学生“说”得有味道、有激情、有意义。我认真聆听学生说,对一些能说会道善说的学生,适当地提出口语修辞练习,让学生说出有文采的语句;对一些不善表白的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启发,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训练学生说的技能,提高学生说的水平。如笔者在教学《春》一文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表演,让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其他同学边读边听,以读激情,以听悟情,体会感悟春天的美,在全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切的感受后,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说来检验学生听的效果,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感受春的生机、春的美丽、春的诗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读,提高学生读的本领
   书作为人类文明交流的载体,具有广阔的时空性,丰富的人文性,广泛的实用性,为帮助青少年学生更为详细、详尽地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与古人对话,与今人交流。陶冶情操,增长阅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断提高学生“读”的本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从报刊、杂志、网络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使自身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满足学生不断成长的欲望,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进步同频共振,一齐提高,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之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科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领悟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乐趣,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讲解了“曾国藩当衣买书”的故事:“曾国藩再次名落孙山时,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部精致的二十三史时,他毅然走进当铺,当了衣物,买书回家。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了几箱书回来,不仅没有责备,反而高兴地鼓励儿子说:你借钱买书,不是坏事,我乐于替你还清欠款。但望你要细心研读,也就不算白费了。”引导学生学习曾国藩的精神,与书为友,读得细致,读得深入。在教学《乐业与敬业》一课时,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学边思,引导学生在细读、精读上下功夫,应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品味、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体会课文中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举例子”的方法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笔者运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建树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发展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写,提高学生写的技能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同样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学生写作,这是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俗话说,会说不会写,语文学得不彻底,会写不会说,语文学得不全面。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水平和活学活用能力,在初中阶段,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让学生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教师要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时,要教学引导学生避免照搬照抄。指导学生要仿范布局结构、写作思路、精言警句,在文章中进行运用,使文章主题突出;条理清晰,写出特点,写出想法,先扶后放,从仿到创,让学生从所学的课文中明白道理,学到知识,受到启迪。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堂作文,提高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让学生逐步积累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基本的写作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特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地捕捉生活中蕴涵的题材,通过观察思考,养成“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用我笔写我心,写真人、记实事,让自己畅游于自由的王国,思考一些问题,把说不清楚的事情说清楚,把想不明白的事想明白,使文章具备一定的可读性、思想性和积极性,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开阔心胸。同时要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当堂作文”训练,给定主题,限定时间,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参与,教师及时地给予点评、点拨,对学生写作进行及时的推动作用,内外结合,相互作用,让学生按时完成习作,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要通过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庄丽星,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其他文献
★ 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路遥  ★ 人生走的是马拉松,马拉松不需要去计较你的起点是落后了还是抢先了,计较的是你到底能够走多远,到底能够坚持走多久。如果说你能坚持走出足够的距离,哪怕你放慢一点儿速度,只要前进的方向是清晰的,未来你就能走出别人所没有走出来的距离,你就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